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菊+康小健
摘要: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的興衰。有的家庭甚至把孩子當成家庭的核心,其重要性就更加凸顯了。家教,家風,家庭成員的關系等等因素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關鍵詞:家庭關系 孩子 影響
一、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何謂家教,就是家庭教育的總稱。其實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二、家風對孩子的影響
家風就是家長的作風。比如家長的言談舉止,接人待物,家長的公共道德觀念,家長的扶老攜幼,孝老愛親的美德,生活習慣等等。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高聲說話,不隨意發火開始。
做人要厚道。孩子的厚道不是軟弱,家長應該加以肯定并引導孩子如何不因自己的厚道而被其他伙伴視為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愿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有很多機會,因為懂得吃虧的人被人喜歡。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豫,躲閃。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三、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是婚姻關系,婚姻關系永遠是核心,婚姻關系和諧了,親子關系才能和諧。夫妻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
家庭關系中,孩子看似與爸媽是分離的,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檐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系好壞與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1、爸媽恩愛→孩子性格健康開朗
爸媽恩愛、夫妻關系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由于父母關系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生美好的感覺和向往,能有健康的異性戀。
2、爸媽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媽感情淡薄,兩個人常常靠通過孩子來交流或維系家庭,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關系的作用下,孩子被過多關注或干涉,性格會變得任性和自私。
3、強勢媽懦弱爸→男孩子膽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軟弱,大權旁落給母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后,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女兒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兒子就會變成沒有擔當的懦弱、自卑的兒子。
4、爸媽過早離異→孩子冷漠、沒安全感
很多從不幸婚姻中解脫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點,永遠無法從中解脫的是孩子。他們內心的創傷往往終生難以平復,他們的擔憂感、不安全感、恐懼感也許永遠無法醫治。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孩子,更易發生犯罪和焦慮、抑郁、敵對、報復、冷漠等心理障礙問題。
5、爸媽愛相互指責→孩子敏感、愛找借口、執拗
爸媽喜歡相互指責,這樣的家庭環境,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處世方式。特別是當夫妻雙方有爭論時,更容易對著孩子說另一方的不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以后對爸媽都不會尊重。一方攻擊另一方,想借此讓孩子對另一方不滿,最后帶給孩子的只是傷害。
6、爸媽愛打架→孩子喜歡暴力、脾氣暴躁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由于耳濡目染變得喜歡暴力、脾氣暴躁,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愈合。親愛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夫妻兩人該如何相處太重要了。
真正的夫妻不是誰征服誰,而是誰遷就誰!“不要征服對方”這是夫妻最重要的問題。征服,是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的事情,談論誰是對的,追究誰是錯的,討論誰傷害了誰,誰過分了,這些,都是大忌。
參考文獻:
[1]天津教育報,2017-5-7.
[2]孫瑞雪.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3]幼兒教育導讀.人民大學出版社.
[4]兒童發展.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5]父母必讀.北京雜志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