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平凡
摘要: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亟待全面深化改革。“一帶一路”戰略既是今后我國對外開放的總綱領,也理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鑰匙。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視角下,結合關乎全球人民的利益――環保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一帶一路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問題與具體建議
一、引言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并且所有相關項目都需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經濟效益、政治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沿線國家絕大部分都是不發達國家,而且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容量很脆弱,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若給當地環境造成迫害或嚴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在政治與戰略上就不符合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在“一帶一路”的進行過程中,所有項目都應該以更高的環境保護標準要求中國企業,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詬病。
二、實施沿線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不少國家對“一帶一路”能否實現環保存有疑慮
“一帶一路”涉及這么多國家,地緣政治復雜,經濟發展水平差別也很大。雖然大部分國家支持但是也有不少國家存有疑慮:一是中國的發展模式是高資源、高環境、高消耗發展GDP,怎么能期望中國來做成綠色“一帶一路”?二是中國企業能否承擔應該的社會責任問題,中國企業在國外發展方式粗放,不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在國際社會上造成重大影響。因為“一帶一路”戰略攸關很多國家利益,他們雖未公開反對,但是私下也會擔心。
2.自然條件給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困難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態環境極其復雜,在一定意義上講,絲綢之路是國際沙塵、污染物的重要傳輸通道。路上絲路途徑地帶多雪山峻嶺、戈壁沙漠,非常容易產生沙塵暴。而且中亞與中東地區干旱嚴重,一旦刮風就會有嚴重的沙塵暴。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中,荒漠化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海上絲路”重在港口建設,但是基礎設施建設遠非一般企業所能承受,而商業銀行一般又難以承擔風險,因此環境惡劣區域可能會成為長久“瓶頸”。
3.中外環保法律溝通存在困難
“一帶一路”諸多國家的法律存在巨大差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體系、法律程序,經貿合作必須遵守東道國法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合作,從投融資到項目建設,都要依據當事國法律辦事。“一帶一路”在中國可以按照中國的環保法,但是在別國,就應依照他國法律。這就需要熟悉各國環保法律與環保標準,在有差異時尤其是產生矛盾時能夠及時進行溝通,解決問題。
4.中外發展階段、宗教信仰、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還會遇到不少因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異而形成的障礙:一是發展階段差異。由于這么多國家發展階段的不同,因此,對于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二是歷史原因。陸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和地區的史籍記載失真頗多,有很多質疑的圖書與文字,仍需要下力氣還原“絲綢之路”真實歷史。三是信仰不同。沿線涵蓋人口眾多,百教交錯,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可不問文化差異和宗教禁忌,文化差異性不可低估。四是“三股勢力”干擾。在一帶一路不少國家中,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國際恐怖勢力有活動,對沿線建設的破壞威脅時有發生。
三、對做好沿線綠色發展的具體政策建議
1.做好環保專項規劃
“一帶一路”是個大戰略,應該對其進行一個戰略性的環評,謀定而后動,因此做專項規劃是重要的。我們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對所有國家進行規劃,但是,應該對這些國家進行的環保工作有各方面的準備,尤其是思想與理論的準備。首先明確行動的優先順序與可能影響,這都需要對基礎資料的掌握。其次可以對國別環境進行區分,不同地區綠色發展與環保任務有不同,綜合比較有助于我們在政策與措施上有針對性。
2.統籌綠色產業的發展方向與空間布局
“一帶一路”戰略應將產業發展和產業轉移放在突出地位來考慮,而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相對受歡迎且爭議較小,要大力發展。一是制造業綠色升級與發展,制造業基地的向外轉移。二是環境保護項目。環保產業是新的投資領域,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產業軟化或輕型化發展。四是海洋的藍色經濟合作和低敏感度的合作領域。五是促進綠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
3.建立和完善國際信息平臺與環保管理制度
在戰略頂層設計的同時,要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考察,收集相對缺乏的一手資料,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為將來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要加強審核措施,對走出去的企業要加強制度監管。把環境標準和責任作為“一帶一路”投資立項的申請條件,而且實施上要實行統一的規范與標準。對大企業要形成綠色評價體系,不達標不能走出去。
4.支持民間環保組織走出去,開展民間交流
中國民間環保組織數量大,對環境保護起了很大作用。在“一帶一路”實施中,應該重視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的作用。通過政府與大項目,由投資者選擇有誠信的民間環保組織,深入地方進行民間交流與溝通。根據現有經驗來看,這將是成功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做法、新探索,將有效推動我國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四、結語
我國各界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準備并不充分,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迎接一系列挑戰與任務,做詳實的規劃與實施。環保是“一帶一路”過熱炒作的冷卻劑,我們要改變理念,主動學習,共同承擔環保責任,做負責任的大國。
參考文獻:
[1]王洛忠,張藝君.“一帶一路”視域下環境保護問題的戰略定位與治理體系[J].中國環境管理,2016(4).
[2]環保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定位與作用[J].經濟研究參考,2016(2).
[3]李曉西.環保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定位與作用[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1).
[4]百度百科.一帶一路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