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詠
摘要: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不乏身影。這種教學模式,是孩子們交流與表達的一個平臺,可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是形成語感、培養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
怎樣優化合作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呢?如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互補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呢?
1.合理組建成員,建立合作學習常規
在眾多的合作形式中,學習小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小組的組建就顯得尤為重要。分組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組。分組要靈活,考慮學生各方面的差異,綜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搭配分工。組長一般先讓能力強、學習較好并且樂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擔任。組長按學習的要求,組織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朗讀、爭辯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學習后,輪流讓每個組員當一當組長,展示展示他們的領導和組織能力,體驗一下成功的喜悅。
在每次合作學習中,可由小組選出一名本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合作成果。由于學習內容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代表的變化,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本組代表,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愿望,也可增加學生合作的信心。
2.發揮合作功能,把握合作學習時機
合作學習并非所有內容所有時間都要合作,它需要具備一定吸引力,是有價值、有挑戰性的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根據我們語文教學的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讓學生合作參與。
2.1 參與預習之合作。課前預習,可以淡化教學難點,減輕課堂教學負擔。小組合作學習,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組合作查閱相關資料,組內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布置預習《田忌賽馬》時,先激發學生預習的愿望。我說:"戰國時期齊國舉行賽馬比賽,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可是在孫臏的幫助下后來卻輸了。這是為什么呢?在預習的過程中,不明白的字詞在小組內解決。另外,你們小組還能想出什么辦法幫助田忌取勝?"學生感覺很有趣味,很自覺地做著預習工作,小組長更是積極自讀、督促組員。在檢查預習效果中,每組對字詞掌握都過關,并出現了思維火花。
2.2 共戰課堂之合作。小組合作學習要想在課堂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應該努力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營造積極探究的氛圍,激發學習熱情。
在課堂學習時,學生常會遇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此時,教師應先讓他們獨立思考,再合作學習。在充分討論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結合小組其它成員思路,常常會相互受到啟發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使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2.3 課外拓展之合作。語文無所不在,它在課本里,也在生活中。課堂教學中的語文合作學習,是教師統一調控的,要想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就必須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語文的世界。課外的生活是學生合作學語文、用語文的廣闊時空領域。
在學完《將相和》后,學生對廉頗、藺相如兩個人物有了印象,為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我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后合作練習: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中沒有對人物的言行進行刻畫,請小組借助插圖進行討論,同時合作表演。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彼此信任。"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男兒膝下有黃金"等名言警句充分運用。"郁郁蔥蔥的樹林之間,云雀嘖嘖"的話外配音更是讓師生動情。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述能力、在公共場合的表現能力、協作精神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3.注重合作評價,激勵合作學習興趣
語文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為每個學生發揮特長、潛能創造了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評價的制約,合作學習也將大打折扣,難以有效落實。因此評價就成了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實現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變學生從被動聽、被動吸收向主動探索、合作互動方式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情境創設,激勵學生強烈的探索愛好和欲望。教師走入學生,參與其中,把握情況,適時點撥,保證小組學習有效進行,關注個體資源的顯現與生成,促進群體認知深入發展。我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學會傾聽。在組織教學時,討論的目的之一是讓同學們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別人回答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答案,不管別人回答的如何。學生都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這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二是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討論要在本組內進行,不要影響到其他組,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在理解別人發言內容的基礎上再暢所欲言。
第二: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向"文本"挑戰。敢于質疑。假如有疑問,立即追問為什么;有不同見解時,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想到了同學們沒想到的,要勇于補充,與他人共享。
第三:學會表達。學生有時不善于表達,他們的發言總是片言只語;有的說話不夠簡潔,偏離主題;有的學生語言羅嗦,表達不明;有的學生比較膽怯,聲音不夠洪亮。教師應有意識地創造寬松的交流氛圍,對學生表達的內容啟發點撥,多作正面評價與鼓勵。使每位學生都能體現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提高,從而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為學習取得成功提供保證。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實施不是早上栽樹,晚上乘涼的事,要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教師與學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分層鍛煉我們的學生,讓學生養成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從不同的思想交流中,吸取不同層次的更多的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