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雨+李欣桐+林晨+陸丹妮+孟超+唐玉萌+汪珍珍



摘要:每年的九月十月都是各個高校的開學季,都會迎來眾多學子,給學校注入新的血脈,但是新生初入高校都會面臨各種心理困惑問題,如果不能及早的發現并且給予正確的引導將會出現很多問題,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本文就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困惑進行調研,發現了一些現象,從這些現象得出一些結論,新生在適應期最關注的問題是人際交往問題、學業問題以及理財問題,為此苦惱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對此情感人際問題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及早正確的疏導,避免形成消極的情緒。學業和理財問題應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講座,給予其正確的方法指導。對于在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來幫助大學新生解決他們的困惑。
關鍵詞:大學新生 適應期 心理困惑 人際交往問題 相應對策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大學新生因適應不良而引起的焦慮、抑郁、自卑等心理問題凸顯,著實令人擔憂。大學新生入學后,隨著生活環境、理想目標、學習內容、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在適應期上容易產生諸多心理問題,為他們的大學生活埋下隱患。心理適應性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通過自我調節、自我管理,同周圍環境和諧共處的一種能力。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性不僅會左右他們的學業和人格,而且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社會適應。據統計,我國大學新生適應不良的發生率高達20%,且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因此,了解大學新生常見的心理適應問題及原因,找到應對策略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我們小組對于大學新生在適應期時遇到的心理困惑進行調研,致力于幫助這些有心理困惑的同學,同時也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二、調查方案
(一)方案設計
本次研究內容是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困惑及解決辦法分析。其中,在遇到的心理困惑問題上,我們從經濟方面、情感方面、人際關系和學業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調研。
在新生的解決途徑上,我們又從輔導員老師、學長學姐和心理咨詢室這些學校的幫助組織來進行分析,調查比對最對新生受用的方法并進行了總結。
(二)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分為四大部分:大學生基本信息統計,新生剛入校所面臨的各方面的困惑調查,化解困惑的途徑調查以及最終的解決辦法的效果。
本調研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問卷發放調查,通過對我校的100多名學生的入校時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經過統計分析得出我校大學生新生入學時所面臨的各方面的具體困惑和分析出對他們有效的解決途徑。第二階段是對幾個群體進行實地或在線采訪,分別是輔導員老師、心理咨詢室的老師、學長會的學長學姐和大一新生。我們想通過對他們這幾類人群進行采訪,得出大家入學時普遍會遇到的問題,然后提出解決辦法,方便以后的新生避免這些問題。
(三)調查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才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大學生在新生入學時所面臨的困境及解決途徑進行了調查。了解到當下的大學生在入學時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為日后的新生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三、調查實施
本次調查的是在校大學生,不同高校,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在新生適應期所面對的問題。
在問卷分發上,分別調查不同高校,不同性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級專業的同學,通過在網上進行電子問卷的分發和收集。
本次調查問卷歷時一個月初步設計和修改,問卷分發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小范圍調查,通過對我校二十名學生的初步填寫問卷進行測試,聽取他們對問卷的建議以及提出的相應意見,經過統計分析對問卷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善。第二階段進行大面積調查,盡可能多的獲取樣本,便于統計數據使得結果更加準確。
此次的問卷經過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分發并回收。
網絡問卷通過問卷星一共回收14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35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2%。
四、面對面采訪
(一)班導及任課教師采訪
1.您覺得大學生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答:我認為第一是學習方面的困惑,主要是專業是否適合自己,就業前景。第二是情感方面的問題,第三是不懂得如何與老師同學之間相處。
2.當遇到比較內向的有困惑的學生您會如何幫助他們?
答:我會采用師徒制,定期與他們溝通,或者舉辦一些聚會,主動與這些同學交流。
(二)心理咨詢室老師采訪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潘佳麗老師
1.同學們前來向您咨詢最多的主要是哪方面的問題?
答:大一新生的話,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講,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落差,尤其是外省市的學生,覺得自己來到這個學校,學校又比較小,而且自己本來是有機會上一本學校的,在心理上有落差。
第二個的話,是適應問題,以前從來沒有集體生活過的同學,在寢室關系和人際關系這一塊可能會出現問題。
第三,情感類問題的咨詢也比較多,這也還是跟人際關系有關,人際關系上發生的問題基本占據了咨詢中很大的一塊。
2.以您這些年的工作經驗,您認為大學新生要盡快適應并融入到大學生活中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什么?
答:首先,其實對于很多大學新生而言,不管你原來是內向還是外向,成績好還是不好,大學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嶄新的開始,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去做一些嘗試,做一些突破。
其次,是要及時調整對大學生活和對自己的認知。
最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真的非常重要,要努力去參加集體活動,去融入這個集體,盡量與身邊的人多交流,嘗試著去多交一些朋友,以獲得非常寶貴的社會支持。
(三)學長學姐采訪
1.問:請問您當初為什么選擇加入學長會?
答:因為大一的時候遇到一個很好的學長(學姐),給我們很多幫助和溫暖,所以想要像他一樣傳遞,回報,也幫助學弟學妹們。(采訪五個人中都是這個回答)
2.問:請問您對解決新生困惑有哪些建議?
答:要擔當好答疑解惑的角色。還有就是更多的傾聽,應該從不同角度對新生困惑進行分析,注重培養新生多角度分析事情的習慣
第一,一定要專業,因為畢竟每個人性格不同,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態度也不同,所以學長一定要經過有效的培訓,不是浪費時間講大空話的那種。
第二,是態度,許多學長會成員都是接受過學長的幫助想回報的心理加入的,但是時間長了,就很容易把幫助人的事擱置一旁了,所以學長會要定期不定期提醒,做活動,讓大家把當初的感覺找回來,重新樹立責任感。
第三,老師和校方要給到足夠支持,畢竟學長會是自主自愿的組織,不求回報的,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校方在這方面工作的壓力,也解決很多隱患,學長會和校方是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
(四)大一新生采訪
1.剛來大學的時候你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答:好奇,新鮮,憧憬,期待。有的同學會有擔憂怕和同學相處不好,有的同學表示突然多了這么多時間,感覺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支配。有的同學表示有種欠債償還的心態,在從高中那種緊張壓迫的環境里過渡過來,總想著要好好自由的玩一下,把之前缺的快樂補回來的心態,從而對自我約束較松,自控能力較弱。
2.你向對接學姐學長會咨詢什么問題?
答:選課,不同老師的授課情況,二次使用舊書,學校的相關制度,各個講座活動,校園卡的掛失補辦,學校發布的信息,志愿者,學習經驗以及學習資料。圖書館的使用規則,借還書的方法,生活清單,學校的各方面信息,學校附近的商圈。
五、數據分析
(一)基本情況分析
1.被調查者的性別和年齡。
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135份,其中男性45人,女生90人。年級分布中:大一占總人數的14.07%;大二的占總人數的11.85%;大三的,占總人數的62.22%;大四的占總人數的11.85%。
2.生源地
在本次調查中,有63名受訪者來自一線省會城市,26名受訪者來自二線城市,20名受訪者來自縣區,26名受訪者來自農村。
3.有無住校經歷
在135名被訪者中,有91名被訪者表示之前有過住校經歷為67.41%,有44名被訪者表示沒有住校經歷為32.59%。
(二)受眾心理困惑分析
1.主要困惑
為了對大學生入校時的困惑有更全面地理解,我們也設置了相關的調查。在135名被訪者中,49名被訪者表示剛入校時,有過經濟方面的困惑;33名被訪者表示剛入校時,有過情感方面的困惑;73名被訪者表示剛入校時,有過人際關系方面的困惑;64名被訪者表示有過學業方面的困惑;僅有35名被訪者表示無任何困惑。如圖2-1受訪者主要困惑分布圖。
2.生源地不同導致的困惑差異分析
我們對受訪者的主要困惑以及受訪者的地區分布做了一個交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主要困惑來自人際交際方面;二線城市的受訪者主要困惑來自學業方面;縣城的受訪者主要困惑來自人際交際與經濟方面;農村的受訪者主要困惑來自學業與人際交際方面。人際交際方面的問題在每個地區的受訪者都有較大的比例會出現,經濟問題在農村和縣區出現的比例較大,學業方面的問題在二線城市、縣區和農村出現的比例比一線城市的比例大。如圖2-2受訪者地區與主要困惑交叉分析圖。
(三)受訪者處理心理困惑情況分析
1.最常尋求幫助方式
我們調查了135名受訪者,當他們遇到困惑時,優先尋求哪方面的幫助。有60.74%的受訪者和22.96%的受訪者最優先尋求朋友和社交軟件的幫助。向同齡人尋求幫助已成為主流方法。另外,有11.85%的受訪者選擇向學長學姐們尋求幫助,3.7%選擇向學校心理室尋求幫助,僅0.7%受訪者選擇向輔導員尋求幫助。如圖3-1最常尋求幫助方式分布圖
2.釋放壓力方式
最后我們詢問了受訪者,當遇到壓力大的時候如何去排解自己的心里的壓力。有57.04%的受訪者選擇通過轉移來排解壓力,例如做娛樂活動、去逛街等,占比最高;其次有32%-35%的受訪者選擇向他人傾訴、通過運動、吃東西甚至默默忍受來對待自己的壓力,占比相近;18.52%的受訪者選擇寫日記排解自己的壓力;12.59靠大哭一場排解自己的壓力;22.96選擇其他方式排解壓力。如圖3-2釋放壓力方式分布圖。
六、調查結論
通過本次對大學新生心理困惑的科研調查,我們發現大學新生在初入大學校園中存在著很多各方面不同的困惑。
初入大學的新生,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不足,對于所學習的專業的知識的不足,對于金錢的支配和創造能力不足,都造成了新生的種種困惑。在情感方面,新生無法很好地從舊環境過渡到新環境,因此傾向于找尋自己親密的舊友和父母交流,但又由于空間、時間的距離,無法得到像以往一樣的頻繁交流,因而覺得孤單和寂寞。
另外,部分新生在高考的志愿填報時,很大程度依賴于家長和老師的選擇,對自己所就讀的專業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很多學生會覺得在入學時,對自己的專業前景感到一片茫然。除了學業、情感和人際關系交往方面,很多新生還存在著經濟困惑,他們對于賺錢和合理地花錢,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而當他們遇上以上問題時,大部分的同學選擇最主流的,向朋友和社交軟件尋求幫助。且基于我校“學長制”的推廣,很多新生也會選擇向學長學姐進行求助和交流,并且學長學姐作為親身經歷過這一階段的同齡人來說,更有發言權,也往往能設身處地地提供有效的幫助。
七、建議
通過調查結果的總結,我們分別給新生和學校提了以下幾建議
(一)對新生的建議
1.克服羞怯,勇敢地結交新伙伴。
2.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盡早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做一個大體規劃。
3.記錄每月收支狀況,并提前為下月進行經濟規劃。
4.調整心態,結合自己興趣愛好進行業余活動,不要讓時間在空虛和無聊中白白浪費。
5.當出現問題時,不要羞怯,除了向同齡人求助外,還應及時向專業的心理老師求助。
而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要重視大學生的困惑和心理,運用專業手段和方法來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積極面對。
(二)對學校的建議
1.深化大一的《專業導論》課程,在課程中加入實踐環節,讓學生親自通過實踐來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的了解。
2.在大一開展心理學必修課,在課程中介紹人際關系的處理技巧等,幫助新生更好地處理社交中的各類問題。并安排系列講座,更好地引導學生。
3.利用學校的評教系統,設計并開展每學期末的室友互評。對個別分數異常的寢室,輔導員和宿管員特別關注,進行單獨談話和疏導。
4.學校在對學長制的培訓中加強情感疏導內容部分,進一步提升學長制能夠發揮的有效作用。
5.學校在校園電臺、校報多宣傳心理室、心理角,提高心理室的利用率。為新生提供進行專業的解答。
6.學校開展關于理財、業余生活規劃的系列講座,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學業與兼職之間的關系,進行更好的學業和求職規劃。
7.專業班級定期舉行班級集體出游的活動,加強同學了解與互動。
8.對輔導員建議匿名傾訴。
9.學校應該多與企業合作,發布兼職信息。
參考文獻:
[1]吳新風.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困惑與調試[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5(03):56-57+68.
[2]馬小棟.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與咨詢工程構建研究[D].吉林大學,2015.
[3]張軍.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20):134-135+145.
[4]李衛華.如何幫助職校新生渡過適應期——班主任管理心得[J].群文天地,2011(1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