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琳+冷慧
【摘要】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的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支柱,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小覷。然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持續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本文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以瑞士成功的職業教育為典范,分析其中職教育的內涵:務實的理念與傳統、就業規范化管理、滲透于各行各業的“工匠精神”。我們認為堅定執著、精益求精和開拓創新的瑞士 “工匠精神”對提高中職學生的工藝技術至關重要,是重塑我國工匠文化的助推器。
【關鍵詞】中國職業教育 瑞士職業教育 工匠精神
一、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技能勞動者的重任,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相對不足,政府及社會重視不夠,辦學環境和管理體制綜合素質欠佳,此現狀還很不適應現代化的要求,不論是體制、規模,還是質量都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此外,中等職業教育必須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多種形式的教育,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缺乏對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養,并未形成成熟的工匠文化,傳統工匠的社會歷史地位較低,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以上這些因素導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態勢不穩定且相對落后,遠不能適應培養數以萬計高素質勞動者和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任務。
二、工匠精神的含義
在我國努力推動“中國制造”完成一場“品質革命”,確保中國經濟邁向中高速、中高端的“中國智造”這一大背景下,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他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制造行業的熱詞。
工匠精神是一個可從多角度理解的范疇,其精髓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職業理念,蘊含的是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精雕細琢和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體現的是嚴肅、嚴密、嚴謹,專心、細心、耐心,專業、敬業、精業的自我要求和自覺追求。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師道精神、創業創造精神、實踐精神仍然是我們當今時代的重要思想資源和強大精神動力,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也需要千千萬萬能工巧匠。缺乏工匠精神,被認為是現在和未來中國發展智慧產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的最大障礙。
三、瑞士職業教育的創新與啟示
據新華社伯爾尼報道,習近平主席于2017年1月15日至18日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拓展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新領域、打造合作新亮點邁出重要一步。我們再次把目光轉向瑞士。據世界銀行的最新統計,2011年,瑞士人均收入為 3.9924萬美元,居于世界前列,瑞士全球競爭力排名已獲得四連冠。瑞士的國際競爭力主要靠什么來保持呢?正如日內瓦職業教育辦公室主任格里高利·埃維闊茲所說,瑞士的國際競爭力歸根結底靠的是人才,主要是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瑞士職業教育的成功決定了其職業教育的穩健發展,為瑞士綜合競爭力的增強與經濟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1.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瑞士是一個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家,職業技術教育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瑞士經濟發展的基礎。瑞士的職業教育體系完備,中職、高職教育網絡健全,具有務實的理念與傳統,具有規范化的管理和開放的辦學視野。但目前中國的職業教育仍處于低熱狀態,尤其是中等職業院校報考分數大多較低,職業教育成為落榜的代名詞;教育部門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不夠高,在教師選拔、經費撥出方面與正規高等院校相比相差甚遠;且家長多不贊成孩子完成職業教育,這使得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受到限制。因此我們應加大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完備我國職教體系,形成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教學和社會氛圍,這樣會更加有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
2.務實的傳統與理念。瑞士務實的教育傳統是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石。瑞士重視職業教育的傳統始自18世紀,出現了專門培養專業技術的學校。瑞士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主要體現在意識上。瑞士職業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為主導,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與社會需求相聯系。在我國,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實驗室和時間機構的建設粗制濫造、設備簡陋,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真正的鍛煉和學習機會。因此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應加大經費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面向市場需求進行教學,將務實理念貫徹始終。
3.開放的意識。瑞士面向整個社會需求,與各級組織共同致力于職業培訓,并與社會發展密切結合。瑞士職業教育培訓已不局限于國內,而是面向國際市場。比如位于瑞士洛桑的國際發展學院、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以及蘇黎世翻譯學院等學校早已越過瑞士疆界,培養世界型的跨國人才。
4.就業規范化管理。瑞士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不僅體現在認識上,更主要體現在立法和管理的規模程度上。瑞士聯邦法令明確規定了職業培訓的方向和項目,對各行各業培訓做出了嚴格而詳細的規范和法律規定。瑞士不斷完善的職業教育法是職業教育體系的保障,擁有一套完備的職業考試和資格認證制度,各種教育及勞動力市場以各種資格證書和文憑學歷為橋梁相互連接起來。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有很多待提高之處,我們應合理規劃招生,建立健全中等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提倡中等職業院校與企業資源共享。
四、瑞士的工匠精神分析
瑞士之所以成為鐘表之國,不僅因其工匠們擁有精湛的工藝,也因其有著令人贊嘆的“工匠精神”。對瑞士本土的“工匠精神”的精髓進行進一步探索,以借鑒我國的職業教育和制造業的發展,是極其必要的。
1.瑞士的“工匠精神”首先是堅定執著。鐘表業是前工業革命時期最為精密的手工業,自然資源匱乏的瑞士人靠著堅定執著,在“歐洲屋脊”上開創了自己的巔峰產業。
2.瑞士的“工匠精神”還在于精益求精。瑞士鐘表都是工匠一個零件接一個零件打磨而成。鐘表匠對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精心雕琢,最后在“歐洲屋脊”上開創了自己的巔峰產業。
3.瑞士的“工匠精神”中最核心的當屬開拓創新。瑞士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僅在過去20多年里就開發出諸多極其復雜的工藝,比如升級版的陀螺飛輪、卡羅素、月相、兩地時,甚至還有中華年歷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說,“瑞士發展體現的創新驅動、‘工匠精神以及離岸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同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需要高度契合?!痹趯θ鹗俊肮そ尘瘛边M行進一步探索后,我們應取其精華,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為我所用。
五、結論:重構我國職業教育中的工匠文化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不斷實施,我國企業更多地走向海外。在向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開始意識到必須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在滿足消費者需求上下功夫。因此中國人的“工匠精神”開始增強,尤其突出表現在以出口導向為目標的市場領域,一些新的產品品牌開始出現。因此“工匠精神”的發揚和傳承,只能在市場的環境和土壤中。目前,發揚光大過去的工匠精神、追求中高端的轉型升級很有必要,這是一種回歸,回歸初心、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中等職業教育應該從單純的教育培養模式向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創業能力的全方位培養模式轉變,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這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方向。中等職業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還必須使學生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形成濃厚的“工匠文化”氛圍,如此才能更加受到企業歡迎,開創我國職業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謝留枝,李運麗.中國職業教育現狀[J].經濟研究導刊,2015, 01.
[2]成海濤.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J].中國職教論壇,2016,08.
[3]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08.
[4]傅筠.瑞士職業教育考察報告[B],2010,04.
[5][法]雅克勃萊爾等.郭定安譯.歐洲書簡[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店,2004.
[6]端木美.瑞士文化與現代化[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9.
[7]黃駿.瑞士的高等職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0(6):50-52.
[8]林東華.淺談瑞士職業教育成功的原因[J].海外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名稱:互聯網思維下微信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影響——以中職中專學生為例,項目編號(20161016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