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洺儀
【摘要】 公共教育心理學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感悟是一種認知過程;是人文化品質提升的一種表現形式。感悟式教學是精神世界的提升過程,需要立足于人的內在自主發展,在心理學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對此,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就高校公共教育心理學感悟式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方法,以為高校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 高校公共教育;心理學;感悟式教學;策略分析
公共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一直以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沒有較高的重視度和學習興趣,造成教學效率較低。根據這一現象,有關教育學者對教學現狀、不足等進行深入研究,以為教學心理學教學提供方便。
一、以多樣化發展為教學目標
如果從個體發展角度分析,教學中包含幾種不同的狀態關系,第一種:每個人對于世界的了解和能力狀態,具有統一性、掌握性,也是個體發展的前提條件;第二種:每個人認知世界的方法和精神層面的掌控,具有獨特性,也是個體發展的象征性標志,是個體前進發展的動力。心理學教學中首先需要讓學生對教學目標有清楚的認知,包含:情感態度、理論知識、能力提升三個方面,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也需要借助不同的方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學知識理論。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需要注重基礎心理、以及相關概念知識內容,學生自己感悟基礎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但是教師要注意,不論是怎樣的教學形式都需要以學生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教學中,實現自主發展。
感悟式教學是心理學內容的紐帶,貫穿情感態度、知識學習、觀念等內容。感悟式教學涉及學生學習形式的選擇、原有知識能力、情感觀念的基礎。感悟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會對問題進行假設、提出、探索等。例如:在學習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因素前,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事例,并研究出現問題的原因,同時提出方法策略。讓學生進行分析研究,使學生能夠分析出影響人格形成和發展因素,并發表感悟;然后教師進行人格與心理健康內涵標準教學,豐富學生知識內容,同時達到了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優化學生學習效果。
在進行感悟式教學中,還需要充分體現觀念形成、情感態度等。例如:在學生生活事例中,不僅需要了解事例自身,也需要探索事例中存在消極影響,充分認識到人格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感悟式教學中表現出兩種體制:第一,通過感悟實現自我精神經驗創新;第二,將文化內容、情感為落腳點,掌握價值、文本情感的影響,在改變中滲透精神體驗。
感悟式教學需要建立在學生的情感、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同時能夠推動教學過程性質的反思,以及學習方法應用的合理性,形成一個系統的過程方法。感悟式學習也要與其他學習方法進行融合、分析、研究學習對學生自主能力的要求,將自主學習以一種學習方法的形式展現出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認知理解上,注重學生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而自主學習是理性和非理性方法的兼并。
二、感物為前提,設計教學環節
感物教學包含幾個環節,即:感物——生情——立象——得意。教師在設計 教學環節時包含四個環節。其中感物是前提。在引導學生能夠感受心理學理論知識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現實案例,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學習心理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也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動畫視頻,從學生從心靈上得到震撼個感悟,例如: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片斷,讓學生體驗到各類型人格特征,及《愛德華大夫》電影,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意志的影響。
借助以上不同的感物教學形式,讓學生得到感悟經驗的積累,然后進行分組討論,展開經驗的分享,這樣一來學生的感悟經驗就會更為豐富。例如:在《愛德華大夫》電影中,學生通過討論掌握理解精神分析的潛意識、幼年經驗的影響,進而了解精神分析的人格結構,以及防御機制理論。通過這樣的感悟體會,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諦、感悟快樂。
三、培養學生自主性,實現經驗的融合
公共教育心理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借助多樣化的感悟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實現自主性提升。例如:對于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與同學進行分享、探究,將分散的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創建情境教學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每組4—6人;而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形成統一意見后各組派代表禪述意見全班交流。最后,教師通過層層引導,在無形中滲透軸對稱知識點,并提升學生合作學習意識,一舉兩得。
如果從結構上分析,個人經驗可以分為精神經驗、知識經驗、處事經驗等、處事經驗是人解決事情的能力、態度;精神經驗是人在物質世界中的自我引導作用的情境觀念機制,是一種動態的形象和形成過程;是對已有知識經驗、處事經驗、精神經驗的一種提煉;在理性、非理性思想認知下形成的精神經驗體系過程。學生將非理性生活事例與理性經驗融合認識到健全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四、將實踐活動融入感悟式教學
感悟式教學的著重點在于學生認知的培養、教學任務的實現,在高校公共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第一,感悟式教學實踐是一種課堂活動過程,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感悟也是人們精神世界產生的關鍵因素;第二,在心理學感悟式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自身教學經驗起到重要作用,作用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是客觀態度轉向精神世界的紐帶,是感悟式教學體驗;第三,在人們在日?;顒又幸矔玫浇涷灥姆e累,并且人們善于利用自身經驗進行創新、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由此可見,感悟式教學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怎樣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例如:查找人格障礙造成的悲劇新聞,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不同的動作表現不同的情緒,并進行教學設計、氣質、性格測驗等活動,進而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能獲得感悟心理學有關內容。
公共教學心理學中,感悟式教學是其最佳教學途徑;也是學生經驗積累、獲得思想認知的過程,但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教師在心理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教學、探索研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自己思想意識的變化、因素等,進而將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感悟式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感悟和師生的交流比較,得到知識、學習能力等提升,以及感悟到分析過程中的樂趣所在,感受到能力提升過程的變化,進而滿足學習需求,實現認知、情感的雙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