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羅雪娟
【摘要】隨著系統功能語言學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際功能地不斷發展,一種新的語篇分析方法——評價理論應運而生。評價理論誕生之初,主要應用于歷史、文學、新聞語篇,后來逐漸擴展到政治語篇的分析,主要是對英文文本的分析,很少涉及到漢英對比研究。本文以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對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與美國國情咨文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旨在探究態度評價資源在兩種政治文本中的分布規律,進一步探究此規律產生的原因,以期為語篇分析教學及研究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評價理論 政府工作報告 國情咨文 態度系統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one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n SFL, a new method of discourse analysis appears. That is Appraisal theory, at the beginning of Appraisal theory birth, its application focuses on popular discourses and later extends to political discourse. But the researches havent referred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adopts Appraisal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undertake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aiming at finding out the distribution principles and reasons and provid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discourse analysis
【Key words】Appraisal theory;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attitude system
引言
傳統的系統功能理論忽略了對詞匯層的分析并且沒有對社會符號范疇進行系統的分類,缺少對于說話者如何通過語言賦予語言對象價值,也就是賦值語義的研究,為了填補這一缺陷,馬丁在1991-1994年間主持了一項名為“得體寫作”的項目,后來由他和他的同事進一步概括為評價理論。評價理論主要包括態度系統,介入系統和級差系統。最初評價理論主要關注的是敘述類語篇中的情感。后來擴展到文學批評、紙質媒介、廣告話語以及歷史話語等話語類型中。近些年隨著評價理論在中國的迅猛發展,更多的學者把研究焦點聚集到政治語篇上,用評價理論分析政治語篇中的評價資源。如飽坤(2009)在其碩士論文中應用評價理論分析了英語政治新聞語篇,許倩倩(2015) 運用評價理論分析了美國國情咨文中的評價資源,盧楊(2016)運用評價理論分析了1993-2013年美國總統就職演說辭。由此可見評價理論作為政治語篇的一種分析方法已日漸成熟并具有普適性。為了進一步驗證評價理論的在漢英政治語篇分析中的普適性,促進評價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選取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與美國國情咨文進行對比研究,以期發現兩者在評價理論框架下態度資源的分布情況和原因,為語篇分析教學及研究提供一些借鑒經驗。
一、理論基礎
語言除具有表達講話者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活動的功能外,還具有表達講話者的身份、地位、態度、動機和他對事物的推斷,參加社會活動,建立社會關系等功能,語言的這一功能被稱為人際功能,是韓禮德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語言三大純理功能之一。在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的基礎上,澳大利亞語言學家馬丁教授進一步發展了語言的人際功能,創建了評價理論,旨在評價語言使用者如何利用話語資源表達賦值語。后來他與他的同事又把評價系統細化為態度系統、介入系統和級差系統三個次系統。三個次系統下又有各自的細小分支。態度是指心理受到影響后對人類行為、文本/過程及現象作出的判斷和鑒賞。因此態度系統又分化為判斷系統、情感系統和鑒賞系統。語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調節對所說或所寫內容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語言使用者是否介入責任,主要通過投射、模糊詞語等的手段來評判。級差系統是對態度介入程度的分級資源,包括語勢和聚焦兩個子系統。評價理論的基本框架如下圖
(摘自Martin 2005)
二、語料收集
用于本研究的語料來源于2011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與2011年美國國情咨文,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網站,而2011年美國國情咨文取自美國總統計劃官方網站,確保了語料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與美國國情咨文是中美兩國的代表性政治文件,文件的模塊大致相同,包括對過去工作的回顧,取得的成績,未來的計劃等幾個方面,蘊含了豐富的評價資源,同時由于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兩種政治文件所運用的評價手段會存在相似性和不同性,本文將重點分析討論態度系統,看在漢英兩種政治文本中各種態度資源是如何分布的以及探索分布規律的原因所在。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
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本研究將對所選選取的文本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分析采用以下步驟:(1)先對所選取的文本運用語言學數據標注軟件UAM Corpus Tool進行手動標注。(2)檢索標注結果,得出數據。(3)結合態度系統各個細節的理論描述對數據進行定性分析。(4)總結相同點與不同點。(5) 探究原因。(6)總結。
四、數據分析與討論
經運用UAM Corpus Tool 對所選取得2011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態度資源全部進行了人工手動標注,共發現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運用的態度資源及各子系統所出現的頻率及所占比例如下圖
而2011年美國國情咨文中所運用的態度資源卻是不同的,如下圖
2011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與美國國情咨文中所存在的態度評價資源截然不同,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態度資源出現的頻率遠遠大于美國國情咨文中態度資源所出現的頻率,幾乎是美國國情咨文中的兩倍,但是相反的是美國國情咨文中所運用的情感資源則反超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運用的情感資源。而在判斷子系統上,兩者在各自的態度系統中都占據了很大比例,相對而言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更傾向于運用判斷資源。而在鑒賞子系統中相對于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而言,美國國情咨文中的鑒賞資源則更加豐富。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判斷資源運用最多,主要集中于能力范疇,重點突出政府在過去五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例如:
鑒賞子系統中以評估資源居多,主要體現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或計劃對于社會的影響,而在情感系統中運用的評價資源最少,減少了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觀性,整篇政府工作報告所運用的評價資源多為積極的引發型的評價資源,增強了報告的客觀性。而美國國情咨文中鑒賞資源運用的極其豐富,主要是體現政府計劃以及政府改革方案等的評價,例如:
判斷資源緊隨其后,主要體現在用于強調美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觀念,也一般用于評價美國與其他國家在外交關系構建層面上的評價,情感資源運用最少,大多用于表達美國總統在解決一些嚴峻問題上的迫切心理。總體而言,整篇國情咨文中所呈現的態度資源都是積極的。
五、原因探索
政府工作報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從起草到征求意見再到提交報告,接受代表審議,各個階段都是一個發揚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和凝聚民心的過程,所以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個智慧的集合,反映在評價理論上就是態度資源的豐富運用,而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注重對于計劃的實施以及所達到的效果,從而反映華夏兒女的做事能力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和性格,反映在評價理論上就是判斷資源中社會尊重層面的做事才干與堅忍不拔。政府工作報告力求全面客觀,數據和事實是其證實所取得成績和所開展的工作的有利依據。力求突出重點,重點問題和重點工作雙肩挑,又兼顧其他方面,年度特點明顯,針對性強,詳略得當,有的放矢。力求富有新意,從內容到形式,創新無處不在。力求文風樸實,言簡意賅,減少一般性議論,體現樸實無華。以上政府工作報告的表達特點也是態度資源成以上分布特點的原因之一。而美國國情咨文則與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截然不同,從國情咨文的歷史看發表國情咨文是美國憲法的規定,同時是對總統權利和義務的監督。后來威爾遜總統進行改革,并確定由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并一直沿用至今,因為這種方式便于總統了解自己的信息。隨著時代的變遷,國情咨文成為總統駕馭與國會關系的一個基本手段和發揮國家領導作用的有力方式。從2011年美國國情咨文看,文中運用的鑒賞資源和判斷資源不分伯仲,這與美國的體制特點和文化特點是分不開的,美國實行總統制,大部分的判斷資源都在彰顯總統所做的工作的成效,體現總統的價值,而美國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國家,鑒賞資源的運用體現在美國政策的人文性和社會價值方面。
六、總結
本文運用評價理論中的態度子系統框架對2011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與美國國情咨文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了兩者在態度資源分布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從二者的文體特點和兩個國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原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們對評價理論的理解和對兩者政府類公文的理解,也為語篇分析研究提供了一些經驗,但是也存在欠缺,如果能從三個子系統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結果則更加具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1]Martin,J.R.,& White,P.R.(2003).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Halliday,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London: Edward Arnold.
[3]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J].外國語,2001(6):13-20.
[4]http://www.gov.cn/.
[5]http://www.presidency.ucsb.edu/sou.php.
[6]許倩倩.評價理論視角下的美國國情咨文語篇分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7]鄒文君.201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評估語言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1.
*本文系青海民族大學2016年研究生創新項目成果。
作者簡介:
劉松(1989-),男,漢族,河北廊坊人,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5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羅雪娟(1963-),女,漢族,河南信陽人,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