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誠
摘要:中職學校校本培訓的效果將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決定學校教育的辦學質量。本文從縣區中職學校教師校本培訓存在的問題入手,指出中職學校教師校本培訓的意義的以及對存在問題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中職;教師;校本培訓
一所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如何,已成為決定這所職業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而由學校發起和組織的以教師所在學校為主要培訓場所的校本培訓已成為我國當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模式,無疑,它也是提高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素質的關鍵。
一、縣區中職學校校本培訓存在的問題
1.對職業教育認識不足,對校本培訓重視不夠。
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發展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校本培訓。它以教師所在學校為主要培訓場所,既著眼學校的發展,又關注并解決教師在職業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由于學校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又是教師繼續教育的課堂,校本培訓活動總是與學校工作、教育教學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在工作中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在教學研究中提升,將培訓成果轉化為教學效益,提升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專業水平,促進專業發展。然而職業教育生源不足,辦學經費相對緊張,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個別教師工作量大,客觀上不允許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走出去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因此,校本培訓是幫助教師樹立新的機遇觀念,完善專業理論知識,接受現代教育信息,積極參與課程開發與建設的有效途徑。
然而,中職學校領導層,對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完成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交給的突擊性任務上,把它當做一項行政任務來完成,往往不能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有疲于應付、不重實效、走過場和形式主義之嫌。另外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學校更不愿意在校本培訓方面投入精力資金。加上有些教師認為校本培訓,新課程改革與職業學校關系不大。
2.辦學條件相對落后,教育資源不能適應校本培訓的需要。
有些中職學校遠離城市,受區域經濟、地理環境的制約,尤其是對發展職業教育的認識缺位,在辦學條件上,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與城區學校無法相比。特別是用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實習和實踐教學場地與器材嚴重缺乏,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往往只是一句空話.此外,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嚴重不足,部分專任教師的周課時達二十節左右,培養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的任務非常艱巨。優秀的專業教師和年輕的專業教師長時間沒有補充進來,對學校專業建設受到很大的制約,無法開設市場急需的專業。同時,中職學校大部分教師由于學歷較低或第一學歷低,在職進修獲得的第二學歷的“含金量”不高,必要的專業發展條件不足,專業發展理論欠缺,自我發展意識淡薄,專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不足,因而,師資水平相對薄弱。由于受自身素質和學校辦學條件的限制,中職學校教師對校本培訓持退縮和畏難態度,影響了培訓效果。
3.校本培訓中學校和教師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確立。
校本培訓應立足于學校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學校管理者和教師自身的內在需求。但是,目前的校本培訓和教師繼續教育一樣,都處于客體位置。由于生源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學校至今沒有擺脫生源和學生就業以及升入高職院校的困境,校長和教師的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被用于組織生源和給學生找出路而煞費苦心。另外,教師的外出培訓都在上級部門要求下,蜻蜓點水式培訓。培訓時間短,培訓人數多,培訓內容專業性不強,大多數教師為培訓而培訓,校長和教師完全被動地等待培訓任務,而不是主動參與, 培訓效果不佳。
二、提高縣區中職學校校本培訓質量的思考
1.凸顯教師在校本培訓中的主體地位。
思想是行動的靈魂,只有認識到位了,校本培訓才能化為自覺地主動性活動。政府有關方面和學校應當認識到,職業學校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中職發展的有效舉措,它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推動學校發展為目標,更高的層次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它們是校本培訓的延伸和升華,其本質都是行動研究。校本培訓的主體是一線的教師,它著重解決新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所以教師在校本培訓中一定要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將培訓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還要主動尋求專家引領,注重對理論知識和他人經驗的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2.發揮職業學校校長在校本培訓的作用。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人們常用“一位好校長造就一所好學校”來形容校長角色的重要性,因此在校本培訓中,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具體表現在:首先,校長是先進教育理念的傳播。對校本培訓相關的一些理論,如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現代師生觀、反思性教學理論等,為校本培訓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其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規劃者。校長要會同學校相關部門,在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訂符合學校發展實際、符合教師需求的長期和近期校本培訓規劃,并且制訂具體的培訓目標和實施方案。第三,校長是校本培訓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校長要充分認識校本培訓在推動學校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校本培訓提高到新的高度來認識。
3.加強高職院校對中職學校校本培訓的提升。
中職學校要主動尋求職院校對校本培訓的支持與指導,積極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契機,實現對中職學校校本培訓的指導和提升。
通過雙方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利用高校的信息資源和師資優勢,搭建信息與人才交流平臺,實現網絡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共享。利用高職院校的師資優勢,為中職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對于個別緊缺職專業課教師的課程,可以臨時聘請高職院校教師來過渡。縣區中職學校也可以組織本校教師到高職院校學習交流和培訓,把培訓成果帶回來,并可作為本校其他教師校本培訓的指導教師。校本培訓為契機,把終身學習理念、人力資源開發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等一系列新理念應用到工作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踏踏實實地付諸實踐,盡責盡力;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等,以推動縣區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發展,通過培訓養成的認真求學、勇于思考、團結互助等良好學習習慣已經深入到工作和學習之中。激勵教師們勇于探索不斷創新,讓教師們更積極的投身到所熱愛的職教事業中去,百折不扣地實現自己的夢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