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志愿者活動占據重要地位,其是促使學生快速成長、成才的主要方式與途徑。但是,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志愿者活動中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活動意義的充分發揮。本文總結了高校志愿者活動的意義,并提出了幾點發展對策。
關鍵詞:高校;志愿者活動;意義;發展對策
自共青團中央倡導志愿者行動開始,高校學生始終都是該活動的中堅力量。高校志愿者活動是實現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主要方式,也是增強高校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正確把握與認識這一新趨勢,健全高校志愿者活動的各種制度,在高校大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接班人方面發揮著重大意義。
一、高校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意義
筆者在調查與研究中發現,志愿者活動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發揮的積極意義不容忽視,其可促進學生品德意識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現將高校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意義總結如下:
1、傳遞溫暖,注重構建和諧社會
高校志愿者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是構建優良的社會公德及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倡導無私奉獻、見義勇為、團結友愛的良好風尚,在社會風氣凈化方面發揮著重大積極作用。借助舉辦“支教掃盲、精準扶貧、社區建設、窗口事業”等公益活動,盡可能減少困難群眾的憂慮;借助對老幼孤寡、五保戶、軍烈屬、殘疾人等的幫助,使得孤寡老人可享受到兒女帶給他們的歡樂,讓軍烈屬體會到親人的溫暖,讓傷殘人士感知到兄弟姐妹對自己的關懷,讓困難戶獲得照顧與關懷,從而使得偉大祖國的凝聚力不斷提高,最終推動和諧社會順利構建、社會保障更加健全;組織學生到養老院舉行文藝表演活動,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消除養老院老人孤獨和寂寞的感覺,讓老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溫暖。
2、增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方面,高校志愿者可以借助參與志愿者活動,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磨練自己,從受助者的微笑中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愉悅,使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各種志愿者活動中得以深度體現,逐漸將助人為樂、幫助他人當成一種生活習慣,以便增強自身素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與新風氣,還可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及精神文明建設中彰顯出巨大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在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者活動時,大學生可借助對比的方式發現同學的優點及自己的缺點,從而取長補短,實現自身的不斷完善及快速發展。此外,高校志愿者可以在活動中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與合作能力,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以及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既有利于高校志愿者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又可以為高校志愿者畢業后順利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3、豐富活動,積淀學生生活閱歷
高校志愿者借助課余時間,利用社區建設、社會服務、美化環境、公益勞動等志愿者活動,可從相對狹小的生活圈中走出來,了解到廣闊的人生與社會。高校學生在服務他人的同時,還能了解到豐富有趣的事物,不僅可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而且還可對社會現象加深認識,這都有益于高校學生的提高與成長。
二、有效發展高校志愿者活動的對策
由于當前高校志愿者活動中尚且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制約了志愿者活動各種積極意義的全面實現,難以充分發揮其在德育教育中的正面影響力。針對這一情況,筆者憑借自身數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就有效發展高校志愿者活動正能力的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各位讀者參考。
1、高校大力扶持,重視志愿者活動
高校應把志愿者行動放置到學校甚至政府行為的高度,了解志愿者的權利與義務,確保其各種利益順利實現。借助國家立法,像政府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涵蓋政策與資金等方面,詳細到志愿者協會在志愿者活動中的恰當位置,怎樣與大學教學活動的融合等。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將會制約志愿者視野的發展。另一方面,高校也應利用有效的途徑申請頒發與激勵高校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的政策,借助監督的方式讓相關部門將各項政策內容全面落實,以確保志愿者保障工作制度的及時構建。調查結果顯示,資金是影響志愿者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的核心因素。當前,高校志愿者活動中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過于單一的資金來源途徑,對高校志愿者人數的增加及活動的開展有直接影響。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十分有必要建立專項資金。資金來源不僅應包含政府補貼,而且還應積極吸納社會各界的贊助。在實際的獲得活動資金的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①借助好項目爭取更多政府資金。②用好項目吸引社會資金,比如借助社會募集及企業贊助等方式調動社會各階層與有實力的企業出資,以確保高校志愿者活動經費來源充足而穩定。
2、注重志愿活動獎勵,完善志愿服務機制
筆者在大量的調查與研究中發現,大學生普遍具有很強的榮譽感,周圍人的肯定與鼓勵是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的源動力。因此,要想使得大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各種志愿者活動,就應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行為,對他們所做出的貢獻進行真誠的稱贊與肯定,讓他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他們以更飽滿的自信關注并參與自愿者活動。為了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督促與激發作用,高校應主動制定健全的激勵機制,依據激勵機制的內容與標準,對大學生在志愿者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針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志愿者,高校可為志愿者頒發榮譽證書,還可通過團員推優、評優評先等進行精神獎勵,還可對高校志愿者做頒發獎學金等物質獎勵,從而在大學校園中形成超、趕、比的積極風氣,讓志愿者的向上精神感染更多的人,并將服務意識深深植于大學生心中。另一方面,高校還應積極對志愿者進行思想引導,激勵他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的思想,扎實了解志愿者服務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將參與志愿者活動當成自身的一種需求,而非被動完成的任務。
總之,高校志愿者活動是提高高校德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應明確志愿者活動的各種積極意義,在全面了解當前志愿者活動現狀問題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為志愿者活動提供政策、資金等保障,最終充分發揮高校志愿者活動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簡介:陳景陽(1990—)男,廣東徐聞人,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助教,團總支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工作管理方法的探索與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