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睿
摘要: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是教學計劃的核心內容。農村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直接影響“三農”問題是否能夠根本解決,所以,高職院校農村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結合農村經濟管理現狀,建立科學課程體系,培養出既懂農村經濟特點,又懂得管理知識的應用性人才。
關鍵詞:農村金融專業 高職銜接 課程體系設計
農村金融專業是農村管理、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積聚于一體的綜合性較強的專業。農村金融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繁瑣,涉及的問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高職院校長期以來以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所以適用于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
一、作為一名優秀的農村金融專業人才必須具備以下知識與能力
1、能夠領會國家相關的農村政策
農村金融管理者在開展金融管理過程中,會涉及許多國家相關的政策及法規,所以應全面掌握農村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如農村政策法規、農村環境保護、財政與金融(農村)等。
2、具有一定的農業技術知識
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村金融管理人才,除了應該掌握農村政策外,還應該能掌握農業種植技術、了解農作物特點等技術知識,能夠及時解決一般的農業技術問題。做到上能寫字做文章,下能指導種田插秧,提升農業的管理水平。3、必須具備金融管理知識
隨著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多種經營業務的開展,優秀的農村金融管理人才還要能夠掌握農村金融管理、財政與金融學、農業資源經濟學、農村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能充分開發利用本地資源,將本地資源產品加工推銷,為農民增收創造機會,根本解決農民的生活水平。4、具有融資、財務管理等知識
農村金融管理人才,要能解決農村融資和財務管理問題,做到精打細算,開源節流,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壯大農村的建設。所以,高職院校農村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是“懂經濟,善管理,會技術”的應用能力為主線的全能型復合人才。
二、高職院校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與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農村金融專業應以“懂經濟,善管理,會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為宗旨來構建的“模塊式”整體課程體系、“技能化”專業課程體系和“梯進型”實踐課程體系:
1、建立“模塊式”整體課程體系
農村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可分為“三種類型、五大模塊”,即基本素質類、專業素質類和綜合素質類。基本素質類由政治人文體育模塊和基礎知識及信息模塊構成,基本素質類課程設置是解決人才培養“共性”能力問題,即學生能夠領會國家相關的農村政策和掌握農村方面相關法律法規能力,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準確把握日常人際交往中的交談技巧等基本能力;專業素質類課程設置是解決人才培養中“個性”能力問題,體現了專業特色,是針對學生未來就業方向而設置的,它由專業素質基礎模塊、專業素質技能模塊和專業素質拓展模塊構成,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解決農業產業中基本的技術問題;綜合素質類課程是解決人才培養中“應用”能力問題,主要通過設置實踐教學模塊來實現,即校內專業實訓類課程和校外課程實踐環節。農村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要立足于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必須與農業產業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農民技術需求相適應,培養全能復合應用型人才,才能夠滿足農村人才市場對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夠解決農村經濟、管理、決策、營銷、融資等遇見的實際問題。
2、設置“技能化”的課程體系,建立科學的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設置“技能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要與農村生產經營、實際管理相結合,在體現“農”的專業特色基礎上,課程設置的順序、時間應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將專業理論課程和相對應的專業實驗課程、實踐課程一一對應,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提高學生解決農業生產中技術性問題的能力和農村經濟管理能力,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茖W的設置“技能化”專業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服務“三農”經濟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農村生產技術人員,又能當好一名“村官”,解決農村一些現實問題。
3、突出“分層實踐、逐層提升”的“梯次型”實驗課程體系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關鍵問題的能力既是實踐教學設置的目的,每學期對核心專業課和技能課應安排相應的實驗、實訓課程,形成“梯次型”實驗課程體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核心內容由以下三大模塊組成:①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包括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財務分析軟件應用和科學研究基礎訓練三方面內容;②專業技能訓練模塊:以建立實驗、實訓平臺,進行仿真性模擬實習為核心內容演練,如投資項目分析模擬、現代企業經營決策仿真系統等內容;③綜合能力訓練模塊:以大學生社會實踐與調查、專業素質拓展訓練、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為主要內容。
大學生社會實踐與調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進行“大學生寒暑假回鄉公益活動”、“走進千村萬戶,回鄉社會調查”、“中國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等系列調查活動。
三、高職院校農村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注重以下問題
1.突出專業特色,解決好農村管理課程與經濟類課程的平衡問題
農村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必須注重農、經、管知識復合,以系統的觀點科學處理好各課程之間的比例關系。根據農村金融管理現狀,在增加農科類課程的門數的同時,使農業技術與管理各門課程與經濟類各門課程學時比例合理,突出其專業特色,這樣,才能提高和拓展農村金融專業人才的金融管理素質、知識與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各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入手,進行系列課程優化與整合。
2.強化實驗實踐教學,建設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教學是農村金融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放在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四、結束語
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業經濟的核心,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從農村金融管理的實際出發,配套相應的課程銜接教學,解決“三農”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