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炎
摘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與不同階層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認同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能夠不斷的提高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的不良發展則會降低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度。反過來講,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有利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興利除弊而健康發展。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制度認同關系
一、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制度認同
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能夠積極推動和促進社會穩定,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不斷的優化社會環境,有利于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
(一)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積極推動和促進了社會穩定
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起到了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我國人口眾多,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農村有大量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而國有企業由于正處于戰略性調整和改組的關鍵階段,所以說不僅難以吸收大量勞動力就業,而且還需要進行減員增效,排放一定量的勞動力。在這種情況下,非公有制經濟就成為新的就業主渠道。特別是發展農副業產品加工、輕工業和第三產業,變政府一方創造就業崗位為社會各方都能吸納剩余勞動力,大大緩解了就業壓力。經濟學上有個很重要的原理就是“以就業帶動就業”,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工作就會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會有消費,有了消費就會帶動另一部分人就業,相輔相成,社會才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狀態。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沒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就業壓力將會十分巨大,而如果大量勞動人口不能就業,那么就會及極大地制約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需求的擴大,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二)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
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可以助推更多中產階層的出現和壯大,中產階層是有相對穩定的收入、穩定的社會地位、穩定的心態,因而希望社會穩定的社會階層。它是貧富間的“緩沖器”,在一個中產階層占多數的社會里,由于多數人職業穩定生活富足,客觀上會起到一個“緩沖地帶”的作用。同時,在一個中產階層占多數的國家,人們的幸福感會大大增強并不斷提高,這無形中就更增強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由于中產階層他們是社會的“穩定器”,具有較高的收人和較穩定的生活,他們不希望社會動蕩不安,還會自覺維護社會秩序。他們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因為他們在消費、投資和納稅等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
(三)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能夠不斷的優化社會環境
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能夠不斷的優化社會環境,增進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增強人們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國家明確提出“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同時,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中央接續出臺了一大批相關政策措施,可以說,已經形成了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把資金投人到比較成熟的公司作為理性投資的手段,而這樣的人越多,這樣的環境越發展,我們國家具有規則意識和權利觀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當這樣的觀念在社會占據主流甚至統治地位時,我們可以想見,整個社會是怎樣美好的場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能夠更加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自然而然他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度就不言而喻了。
二、非公有制經濟不良發展降低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度
(一)非公有制經濟的不良發展致使剝削現象大量存在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中,存在外資和私營經濟,而且占有相當多的比例,雖然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所不同,但畢竟也是市場經濟。既然是市場經濟,必須受到市場競爭規律、價值規律、利潤最大化規律等其他一系列規律的制約。也就是說,不論是私營還是外資經濟同樣有最大限制獲取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這是一個有目共睹、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無論是私營經濟還是外資經濟都充分享受遠遠高于國有企業的國家的優惠、鼓勵政策,利用廉價勞動力、土地、金融等資源,獲得了空前數量的剩余價值,使其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停滯不前的農民工低工資,高強度的勞動,無安全保障的勞動環境和簡陋惡劣的生產條件,在私營、外資企業的擠壓下的大批國有企業下崗工人,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了剝削的存在,證明了非公有制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換一種說法也可以說成是原始資本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早期的資本對工人的剝削在現代中國再一次重演,只不過西方原始資本主義和早期資本主義用了二百多年才完成,而在中國僅僅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而且所處的社會性質和剝削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二)非公有制經濟的不良發展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
由于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特點,更由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因此一些商家拋棄了基本的法律意識和基本的道德約束,鋌而走險,在制造食品時非法添加一些對人體極為有害的物質,例如蘇丹紅、三聚氰胺、注水肉、陳餡月餅以及毒膠囊等等,這些食品在被消費者食用后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危害,使其遭受生命財產損失。特別是在近十幾年的時間中,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品種不斷增多,使得人們的消費欲望有所下降。但是最終在有關部門的嚴厲打擊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盡管如此,但是非公有制經濟還是面臨著來自自身和外部的嚴峻考驗。
(三)非公有制經濟的不良發展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加劇
當下的中國,好像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張面孔,仿佛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度。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貧富差距是很小的,但是隨著政策的放寬,國家允許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使得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企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那些八九十年代投身于經濟浪潮中的私企、個企等得以獲得高額利潤,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就是由那時候出現和發展起來的。而中西部地區由于交通閉塞,深居內陸,導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并最終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特別是九十年代至今,非公有制經濟在不同地區發展的速度不同導致貧富差距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三、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興利除弊健康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全面、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如思想、政策、法治環境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全面推進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則需要不斷的增強人們的幸福指數,不斷的破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和根本動力。
(一)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是當前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
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是當前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一方面,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有利于人們轉變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觀念。一直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和地位并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和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士所處的社會和政治地位非常尷尬。許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對自己的資產能不能得到合法保護充滿疑慮,非公有制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遇到各式阻力和難題。非公有制企業中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稅收差別待遇、選擇性執法、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問題。而當人們轉變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觀念后,更好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制度認同能夠更好的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如從去年開始,中央政府和各省、市、縣(區)級政府已經陸續取消了一大批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規和政策,這是依法治國的生動彰顯,無疑會大大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良性發展。依法治國作為我們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同樣也是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有了全面依法治國這塊基石,非公有制度經濟就有了健康發展的法律保障,也就賦予了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無窮動力。
(二)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是當前發展非公經濟的最大紅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社會主義制度認同尤其是法治認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點和主要抓手,抓住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要害,指出了我國非公經濟發展的最大制度紅利所在。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是一個重大系統工程,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體現推進包括非公經濟在內的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制度認同的要求和期待。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也告訴我們,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認同的程度越高,經濟發展越健康快速。我國目前缺乏強有力的制度認同執行機制、缺乏有效的制度認同保護機制,尤其是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資本性財產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些,都造就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認同的長期性、艱巨生和曲折性,同進,也嚴重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更好地發揮作用。隨著當前社會主義制度認同的全面推進,改革紅利將持續釋放,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力度將會增強、各項保護力度會得到空前加大、市場經濟活動的法律預期會更加明確。總之,推進全面制度認同,一定能夠極大地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活力,讓它們充分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法治帶來的紅利。
(三)社會主義制度認同有利于保障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負責人、領導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隊伍也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經濟社會中數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業群體。總體來看,我國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他們能夠做到擁護黨的領導,擁護改革開放,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能夠做到守法誠信經營、履行社會責任,他們是社會的寶貴資源,是市場經濟的創新活力之源。但是,隨著社會轉型的加快和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頻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也更加多元多樣多變,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利益訴求和行為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這對于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提出了挑戰。—個國家企業家的綜合素質,反映了該國生產力和社會創新創富的水平。如何更好地讓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發揚“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的精神,更好地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增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社會主義制度認同觀念能夠更好的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當前,少數非公有制人士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制度認同觀念淡薄、無視法律約束、一味追求利潤、不重視依法經營等問題。有的“信權不信法、信人不信法、信錢不信法”,習慣于“潛規則”,甚至搞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利益輸送;有的違背基本職業道德,制造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侵犯消費者利益;有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法律維權意識相當淡薄,無法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良性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可以根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和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積極打造形式多樣務實有效的活動平臺,把創建和諧企業活動作為企業依法經營、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把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學習培訓與實踐活動、解疑釋惑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引導他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讓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可以以守法誠信為重點,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做到政治上自信、發展上自強、守法上自覺。可以樹立宣傳先進典型,開展個案剖析、警示教育,把法治文化、依法治企,誠信經營作為非公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還可整合資源搭建維權協作平臺,開展小微企業法律援助,倡導商會制定自律公約,開展信用評價,提供糾紛調解等經常性法律服務。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還有助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打消諸多顧慮,確保發展創富后顧無憂,一心一意謀非公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