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非傳統安全威脅在世界范圍內揚頭,成為影響各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我軍同樣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頻繁,也受到了社會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在融媒體下如何做好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社會輿論引導工作,宣傳好我軍的良好形象,成為軍隊媒體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非戰爭軍事行動;網絡輿論引導
非戰爭軍事行動,指的是武裝力量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而進行的不直接構成戰爭的軍事行動[1]。冷戰后,籠罩在世界上空的戰爭陰云逐漸消散,傳統的戰爭威脅逐漸降低。但是非傳統安全威脅在世界范圍內揚頭,成為影響各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融媒體時代究竟該如何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以達到最佳的引導效果呢?
一、更新理念,以民為本,在輿論引導中樹立親民愛民思維
所謂“親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接地氣。在過去,傳統媒體往往以嚴肅的面孔出現在公眾面前,重于說教,使得公眾與其產生距離感,這也使得其輿論引導讓人從心理上產生一種本能的抗拒。
在融媒體時代下,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親民形象的樹立需要軍隊媒體人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從字里行間流露“親民”思維。在融媒體時代,每位網民都對網上出現的內容保持一種懷疑的態度,這既是長久以來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的宣傳教育給人帶來的對于網絡的直觀印象,更是一種基于本能的反應。當負面輿論出現時,對于官方言論保持懷疑,卻不愿意花時間去尋找真相,而是盲目依從意見領袖傳遞的信息。謝真龍認為意見領袖“雖然不是直接的命令,但其中暗含的號召性和鼓動性會使網民潛意識產生依從心理。”[2]隨著大量媒體的爭相報道和炒作下,正確的聲音被壓下,在“沉默螺旋”的作用下,輿論愈發惡劣。
那么如何改變軍媒的話語形式?該朝那個方向該呢?首先就是篇幅短小輕薄。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受眾們的時間都是碎片化的,長篇大論是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的。其次,把握好語言共性化與個性化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要提高語言的共性,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語言需要具備一定的個性,滿足不同人群對語言行文的個性化需求。最后,新聞需要能夠啟迪人,能夠引人思考。雖然人們傾向于“輕閱讀”,但是卻不代表深度新聞的不應時。非戰爭軍事行動新聞報道應該以非戰爭軍事行動為核心,以正面宣傳為重點,通過對軍人精神、對非戰爭軍事行動重要意義的深度挖掘,引發受眾思考。
二、以非戰爭軍事行動為核心,構建輿論引導內容矩陣
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應該基于非戰爭軍事行動具體內容、具體方面來進行,否則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
1.結合非戰爭軍事行動本身。非戰爭軍事行動涵蓋的領域非常廣闊,包括反恐維穩行動、搶險救災行動、維護權益行動、安保警戒行動、國際維和行動、國際救援行動[3]等,一切除了戰爭以外的軍事行動都可以稱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所以其引導內容非常廣泛。
2.結合非戰爭軍事行動周邊。當軍隊媒體人在做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時,除了對非戰爭軍事行動本身為內容的引導,還可以對其延伸領域進行引導,由此我們可以引出更多的相關元素,自然災害、聯合國、國際法、槍械艦船、局部地區的熱點局勢問題……比如自然災害的成因及自救方法、國際法對于國家權益的規定、槍械艦船的小科普等。
3.結合非戰爭軍事行動熱點。在我國傳統的話語體系中,發表評論或者想法,必先援引歷史或者現實熱點事件,即為“興”。而我軍在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時,受到廣泛關注的熱點非戰爭軍事行動就是很好的援引對象。
無論是負面輿論還是正面輿論的出現,往往都是由熱點涉軍事件引發。因此,在輿論引導時,也需要實時跟蹤熱點事件和動態新聞,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今年天津港火災事件,通過一張《逆向而行》的圖片,塑造了不怕犧牲的救火英雄形象。軍隊媒體人需要做的是正確預估輿論變化,合理設置議題,結合非戰爭軍事行動熱點進行有效引導,爭取早發現,早引導,早處理。
三、融合運用媒介,促進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效果轉化
現在,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依舊以傳統媒體為主要平臺,雖然解放軍報、軍兵種報都陸續建立起自己的APP或者微信公眾號、微博,但是這些平臺都只是傳統媒體的一個在新媒體上的延伸,本身缺乏創新性,缺乏吸引力,沒有將新媒體的潛力挖掘出來。
在微博微信平臺,不少軍隊媒體由于沒有搶占先機,目前已經失去紅利效益。就目前來說軍隊微平臺要想在眾多微平臺中受到受眾的更多關注,需要創新傳播內容,以內容吸引受眾。其次需要提高平臺的權威性,強化品牌意識。現在網絡言論的傳遞往往是基于人際信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曹燁“信任可以基于分享者本人的權威或者與被分享者是朋友關系,或者內容本身三觀就很正符合受眾自身的價值觀”[4];各級單位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微平臺,充分利用其它專業化的平臺如知乎、喜馬拉雅等,形成規模效應,在信息大爆炸的網絡世界,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往往缺乏專業性和深度而被不少媒體人詬病,而這正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傳統媒體擁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一流的制作能力,其在深度報道上具有先天的優勢。在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中,要充分利用好傳統媒體對于專業性、嚴肅性的堅守,把握住正確的引導方向,從根本上厘清輿論引導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使得傳統媒體也可與新媒體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增強輿論引導效果。
四、結語
習近平主席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5]。融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需要從理念上與時俱進,以平等的姿態與受眾對話,樹立“內容為王”的意識,以非戰爭軍事行動為基礎,融合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促進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效果提升,還涉軍輿論以風清氣正。
參考文獻:
[1]《軍語》,2011版,163頁
[2]謝真龍.《心理學視域下涉軍網絡謠言傳播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校園心理,2015,10,(13)
[3]《軍語》,2011版
[4]曹燁,《新媒體運營的3種場景:自嗨是看不見未來的》
[5]引自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講話
作者簡介:王斌(1994.06.29)男,民族:漢,籍貫:浙江省湖州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輿論學,單位:南京政治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