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蒙蒙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醫藥產業迅猛發展,是我國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醫藥制藥業的發展呈現規模化、集中化的趨勢,且近年來始終保持著增長勢頭。但是我國醫藥制造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本文運用現代產業組織理論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分析法(SCP范式)對我國制藥業進行探討,得出部分結論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SCP范式醫藥制造業市場結構市場績效市場行為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費用支出逐年提高,醫藥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是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市場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數量多,仿制藥多,產品創新性差等,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本文以產業經濟學中的SCP范式研究當前中國醫藥制造業的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和市場績效(Performance)。根據實證分析得出醫藥制造業相關結論,并提出相應的醫藥制造業發展建議。
二、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總數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速度加快,醫療體制改革深入,醫藥行業有了足夠的發展,主要體現在:(1)市場規模:15年全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總產值25,537.1億元,占GDP的比重達4.23%;(2)利潤水平:2016年上半年,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4%,15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2.67萬億元,復合增長率15.3%;整體上,15年醫藥工業毛利率達28.1%,銷售利潤率達10.1%(3)終端市場:15年國內藥品終端市場規模達到1.383萬億元,10年至15年復合增長率15.41%。
15年,我國醫藥制造業企業達到7116個,實現營業收入2.55萬億元,同比增長9.10%,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0.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2.90%。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止16年10月我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收入為2.235萬億元,同比增長9.7%,利潤總額為0.236萬億元,增長15.5%。整體上說,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維持“一降一升”趨勢,即營業收入增速下滑,利潤規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場結構
(1)市場集中度:市場集中度包括絕對集中度和相對集中度,絕對集中度是最簡單常用的方法,能反映產業集中狀況,是衡量市場競爭程度的重要標志,顯示市場的壟斷和競爭程度。因此本文選擇絕對集中度(CRn)對醫藥制造業市場集中度進行分析,其計算公式如下:
(表示銷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業,N表示行業中所有企業)
根據行業數據以及相關企業年報計算2011年到2015年5年醫藥制造業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數據:
按照貝恩法可知,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的CR4<30%,CR8<40%,屬于集中度低、行業發展不成熟的競爭型市場。從醫藥制造業整體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幾年中,醫藥制造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不會有過大的變化,行業將會在較長的時間范圍內維持競爭狀態。
(2)進入和退出壁壘。規模經濟壁壘:根據日本學家植草益對規模經濟壁壘的分類標準,規模市場比重的公式為:(S為總產量,N為行業內企業數。)2015年我國共有7116家醫藥制造業,d=1/7116=0.014%<5%,所以我國醫藥制造業屬于低規模經濟壁壘的產業,基本不存在規模經濟壁壘。技術壁壘: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產品研發和生產技術難度大,產品對生產設備要求高且工藝路線復雜,對生產環境要求嚴格。而我國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仿制藥的競爭上,缺少研發上的創新突破,因此我國醫藥行業的技術壁壘較低。沉淀壁壘:沉淀壁壘主要由資產專用性造成。醫藥制造業屬于資產高投入產業,資產專用性較強,流動性較差,使醫藥制造業虧損企業無法及時撤資,資源無法有序流動,造成資源閑置浪費,行沉淀壁壘高。政策法規壁壘:近兩年來政府推出較多政策法規約束醫藥制造業企業市場行為。15年,國務院和國家衛計委發布藥采新規,要求分類采購、分組競價等,并統一招標采購藥品時間。發改委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由市場競爭形成藥品實際交易價格。16年,醫改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等。行業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進入退出有法可循,且同時,某些政府會出于政績需要阻止醫藥企業退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退出壁壘。
(二)市場行為
(1)定價策略:通過市場結構分析,我國醫藥制造產業屬于競爭激烈產業,橫向合謀不易產生。但是,目前醫藥市場體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對稱、藥品渠道不暢通等使企業選擇高定價高讓利的營銷手段,造成藥價虛高的現象,產生產銷縱向合謀的定價機制。
(2)廣告行為:醫藥制造企業的廣告投放一直較多,近年來始終保持整體快速增長趨勢,2015年上半年廣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億元,藥品廣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長8.5%。由于受眾對電視媒體信賴度最高,因此企業多選擇此類渠道。而醫藥電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時性等原因尚未發展良好,因此投放較少。但是醫藥電商發展是必然趨勢,所以幾年來搜索、導航和聯盟網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為:我國醫藥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缺乏擴張能力。處于擴張企業規模、提升利潤、滿足經營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來的政策改革,醫藥制造企業并購整合不斷展開,2015年上半年,以化藥中藥生產為主的制藥企業并購案就高達47起。
(三)市場績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凈利潤(萬億元)和資產報酬率表示醫藥制造業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來,醫藥制造業的凈利潤呈增加態勢。15年的凈利潤是06年的7.81倍,資產報酬率較平緩,但相較于06-10年有較大增長,表明醫藥制造業盈利能力處于總體上升趨勢,績效不斷改善。
(2)償付能力:本文通過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表示醫藥制造業的償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間行業資產負債率逐步下降,意味行業財務杠桿逐漸減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逐年減小。同時,行業產權比率呈現下降的態勢,資產結構趨向合理化,長期負債能力不斷改善。
四、建議
(1)鼓勵企業間并購:我國醫藥制造業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經營完善、技術先進且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合并和收購其他規模小、競爭力弱和有互補優勢的制藥企業,有利于進行低成本擴張,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避開地方保護主義等壁壘,擴大企業經營范圍和經營區域,增加市場占有率。
(2)支持研發創新和技術改革:我國醫藥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藥的生產,研發投入較少導致技術改革、產品創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應措施支持醫藥制造企業引進國際技術加以更新改進,在消化吸收再創新中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生產創新性產品。
(3)加強行業規范管理,提高進入壁壘,降低退出壁壘:我國醫藥制造業進入壁壘低,不斷有新企業進入行業之中,造成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的局面;而行業退出壁壘高,眾多虧損企業不能及時退出,導致資產流動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強行業規范管理,正確調整進出壁壘,改善市場競爭壞境。
(4)發揮我國醫藥潛在優勢:我國醫藥行業具有獨特的中藥資源優勢,有較好的發展潛力。但由于中藥在現代化、規范化等方面的問題,其優勢尚未完全發揮。因此,醫藥企業需要加快中藥研究,提高中藥產品技術與品質控制,使中藥打入國際市場。
五、結語
醫藥行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朝陽行業,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伴隨醫療體系改革,醫改政策出臺并穩健落地,我國醫藥制造業也將面臨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同時,人們醫療衛生意識的增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圖譜變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動著我國醫藥制造業快速增長。此外,醫藥電商也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醫藥制造業將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瑩瑩.基于SCP分析的我國醫藥制造業市場績效實證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醫藥制造業現狀分析[J].科協論壇,2009.
[3]張潔.我國醫藥制造行業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關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8.
[4]馬洪濤,宋躍晉.中國醫藥制造業產業組織研究[J].現代商業,2015.
[5]楊明暉.中國傳媒產業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的SCP范式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