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東+姚慧敏
摘要:體育場館是開展多項體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所,許多運動項目需要一定的場地才能得以進行。體育場館是重要的學體育資源之一,學體育場館的類型、數量、質量等具體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們是否選擇其進行鍛煉的原因,從而成為人們利用學校體育資源的動力。從某種程度上講,體育場館是學校服務全民健身的最重要的體育資源,學校的體育場館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服務全民健身的動力以及其作用的發揮取決于它本身的狀況與外在條件、體育場館的開放及管理方式等因素。
關鍵詞:學校 體育場館 全民健身
一、體育場館本身的狀況
體育場館作為開展體育活動的載體,它本身的具體情況成為有效承載鍛煉的基礎。總體來說,學校體育場館具有多種吸引人們參與鍛煉的“特質”,例如,場館的種類、數量與面積、質量、檔次等等,也就是說,在容納鍛煉者數量,承接體育活動的能力上應考察多個側面。但是,如何利用這些特質與條件,發揮學校體育場館的作用,提高場館的使用效率與效益,使其較好地服務全民健身,就需要既綜合又具體地考慮并開發,才能達到良好效果。因此,體育場館本身狀況主要集中在我們所謂的“特質”方面。
第一,體育場館設施的種類。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一個單位或機構能夠像學校一樣擁有種類如此眾多的體育場館設施,即使大城市的綜合性體育中心在體育場館設施的種類上也很難達到。
第二,體育場館設施的數量與面積。體育場館的數量與面積是有效承載鍛煉者數量的重要指標。可以想象,由于學校體育場館資源使用的特殊性,在體育場館資源的使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其數量與面積的大小決定了它容納鍛煉者的總量的大小。
第三,體育場館設施的質量等因素。隨著人們追求鍛煉質量要求的增長,高質量的體育場館成為許多鍛煉者的重要選擇甚至首選。高質量的體育場館對于提高學校體育資源的經濟效益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體育場館的重量好壞表現在許多方面,其中幾個主要指標如體育場館設施的主要材質與建筑質量、科學與藝術化設計、場館與場地的標準化、室內場館、體育設施質量、塑膠場地、看臺等等則是鍛煉與比賽活動中鍛煉者較為看重的。
二、學校體育場館的外在條件
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除了本身諸多的質量因素對于吸引人們參加鍛煉有重要的影響外,學校及其體育場館的許多外在條件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外在條件雖然對于鍛煉及其效果的影響不是直接的,但是人們在選擇時卻是考慮的重要因素。在考慮學校體育場館的外在條件時,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場館雖然是學校體育資源的一部分,它用于對外開放之后就不再僅屬于學校體育,它同時也成為社會體育的重要資源,是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
當前,對于天津市學校體育資源來說是一個擴大與發展的特殊時期,數量、質量、環境、使用與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這些都是體育場館機制更好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體育場館的使用、開放程度及管理方式
一般來說,學校包括高等學校的各種硬件、軟件資源主要服務于各級教學與人才培養,這也是其主要功能。但是學校的各種資源在保證它的主要功能面向的前提下,是可以為社會做出相應服務的,例如教師在學校有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但他也憑借自己的專業優勢做某些相關的社會兼職。但這就涉及到功能面向及其之間矛盾關系的處理等問題。就學校體育資源特別是體育場館來說,這種矛盾關系集中表現在學校體育場館是否專用、開放程度以及采用何種管理與經營方式。
在學校體育資源服務全民健身的“體育場館”機制中,學校體育場館良好的內、外在條件只是使該機制發揮作用具備了可能性,要使這種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使這些環境與條件成為吸引并服務全民健身的實際行動,還要看學校是否,以及如何開發與開放甚至如何管理學校體育場館使之服務于全民健身,這是使“體育場館”機制有效實現的基礎。也就是說,“體育場館”機制所產生的實效是學校體育場館的內外部現實情況與開放及管理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后者的影響可能不亞于前者。
四、在實踐中貫徹發揮好“體育場館”機制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1. 合理建設面向學生與社會的體育場館設施
根據學校各自的具體情況建設、改造、改進體育場館設施。政府、企業、體育局和學校加強聯合,統一規劃,利用各種資金,有計劃按步驟建設與改造體育場館設施;結合學校所處地域的經濟、交通、文化活動環境等相關因素,借助城市與學校舉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修建、改造學校體育場館;緊密結合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建設具有地方民族、民間、傳統的體育運動與健身、娛樂項目的體育場館設施,適當增加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場館設施。
2. 做好體育場館設施的對外開放
建立領導與管理機構,建立規章制度。學校體育場地的管理規章和制度內容大體上包括:開放對象和開放時間、設備維護和管理、場地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組織管理機構權限和責任、經營活動管理、場地和健身器械使用管理、工作人員管理等方面。
在管理方面,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學校體育部門管理、集體承包、個人承包、學校專門機構管理、校勞動服務公司經營、租賃、與社會合作經營或多種經營方式混用的管理與運營主體與方式。
充分考慮對外開放為管理工作帶來的困難,制訂安全與事故解決預案,做好對外開放中鍛煉的安全、文明行為、與教學關系問題、管理機構與有效管理等問題的控制。
做好學校間體育場館設施的聯合開發與利用工作。建立體育場館使用方面的穩定的校際組織機構以及良好的溝通渠道。
3. 做好體育場館設施的維護與保養等保障工作
充分利用各種資金來源,改善學校體育場館的外在環境與條件,對場地精心維修維護、購置設備器材,做好體育場館維護、維修與保養。
參考文獻:
[1]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121.
[2]董新光.關于全民健身體系的理論構架[J].體育文化導刊,2005(5).
[3]裴立新.全面小康社會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4]朱越彤,徐承剛,王春香.我國大城市基層群眾體育組織運行機制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2).
[5]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