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青
摘要: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具有多重功能。而當今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卻是存在諸多弊端,嚴重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語文新課標的新理念和新精神,經多方查閱資料以及問卷調查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進行了分析和探究,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為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作出一點努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優化作業設計,可以鞏固課堂教學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理念
語文作業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它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尊重個體的差異,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原則
1.適量原則
新課程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進行了整體的改革,其教學目標由知識的結構性學習改革為促進學生學習觀的形成,在這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要保證“質”,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量”。要重在對課堂教學的知識拓展,這種知識拓展對社會經驗還不豐富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困難的。學生在完成知識拓展作業時,單個題目所耗費的時間相比于傳統作業題目更多,因此,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教師要把控好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始終堅持適量原則,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教師布置的知識拓展任務,保證作業完成的質量。
2.開放性原則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尤其重視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要滿足開放性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停留在字詞句的練習上,而是應該結合所能利用到的資源,對作業進行開放性設計,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讓學生能夠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自主的訓練,拓展知識面。
3.靈活性原則
主要是指作業布置的方法要靈活。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一個小學生作業平臺,將作業的布置和完成轉移到學生喜愛的互聯網,通過教師在社交平臺上的提問、引導,實現在課下對學生的知識拓展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這種靈活多變的作業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對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源源不斷的動力,新課程呼喚有審美情趣的語文教學,趣味作業可以提高學科的凝聚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達到作業的目的,因此作為小學基礎學科的語文,趣味作業的設計就顯得更為重要。小學語文作業也同樣需要審美情趣,而充滿“誘惑”的圖案和吸引眼球的顏色以及富有趣味的語言是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的。因此我認為,若我們設計小學語文作業時注重趣味性,必然能喚起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1.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逐漸趨于多樣化
教師的作業設計不能只停留在語文課本上,學生的思維也不能被緊緊的束縛在課本內容中。在大自然中,學生能夠親近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豐富,更能夠通過細心觀察大自然的美好發揮自己的思維,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有效途徑。所以,教師的作業設計要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自主的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生也能夠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因此,作業的形式應該是各種各樣的,例如:剪輯、體驗、觀察、畫畫、查閱等都能夠讓學生從中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既能夠擴寬學生的眼界,又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關注層次性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發展程度,采取分層作業的形式,讓每位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1)作業量的分層。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特點,教師可以進行作業量的分層,設計不同等級的作業形式。如A類作業是基礎型練習,內容淺顯易懂;B類作業比較難,側重于綜合運用。學習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A類作業,以便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完成A類基礎上選做B類作業,以開闊視野,提高水平。
(2)作業難易程度的分層。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教師應根據學生語文能力的不同,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師可以為學生確定基礎、發展及創造三個層次的目標,要求學生達到基礎目標,盡力完成發展目標,基礎較好的學生盡力完成創造目標。
3.利用好互聯網教學技術,布置互動作業
互聯網的普及,給小學語文的作業布置提供了新途徑。小學生接觸電腦比較早,互聯網作為自由的大眾信息交流平臺,其在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上也具有顯著的優勢。利用互聯網建立小學語文教學平臺,能夠讓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的完成與評價中。比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字、詞、句的教學設計一個問答小游戲,利用教學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參與到競技游戲中,從而實現課下在教師的帶領下全班同學一起完成課后作業。
4.探究性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標強調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培養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探究性的語文作業,如學完一課后,進行創造性的續寫,通過想象,給文章寫一個后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鼓勵學生自主去探究學習,挖掘自身潛能,促進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發揚個性,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后的延伸,所以,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在課后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目標是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的個性。以新課改為理念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