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琳
現在人們正以突飛猛進的速度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標志,現在每種事物的進步都與計算機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我們要想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也離不開計算機。而現階段要想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我個人認為應認識到:課堂教學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現階段擺脫作為學校教學活動中主要形式的課堂來談教改是不現實的,因此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應是現階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上佳教學手段之一。
那么計算機在教學中具體有哪些應用呢?以化學為例。
一、導入新課的應用。
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導入新課時,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對新課的關注,能否幫助學生迅速調整好學習定勢,做好輸入新知識的準備,直接關系到本節課程的成效。而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烘托課堂氣氛,則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講《緒言》這一節時,運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使學生在欣賞精彩圖片和動畫從而激發他們興趣的的同時,又使他們認識到化學的博大精深,為高中三年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突破教學難點的應用。
化學中涉及到許多微觀世界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受其想象力的局限,比較難于掌握。計算機卻可以利用其功能,將微觀世界在微機里立體的、多方位的動態的表現出來。例如在講解高中化學“電解電鍍”一節課時,使用計算機模擬一個電解池的裝置,在電解池內的氯化銅溶液中匯出幾個帶有顏色的圓球,藍色的代表銅離子、綠色的代表氯離子,然后讓這些圓球動起來,先是離子的無規則運動,繼而是通電后的陰陽離子向兩極的定向移動,緊接著是離子到達電極上的放電過程,氯離子失去電子變為氯原子結合成氯分子,電極上產生了氣泡,銅離子得到電子變為銅原子,屏幕上析出銅的電極顏色逐漸變為紅色且逐漸加深,氯離子失去的電子通過導線移向另一個電極時,微機發出“嘟嘟”的響聲,十分形象、生動,學生看了會興趣十足,利用計算機的模擬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快為慢,使微觀看不見的變為看的見、看得清,抽象的變為具體的,從而使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電解的原理,很快的突破了教學難點,突出了重點。
三、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一條重要手段。但在實際工作中,盡管教師事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往往因反應時間長,實驗現象不明顯、有危險性或不易成功等因素的干擾,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則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在講Cl2化學性質時,用計算機演示,可防止學生因Cl2的刺激性氣味而無心聽講進而影響課堂教學。
且在高三實驗復習階段,實驗不可能重做,儀器也不可能搬來全部演示,這時應用計算機、錄像等設備對已做過的實驗進行“回憶”,對沒做的實驗進行“演示”,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采用錄像方式把重要實驗過程重復播放,取得了既系統全面又節省時間的效果。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點還有許多,但是我們還不能全部依賴于計算機。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還需注意以下幾點,并在此提出幾點不算成熟的看法:
1.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首先要明確其地位是“輔助”而不是“代替”。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起主導作用,多媒體技術是為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賴于多媒體技術而把所有的教學環節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再現出來,那么教師就會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只起到了播音員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師應有的輔導作用。
2.一切能用實驗去研究的教學問題就決不能脫離實驗。鑒于實驗教學的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學生在實驗中經受的思維、操作、分析、觀察能力的鍛煉,在實驗中對情緒、意志、毅力等品質的形成只能通過實驗來實現。因此,不能因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開展而削弱實驗教學,即堅持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