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艷
摘要: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具有思維性強,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比較抽象等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方面他們渴望學習知識,但其學習受情緒影響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為年齡尚小,注意力不穩定、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會全神貫注,不感興趣的則心不在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這里談一談自己十幾年的教學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
激發教學中單調、固定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會造成學生心理上厭倦,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想要扭轉這種局面,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是一個好方法。小學生是以好動,愛玩為天性,在學習上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并且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們在創設快樂教學情境時,要掌握這些特點,只有明確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學設計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激發使學生體驗求知的樂趣。從而使數學教學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減輕負擔,提高效率。
二、優化練習設計激發興趣
要使課堂練習達到優化,必須正確處理課本、例題、習題、補充題之間的關系。做到鋪墊練習引人入勝,嘗試練習激發求知欲,鞏固練習步步深入,以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及發展思維能力。
1.優化復習鋪墊練習
把要學習的新知識轉化為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分層出現 ,要求學生逐步分析解答,有意識地分散教學難點,從而為學生順利地學習新知識做好思維上的準備。新授前的鋪墊練習是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平道路,以順利地實現正遷移的練習。通過有目的、有組織的復習,為引進和學習新知識搭橋鋪路,從而為促成新知識的遷移作好準備。在教學《按比例分配》時,我設計這樣的練習: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認識活動的有效方法,它造成學生心理和知識內容之間的不平衡。而學生要解決這種不平衡狀態,就要通過認知活動,通過思考。好的數學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2.優化課堂練習
樂學是最好的老師,是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而樂學是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出來的一種態度。學生只有樂學,才能啟動內在動力,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獲得知識,最終達到學入人心。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的時候,應該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在設計練習題時,必須改變以往那種枯燥單調的題海戰術,應注重所設題目的趣味性。講解新知識之后要安排鞏固練習,即通過提問、板演等形式,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練習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難,力爭使新知識當堂消化。心理學的試驗表明,變化的刺激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因此根據數學內容,巧妙變式練習。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這就可以使學生的練習效果進入最佳的狀態。教學《倍數和約數》時:教師拿出數字卡片說:是2的倍數2除外的同學請離開教室;有約數3,3除外的同學請離開教室……;一直到只剩1和其他一些質數為止,這些學生坐不住了,老師問怎么辦呢?有的學生就會說:教師你說既有約數1又是1的倍數的同學離開教室,我們就可以離開了。這樣的練習設計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調節學習氣氛,增強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體現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鞏固、加深和發展”的過程。
三、尊重個體差異,加強實踐操作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節時,為了讓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我讓學生四人成一小組,每人畫一個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來測量自己畫的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是多少,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進行比較,大家會發現,測量的結果都是180度。接著,我又讓學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紙片的三個角分別撕下來,拼在一塊,大家會發現三個角都組成了一個平角,還是180度。此時,大家都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已確信無疑了。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四、作業批改,引入評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數學作業的批改,人們習慣于用單純的 “√”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這影響了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我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經常由于粗心而出錯,我總是首先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勵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看你的字真是一種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師相信你能把字寫工整,加油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作業有進步時,我就會在作業的評語中這樣寫到:“你進步了,孩子。”“繼續努力吧,孩子。”并在旁邊畫上一個笑臉。或寫到:“看到你在進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如果他再進步了,我就會寫到:“好樣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高興!”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學生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