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籃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漸由一種娛樂項目上升為職業體育。籃球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讓它也成為了各國溝通的橋梁。雖然各國籃球職業化水平存在著差異,但是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籃球職業化的發展。本文分析了現行國外籃球職業化模式及我國籃球運動發展的歷史和現狀,著重研究了CBA職業化改革發展的困境,并對未來CBA職業化發展提出建議,旨在取長補短,促進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籃球;發展困境;中國特色;對策
1 前言
我國籃球的職業化必須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職業化道路。但是由于我國籃球職業化時間較短,其發展模式仍處于摸索階段。CBA職業化還存在著人才培養的不足,可能還會出現人才培養斷層現象。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要思考怎樣才能發展好我們的職業聯賽,本文以CBA職業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為題,旨在尋找我們聯賽的不足,彌補我們的缺陷。通過學習NBA的成功經驗和分析中國的實際情況,以求需找出一條適合我國籃球職業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職業化道路,最終促進CBA聯賽的蓬勃發展。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NBA聯賽及CBA聯賽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本人查閱了大量的體育書籍資料,搜集了國內十幾份有關文章,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資料。
2.2.2 邏輯論證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世界籃球職業化的發展特征
3.1.1 籃球職業化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運行服從市場規律,受市場機制調節。
3.1.2 籃球職業化的主體是靠籃球謀生的高水平運動員。籃球的職業化促使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高水平的運動員能促進籃球的職業化發展。所以籃球的職業化是我們必然發展之路。
3.1.3 籃球職業俱樂部是籃球職業化進入市場運營的載體。職業體育俱樂部是一種以經營某一高水平運動項目和競賽,并開發訓練競賽及其附屬產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殊體育企業,籃球俱樂部推動著籃球的職業化進程。
3.1.4 職業化的籃球聯賽是以滿足人們精神享受為手段達到經濟利益的目的。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最終會被市場淘汰。以美國NBA為例,NBA不斷在競爭中變化自己,它總是能根據人們的需要推出新的東西,從而保持很高的關注度,為其謀取更大利益。
3.2 CBA的職業化發展
3.2.1 中國籃球產業的現狀。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把籃球運動推向市場,走職業化發展的道路是正確可行的。但是我國具有特殊國情,要想發展好職業化就必須認清中國的國情。多年以來找到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體育發展道路成為我國體育職業化改革的焦點。我國的體育產業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充分發揮體育的經濟功能,走體育產業化,社會化的路子。
3.2.2 CBA聯賽的現狀。職業俱樂部的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其經營的好壞直接反映了CBA職業化的發展現狀。
3.2.2.1 俱樂部的建制。我國目前俱樂部的建制形式有三種,一種是企業獨資形式,占66.7%,俱樂部屬于該企業下屬單位。一種是企業與體育局合資,占26.7%,雖是合資,可體育局只占很小份額。另一種是股份制,目前只有江蘇南鋼俱樂部屬于這一種。
3.2.2.2 CBA俱樂部的經營現狀。在比較成熟的職業項目中,電視轉播權的銷售、運動員轉會收入、廣告、贊助門票收入、標志產品的出售一起被認為是現代體育的五大收入來源,籃球營銷也是如此。目前CBA各籃球俱樂部經營方式單一,主要是門票收入。據俱樂部內部知情人士介紹,僅門票銷售一塊,事實上還存在許多管理上的漏洞。
3.3 CBA職業化發展面臨問題的原因分析
3.3.1 政治環境因素。我國職業籃球是隨著我國政治體制和體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發展而產生的,在國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環境中,作為探索階段的職業籃球,難免不適應社會環境,自身建設也難免出現問題。
3.3.2 經濟環境因素。經濟水平是發展籃球職業化的前提。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生產力水平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均收入更是遠遠落后。此外,我國城鄉差距大,東西部差距大,籃球市場發展很不均衡;我國的市場體制還不夠成熟,把職業籃球推向市場,要面臨諸多考驗,然而我們應對挑戰的能力卻很有限。
3.3.3 職業籃球法規的影響。市場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弱點和消極面。目前我國有關職業籃球的法規還不完善,還有很多漏洞,這就容易導致市場活動的混亂和不正當交易。
3.3.4 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年我們一直把籃球當做是為國爭光的手段,忽視了籃球的魅力,沒有更好的發掘籃球的娛樂價值。因此,無法形成一個龐大的籃球消費市場。再加上行政部門不愿把籃球完全推向市場,總是想控制聯賽,為金牌戰略服務。
3.4 CBA發展所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法
3.4.1 籃管中心應把權力下放。籃管中心下放權力,讓聯賽更加市場化和產業化,讓聯賽接受市場的考驗,用市場經濟來調節聯賽。最終讓聯賽更加符合市場的需要,從而促進聯賽的發展。
3.4.2 CBA市場的開發與經營。以滿足觀眾多樣化需要求為出發點,圍繞競賽產品質量的提高,調動職業籃球市場中各要素的積極流動,全面開發職業籃球市場的理論模式;提高CBA聯賽的競技水平,狠抓比賽質量;培養明星球員,注重對球星的培養,使球迷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加強球迷對聯賽的關注;同時與傳媒更好的結合,加強宣傳力度,開辟銷售新渠道,使籃球市場向加多元化方向發展。
3.4.3 制定CBA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系統性、動態性、科學性的原則,做到制度可持續、要素可持續的發展戰略,確保CBA的長期順利發展。
3.4.4 大力培育觀眾市場。在籃球競賽中,消費者來持票觀看,從欣賞比賽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愉快心情。觀眾是職業籃球市場體系的經濟主體,是職業籃球的最大資本,沒有觀眾,籃球競技商品交易就不能成立,俱樂部就沒有了經營的目的,籃球職業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3.4.5 健全CBA的職業體育法規。依法治國不僅是國家的施政方針,也是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安全的法律環境。同樣也為籃球體制改革、機制轉換、制度創新、走向職業化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籃球競爭更為激烈,單靠市場是無法對運動員的培養與選拔,人才的交流、賽事的管理等進行有效規范的,所以,必須要和法制法規相結合,才能建立起公平競爭的秩序。
4 結論與建議
追求高超的籃球競技水平是籃球俱樂部盈利的手段和資本,是觀眾所追求蘊藏在籃球競技商品中的使用價值。
一定的經濟水平是籃球職業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我國的現有體制對籃球職業化的影響主要是表現在籃球管理機構依靠其行政權力和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并沿革下來的權威對參賽的各俱樂部進行管理,這種權威并延伸到了對職業籃球市場的干預,使得投資者難以以主人的身份經營和管理俱樂部,從而喪失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和信心。
籃球職業俱樂部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管理,只有這樣,籃球職業化才能在健康的環境中發展壯大。
媒體對CBA聯賽的宣傳力度不夠,普通大眾對CBA聯賽的了解不夠,而且了解的渠道較少,俱樂部無法從賽事轉播中獲得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方桂芳.中國籃球職業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廣東,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2(17).
[2]陳均,孫民治.籃球職業化概念的界定[J].體育學刊,2002,9(4):110
[3]陳均,劉益群.中國籃球職業化可持續發展理論框架的初步構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2(3):21-22.
[4]龔耀琨,李凱,王東.關于我國籃球職業化發展策略的幾點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報,2004,20(2):48-49.
[5]王兵,杜叢新.籃球普修教程[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3.
[6]顧建鍵.現代社區管理概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席玉寶.學校體育用品消費的調查[J].武漢,第六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要,2000,56.
[8]孫民治.籃球縱橫[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1:85-88.
[9]緦曉明.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9.
作者簡介:
洪東直(1992.08—),男,浙江省湖州人,武漢市洪山區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