劉廣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歷史分析等方法對蔣維喬的民族體育教育思想進行了整理與分析,研究結果認為,近代“教育救國”思潮和中國傳統養生思想對蔣維喬民族體育教育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蔣維喬的民族體育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張動靜兼修的養生思想;二是提倡身心相宜的鍛煉觀念;三是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 蔣維喬 民族體育 傳統文化 修養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6-000-01
一、蔣維喬民族體育教育思想形成的來源
(一)近代“教育救國”思潮對蔣維喬民族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
近代中國是一個社會動蕩的時代,在國家民族危在旦夕、社會劇烈變動之際,很多先進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新思想。正是在這種“教育救國”思潮的影響下,蔣維喬提出了“救國之本還在教育”的主張,特別注重民族之體育和國民之體力的培養。他說:“國民之體力務加訓練。使國民體魄,日臻強大,是為今日第一要義。”他認為發展民族體育,加強國民身體素質是當下最緊迫的事情。后來蔣維喬在商務印書館和協助蔡元培教育改革的豐富經歷中又有深刻的感悟,他認為教育既要注重身體的養護,也要因材施教,從而使學生成才,使國家進步。
(二)中國傳統養生思想對蔣維喬民族體育教育思想的啟發
蔣維喬在近代民族體育方面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因是子靜坐法”。他的《因是子靜坐法》深受道家養生思想的影響。例如,《因是子靜坐法》中強調“靜坐”的要旨是將人的全部心意凝集于“重心”,這有同于道家養生思想中的“守一”、“抱一”思想。又例如,“呼吸與吾人生活機能,關系重大。”也是道家養生中的重呼吸思想。在“經驗篇”中的“二訣”“三主義”。其“自然”“忘”二訣及“養精”“養氣”“養神”三主義,同樣也是傳統道家最基本的養生思想。而《靜坐法續篇》也深受佛教養生思想的影響。
二、蔣維喬民族體育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一)主張動靜兼修的養生思想
1914年,蔣維喬創編《因是子靜坐法》,提出靜坐修身、動靜兼修的養生思想。他說:“我們這個人,是物的方面和心的方面兩者合成的。物的方面就是肉體罷了。至于精神,就不能顧到。所以于‘育字未必完成。依我的見解,須兼用修養的功夫,方得完成此‘育字的意義。”他又指出:“我所以主張動的修養,靜的修養,兩者并用。動的修養就是體操(武術)和運動,務必要使學生知道此等體操(武術)運動的真正好處,于生理上種種益處。”而“靜的修養,就是精神安靜”。后來,蔣維喬又通過研究以科學方法說明靜坐原理,編成《因是子靜坐法續編》和《因是子靜坐法提要》。他說:“從前所寫的靜坐法,未曾提及外功是一個缺點。我練習太極拳20余年,近來仔細體驗,知道他對呼吸習靜尤有幫助,所以動與靜兼修是不可偏廢的。”蔣維喬通過練習太極拳悟出“單修外功不修內功,固然不可;單修內功不修外功,也是不宜。”這是他動靜兼修的養生思想的完善和進步。
(二)提倡身心相宜的鍛煉觀念
蔣維喬認為“人者由身心相合而成,教育者宜就身心二方面調和發達之,與以智德所以發達其心意道以運動,所以發達其身體不顧及心意不可也,偏重心意不顧及身體亦不可。”即:我們人體是由身心兩個部分組成,教育者既不能只重視智識而忽略體育,也不能只重視身體鍛煉而忽視知識的培養,兩者應該結合起來對待,既要注重知識也要注重身體的培養,要形成身心相宜的鍛煉觀念。他主張以游戲和武術為鍛煉手段。這樣可以身心愉悅和鍛煉身體。同時還提出“以避被教育者身體之危害”的三條養護建議:第一,“勿過勞生徒之精神夫身體之發育。或由滋養物,或由運動,而尤與精神狀態有密切關系”;第二,“宜使休息得宜,睡眠合度”;第三,“宜使精神安適”。強調適度運動和適當休息,并讓學生感到愉快且以安適其精神。
(三)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蔣維喬本著教育救國的理念出發,提出了體育、德育、智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他說“教育既系專施與人”固“不可不離人道。人道以道德為重,故教育亦以道德為本。”但“僅僅之于道德,未可為畢教育之能事,又不可不以發展為目的。體育所以發展其身體,智育所以發展其智識,德育所以發展其德行”,同時,他又從生理學角度進一步闡釋了“人之本質由身心二者相合而成,決不可有所偏視,精神之活動由心意作用積種種經驗而來,而其根源則在肉體,則無精神斯無肉體,故教育必受人以智識、道德、技能使身心均發達,而造就今日社會之人才”。所以他強調人必須由德智體三個方面全面發展。蔣維喬的這種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不僅在當時十分先進,也對當下我國教育改革和體育發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三、結語
蔣維喬作為中國近代史上頗有聲名和影響的教育家,他在中國近代教育和民族體育發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編創的《因是子靜坐法》影響一時。他的民族體育思想與教育實踐對中國近代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做出了可貴的探索,也為我們當今教育和民族體育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何宗旺.蔣維喬與中國近代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2(2):14.
[2] 王景玄.蔣維喬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3] 崔樂泉,楊向東.中國體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53.
[4] 謝長法.蔣維喬——中國近代教育改革的弄潮兒[J].教育與職業.2009(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