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婷
摘要:中國人民幣新加入SDR作為一種儲存貨幣,單其作為儲存貨幣而言經濟利益不大,由此而引起的國內為資本流動可能會導致人民幣幣值不穩定以及貶值,但此問題可通過宏觀調控進行解決,在同時,也為我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內企業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SDR幣值國際儲備
在2015年的12月1日凌晨宣布人民幣在2016年10月1日加入Special Drawing Right,SDR,特別提款權。這一消息在最快的時間內上榜微博熱搜首位,成為各大網站的頭條新聞,對于SDR的爭論也瞬間席卷了整個中國。SDR最初作為國際貨幣基金國之間用來彌補貿易逆差的一種賬面資本,具有較高的國際認可度,可以同黃金以及國際公認自由兌換貨幣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儲備。在此之前由于SDR的價值長時間由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間的匯率所決定,所以常稱其為一籃子貨幣。在人民幣加入之后,各幣種所占的比例也有所變化,其中美、歐、中、日、英的貨幣所占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其中人民幣所占比重排名第三。
其中加入SDR給中國帶來有限的經濟利益。其中在國際貨幣基金組中,SDR的最本質的作用,就是賦予成員國用來平衡各國的國際清算業務。這相當于,SDR使得成員國可以以低于非成員國的成本融資,因為成員國通過分配得到的SDR不需要支付利息,其本身的SDR的凈負債也只需要支付極低的利息成本,而這也是有IMF決定的。對于本身在國際間影響較大的國家,在國際間融資要相對輕易很多,而這就導致SDR對其幫助性不大,因為其可獲取的優勢便在于兩者之間的融資利息之差。但是對于國際間影響力較小,不易輕易借到資金的國家,SDR才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但由于IMF并不能合理的按需分配,便導致SDR能提供的“融資額度”十分有限。
加入SDR需要滿足兩項基本準則:首先,貨幣發行國在世界進出口貿易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在IMF成員國中出口占有較高比例份額。其次,要求該貨幣具有較高的國際認可度,可在世界較大范圍之內自由流通。其中,中國毫無爭議滿足第一條標準,2010年之前中國在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領域早已占據領先地位,但在人民幣的推廣度上存在爭議,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2015年人民幣才被正式納入SDR.
因為SDR滿足其兩個基本準則,SDR可作為國際儲存貨幣為世界各國所持有。而這就造成了客觀上對其幣值和匯率穩定有極高的要求。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SDR所發揮中的效用并不如預料中那么好,那么完美。從理論角度來講,SDR通過和一籃子貨幣掛鉤,將貨幣風險分散到各個SDR組成貨幣中去,但是各個國家的大型銀行,例如中國的央行并未從其中獲取較大的收益。而在美元幣值相對穩定的時候,大部分國家更愿意持有美元而非SDR,因此在國際儲備這個方面,SDR并沒有給各個國家的央行帶來較大的經濟利益,即(即其經濟意義較小)這種情況也同樣使用于中國。其中第二個準則,不僅是人民幣被納入SDR的一個標準準則,而且也促進了人民幣在國際間的流通使用度,從而進一步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人民幣的國際認可度。但是,有一點不打不值得深思。我國實行參考SDR貨幣價值,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之前,在國內可自由決定人民幣的印刷量,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民幣幣值穩定。而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后,隨著人民幣使用度的廣泛提高,我國政府無法控制人民幣的發行量。但為滿足各處消費者需求,以及人民幣的使用度,只能盡可能多的印刷貨幣,從而導致人民幣幣值不穩定進而造成貨幣貶值。而一旦人民幣幣值貶值,則不會被世界人民所廣泛接受,從而導致人民幣流行度與聲譽下降,在五年后的再次SDR測評中,將無法保持其幣種地位。同時,在另一個方面,一旦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美元,國內的富豪,會加大人民幣對美元的兌換,一方面有利于保值,另一方面更利于其國外投資項目。從而更進一步的促使人民幣幣值下降。但我國政府可利用宏觀調控,在一定程度上緩沖這些現象。在人民幣宣布加入SDR初期,我國政府可通過調控股市,來吸引國內投資者將資產投入股市中,以避免資金外流,因此在當時有人作出預測,在2015年12月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國內股市會呈現總體上漲現象,而這些現象正是表明了國家對于國內資金的控制手段,以確保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截止2017年5月22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保持在6.88左右。
但這并不能否定人民幣加入SDR所能帶來的利益,首先,人民幣加入SDR,是對其本身的一個認可,隨著債券、期貨以及衍生品市場的不斷擴大,在經濟全球化這種大前提下,人民幣的安全性可以吸引大量外資,從而促進我國境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時,國內的資金外流也可以體現為中國公司向海外的擴張,降低借貸成本,便于更多的企業走向更大更寬闊的世界舞臺,從而間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走向全球化。
參考文獻:
[1]冷莎.人民幣納入SDR的適當性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商場現代化,2015(26).
[2]王玉杰.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及路徑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4.
[3]陳文魁,王剛.對我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幾點思考[J].知識經濟,2013(1).
[4]鄧曉.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研究[M].華中科技大學,2012.
[5]陳青山.國家宏觀調控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偏差及矯正[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