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摘要:闡述互聯網思維的概念,介紹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視角分析目前農村科普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并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理念提出一些改善農村科普工作的思路和對策,希望能夠對農村科普工作的改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思維;科普惠農;對策;思路
一、互聯網思維及其核心理念
互聯網思維雖然源于互聯網,但其形成和發展卻更多借助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動。這些新技術雖然植根于互聯網,卻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及其派生出來的數據挖掘、移動互聯等新形式,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貼心、個性化、精準等高附加值的服務。正是用戶對這種新型服務的需求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催生了互聯網思維這一新事物的形成和發展。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至上、體驗為王”,要求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對市場、用戶、產品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重新審視,并借助互聯網技術及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以及傳統的思維。
互聯網思維不僅是一種技術思維,一種商業思維,更是一種系統思維。不僅適用于互聯網企業,更是適合于所有的企業和行業。
二、當前農村科普工作存在的問題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視角來審視當前的農村科普工作,會發現目前農村科普工作至少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農村科普教育對象的結構性缺少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目前已經有很多農村人口離開農村進城務工,這些人已經基本脫離農村,很少從事農業生產。他們不但主觀上對傳統的科普內容不太關注,客觀條件也使他們無法接受農村科技長廊等科普產品的教育和影響。
廣大青少年科學素養的養成和提高本應該是農村科普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目前青少年普遍更習慣于無紙化閱讀、碎片化閱讀等。同時,農村青少年較少承擔農業生產的主要任務,所以,他們很難對目前農村科普的各種內容產生興趣,所以農村科普的工作其實很難惠及廣大農村青少年。
(二)農村科普工作的內容需重新定位
傳統的農村科普工作以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為普及內容,以服務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提高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可以說“科普富農”是農村科普的主要目標,也是“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主要考核評價依據。
近年來,不少地區特別是平原地區農民已經逐步實現脫貧,走向小康,這些地方農民對農村科普工作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科普富農”,不僅僅需要覆蓋農村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等生產領域,更需要涉及到農村生產之外的日常生活、健康、家庭、情感、養老、教育、服務業等領域。但目前的科普工作還很少涉及這些領域。
(三)農村科普產品的表現形式有待改進
目前,農村科普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科技長廊、圖書館、科普網站、科技下鄉講座等。這些科普活動對提高農民科學素養,提升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曾經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移動互聯時代,這些科普形式已經開始逐漸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科技長廊、圖書館、科普網站等內容更新慢、無法惠及外地務工人員、無法解決廣大農村人口真正關心的問題、無法為廣大農村人口提供個性化服務等缺點已經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三、思路和對策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民主、開放、平等”特點,以及用戶思維、大數據思維、跨界思維等思維核心,用互聯網思維來觀察和思考農村科普工作,會有新的思路和對策。
(一)改進農村科普的傳播途徑和形式
農村科普工作現有科技長廊、圖書館、科普網站、科技講座等形式,有些地區還開發了短信群發等形式。在充分利用這些科普形式的同時,要積極開發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官網等新媒體進行科普宣傳,有效克服時空、地域限制,既有助于農村科普受眾的全覆蓋,又充分滿足廣大新農民的閱讀習慣、學習條件。
科普工作者要更多地站在廣大農民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要分析各類科普對象的真實需求、個人愛好、學習習慣、學習條件等,這其實就是用戶思維的典型表現。
(二)改進科普作品的創作和生產
專業的工作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員去做,科普作品的創作和生產應該更多利用社會資源如專業的科研機構和社會力量。科普工作者一般有某一領域(如生產、生活等)的豐富知識,而專業的制作公司擅長于將專家的知識以更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更合理便捷的渠道,有效呈現給最終用戶。科普工作者要主動和專業的制作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高質量的科普產品。這其實是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的典型表現。
(三)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
廣大農村人口因地、因時、因人等各種因素,會有千變萬化的科普需求。也會因地、因時、因人等各種因素,有形形色色的學習習慣、學習條件等。農村科普工作者應該主動利用大數據的功能,充分了解更多科普對象的需求、愛好、習慣、實際條件等,借助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根據不同受眾人群的學習方式、閱讀習慣、接受能力、關注領域等,開展個性化的、精細化、準確定位的科普服務。
(四)充分發揮先進集體和個人的示范作用
在今天這個“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一個中心,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農村科普工作者不僅要利用自身的勞動來開展科普惠農工作,還要善于利用先進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等先進集體和個人的示范效應,鼓勵他們主動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宣傳自己,引導更多農民參與農村科普,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結語
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 2011 年百度聯盟峰會上指出:“企業家們今后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農村科普工作的實質是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服務農民生產生活。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角度來研究農村科普工作的未來發展,我們能及時發現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改變思路、創新方法,從而使農村科普工作不斷適應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形勢,推動農村科普工作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婷婷,張藝.互聯網視角下農村普惠金融實現路徑研究——基于重慶農村金融服務的調研[J].金融監管研究,2014,(12):95-106.
[2]周琳琳,李曉奇.新形勢下科普惠農興村新視野[J].才智,2013,(1):194-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