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語言評價,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即興的一種評價。就像幼嫩的小苗需要精心的呵護,就像芬芳的花兒需要園丁的欣賞一樣,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關注和引導。我們教師就是這些花兒的園丁,我們應當努力以真誠的語言、公平的態度去尊重每一位學生,保護好他們求學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最佳學習狀態。
關鍵詞:語文;課堂;評價語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1]換而言之,就是說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只關心學生們獲得了多少知識、認識了多少新的事物,更應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更多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一觀點的提出,不僅有理論的支持,更有實踐數據來證明:中小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的成績成極高的正相關。
那么什么是課堂評價語呢?課堂評價語,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主要是問答、作業、解釋、表現所作出的即興評價語言。它強調的是在教育活動中,評價者對評價對象的具體行為表現作出的評判和指導,它主要是以教師的口頭語言評價為主,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2]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語言評價,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即興的一種評價。就像芬芳的花兒需要園丁和路人的欣賞一樣,學生的成長也需要教師的關注和呵護。老師就是這些花兒的園丁,我們應當努力以真誠的語言、公平的態度去尊重每一位學生,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最佳學習狀態。
一、不要單調、籠統的評價語。
單調籠統的評價后果顯而易見,只有形式而沒有效果,不僅不能客觀公平地評價每一個學習主體,不能有效地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也不能顧及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感受,更別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就如在聽四年級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一課時,學生自由朗讀完課文后,教師指名分節讀文,教師給出的評價分別是:“你讀得太好啦!你讀得很有感情!你真棒,大家向你學習!”教師還在這樣評價學生,語言幾乎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這些評價語是煽動不了學生學習激情的,更別說對學生能起指導方向的作用了。這樣籠統的、單一的評語,怎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讀得有感情是怎么做到的?僅一句讀得有感情,怎會帶給學生正確的朗讀方向?這勢必會致使原本應該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變得沉悶和乏味。還不如這樣說:“讀的停頓得當、聲斷氣連、語速適中!”、“這才像一位正義的小戰士,在呼吁和平的到來!”這樣的評價語既肯定了朗讀的學生,又把朗讀的方法普及給了全班同學。我想這樣的評價語肯定要比“你讀得有感情!”來得更有效。
二、不要過于浮夸、不合時宜。
這些浮夸又缺乏創意和針對性的評價語言,非但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增強探索動力的推進作用,反而會把學生引向思維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維的誤區。
有的教師一節課上,學生回答的每一個答案,都是掌聲、都是各種的語言贊揚,看似課堂氛圍高漲,看似學習勁頭很高。我們課后不禁要反思:教師的這些評價語真的評價真的到位嗎?一個簡單易懂的問題,也能如此興師動眾,真是有點浮夸,顯得不倫不類。“真棒”學生答得棒在哪里?“真好”又具體體現在哪里?教師都沒有明確點出來,此時的激勵性評價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肯定作用,應當怎樣去思考問題,從哪個角度去想,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都沒有點化;而那些被表揚學生的答題水平得不到任何提高,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不得不說,這樣的評價真是有失水準。不如真實的去評價:“你的勇氣可嘉!值得學習!”、“她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對不對?你們不比她差,比她只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勇氣!”這樣的評語,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標桿,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帶動全版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遇突發事件,要善意引領。
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一些小意外發生,我把它稱之為“突發事件”。正是考驗我們語文教師巧妙引導深厚功力的時刻。
記得有一次習作課上,一位學生在作文里寫道:那個盲人,默默地坐到了我的聲旁,我詫異的看著他,他剛才的舉動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不禁暗自嘆道:真牛逼!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文采及積累豐富。不過,哪些話自己說說還可以,書面上、大庭廣眾之下就不好了呢?學生回答:“牛逼”。對!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文雅”。這樣的評價語將意外控制到最低點,既保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又對學生的習作給予了正確的引導。
四、要發揮引導性及指向性。
具有啟發性的評價語,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興趣。為學習課文找到最佳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的感悟文本。
就以四年級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為例,感受評價的引導與指向性。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黃河的認識,有一名學生這樣答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您養育了我們,我們會好好愛護您、保護您,讓您從此高枕無憂。”教師隨即評價道:“你對黃河的評價真高啊!我們也聽出了你保護黃河的決心”接著就開始講述下文了。聽到這里,我覺得非常遺憾,這位教師錯過了一次多好的教學契機啊!如果這樣評價引導:“你贊美了母親河,但它真的能從此高枕無憂嗎?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再次從文本中汲取信息:黃河目前的現狀是怎樣的?破壞的程度怎樣?原因是什么?再去感受保護黃河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一定會達到滿意的課堂效果。讓課堂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運用評價語時,一定要及時、具體、不要過于籠統、簡單的下結論,只有及時、正確的評價才是最切實的、最有價值的。我們每一位在新課標下成長的教師都應該把握好評價的“標尺”。 [3]
參考文獻:
[1]聚焦新課程系列叢書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雷實.張勇.夏雄蜂編著—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ISBN7-5602-3449-6,P243頁
[2]小學語文和數學教師課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研究《心理科學》.教育不能沒有“懲罰”報刊文摘,2002(11)3—5
[3]聚焦新課程系列叢書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雷實.張勇.夏雄蜂編著—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ISBN7-5602-3449-6,201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