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筆記里的艷情與家常"/>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重慶 強雯
讀書論道
“親則不謝,謝則不親”——游仙筆記里的艷情與家常
重慶 強雯
中國歷代都有縱情鄉野、寄寓理想的山水詩文出現,大眾審美下的謝靈運山水詩、李杜篇章,灼灼其華,詩歌是大戶。拋開這些眾所周知的篇章,不少筆記、傳奇也裹挾著游仙外衣,紛至沓來,還有一些失散作品在他國熠熠發光,也能窺見中國古典物哀的興盛之影跡。
失散之文《游仙窟》就是這樣一部著作。
《游仙窟》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以為是個尋仙求道的故事。《游仙窟》的開始,類似明代的《徐霞客游記》、清代的《綠野仙蹤》一樣,有仙風古道的風味,主人公滿懷欣喜領略各種幽谷妙景。但沒多久便發現錯了——意象中的主題遲遲未達,尋訪名川的公子宕開一筆,滑向了另一條歧途,淫詞艷語不斷,雙關諢語不差,讓人懷疑這鋪墊是否沒完沒了?直到文末才知道會錯了意,這只是個簡單的故事,或者說沒有情節的敘事而已。
和詩、艷詞、典故的惡搞……通篇全靠這些細枝末節的文華增彩。
《游仙窟》是一個風流公子冶游調情的故事,也可以說是唐代才子佳人一夜情的故事。這種軼事,歷來只是寥寥幾筆,像《西京雜記》《漢武帝內傳》中記錄的那樣。但是《游仙窟》卻開創了一代文風,將軼事發揮至極,成為浩浩蕩蕩的一篇小說。
游仙窟,本是公子去造訪大好山河,只是天色向晚,人疲馬乏,不得不就近借宿一下,正好路遇一浣衣女,想這山中村婦,或可幫助一下,便向其表明來意,想尋訪山中的神仙窟,無奈山川阻隔,欲投娘子。哪知這浣衣女可不是什么村婦,乃大戶人家的丫頭,丫頭說:“自己是崔女郎家宅中的使女,不過投宿須得到主人家的恩準,幫你問問便來。”
這一問,便將故事拉向了正軌。
為何?
這崔女郎是博陵王之苗裔,清河公之舊族,現在是寡婦,丈夫在沙場戰死,還有一嫂嫂,也是寡婦,所以一般的客人,是不便留宿的。除了身份不便,這崔女郎華容婀娜,玉體妖嬈,會調箏,會作詩,舉世無雙。一般人進不了她法眼。
公子碰壁,便勾起了獵艷之心。于是乎,投詩問路,一發不可收拾。
這些詩句中,亮點頗多。如,崔女郎婉拒之詩:“面非他舍面,心是自家心。何處關天事,辛苦漫追尋。”公子便激將法賦詩調情:“雙眼定傷人”,崔女郎以詩相譏:“何須漫相弄,幾許費精神。”
一陣無趣之后,公子夜里睡不著,想自己年少好娛生色,也曾歷訪風流,飽見文君,熟看弄玉,哪想到今天這么尷尬,夜里獨臥,實怨更長。浮夸公子的文采來了,不輸張生,說自己“未曾飲炭,腹熱如燒;不憶吞劍,腸穿似割”,要娘子請救臨終之命,好一個相思之人,長篇累牘了一大番,感嘆道:“無事相逢,卻交煩惱。”
經過一系列書信的短兵交接后,二人終于會晤。
公子盡禮而言,道崔女郎賽過“神仙窟”,崔女郎針鋒相對,稱公子是“文章窟”。
之后,二人各自交底,公子道明身份,祖上也是鐘鳴鼎食人家,在說到自己祖上時,公子也胡謅了一下:“在漢則七葉貂蟬,居韓則五重卿相……青州刺史博望侯之孫,廣武將軍鉅鹿侯之子。”因為漢代張騫因跟從大將軍衛青緝拿匈奴有功,封為博望侯,但并沒有擔任過“青州刺史”,此為作者虛構。晉代張華曾任廣武侯,卻不是廣武將軍鉅鹿侯。而且張騫和張華也沒有什么親戚關系,所以作者故意這樣設計,也是讓公子胡吹一番,騙取一個良家婦女的芳心,抬出身世即可,諒她也沒工夫沒本事去核實。
于是崔女郎吩咐設宴,引進中堂,要款待這個達官貴人。吃飯自然免不了吃酒行令、作詩唱和,而這也是全書極力鋪陳的華彩之章。
而在這些推杯送盞之間,也有不少調情,雙關語迭出。
如崔女郎要彈琵琶,仆人便調笑作詩:“回身已入抱,不見有嬌聲。”崔女郎應聲即詠:“渠未先撩撥,嬌從何處來?”聰明!可謂雙關對雙關。
后來崔女郎又要下棋,以酒為賭注。公子趁機要賭宿。“十娘輸籌,則供下官臥一宿;下官輸籌,則供十娘臥一宿。”
崔女郎即刻識破,指出怎么都是公子占便宜。嫂子則在一幫敲鑼打鼓,唯恐天下不亂,說:“不用賭來賭去,今夜定知你逃不過。”
此后下棋,二人也唱和詩作不停。
其間有婢女,姿色佳,公子多看了兩眼,崔女郎心里不快,嫂子立即敲打公子:“知足不辱,人生有限。”公子也自己打哈哈:“為性貪多,欲兩華俱采。”嫂子脫口成章:“張郎太貪生,一箭射兩垛。”十娘立即亮底牌:“遮三不得一,覓兩都盡失。”
嫂子聽出醋意,寬慰說:“娘子啊,別生疏,這兔子到了狗窩,是自己找死,前途未卜呢,跟他較什么勁。”
兩女圍攻,公子服軟,只得順著說:“打兔得麞,非意所望。”接著又把娘子夸贊一番。看美人的容貌,我便神情俱散,和你一番清談,更是讓我心膽俱碎。怎么還敢有別的想法,“預忝人流,寧容如此”。這一番話大有除卻巫山不是云的表白。所以公子我“伏愿歡樂盡情,死無所恨”。
接著,正餐飲食俱到,作者又將這一番美味佳肴著實華麗描寫:“椹下肥肫,荷間細鯉。”“熊腥純白,蟹醬純黃。”“鮮膾共紅縷爭輝,冷肝與青絲亂色。”“鵝子鴨卵,照曜于銀盤;麟脯豹胎,紛綸于玉疊”“河東紫鹽,嶺南丹橘”“鱉醢鶉羹”等,玉饌珍奇,無鮮不嘗。
有這樣的美人,這樣的美食良屋,不是神仙窟是什么?點題之意,處處可現。
公子一謝再謝,嫂子卻說:“親則不謝,謝則不親。”
大餐之后,又是奇異佳果伺候,紅棗、梨子、杏、水果刀紛紛被用來和詩,隱射郎情妾意。
比如“忽遇深恩,一生有杏”,“但聞意如何,相知不在棗”,“可惜尖頭物,終日在皮中”。還有一首更雙關的——“數捺皮應緩,頻磨快轉多;渠今拔出后,空鞘欲如何。”這說的是刀鞘,其實暗指男女床笫之歡。
下棋、賭酒,嫂子頻頻戲弄二人,二人也互相打趣,連床頭的破熨斗也成為詩中之物。
崔女郎說:“舊來心肚熱,無端強熨他。”公子立即說:“若冷頭面在,生平不熨空。即今雖冷惡,人自覓殘銅。”
這一唱一和,互相打趣之中,既試探也消除疑慮。
“眾人皆笑”一句更是點破了無數暗語、隱語。
水果餐之后,崔女郎家又特為公子設舞,金石并奏,蕭管間響。“蘇合彈琵琶,綠竹吹篳篥。”盡興之后,兩人繼續試探,調情。“冬天出柳,旱地生蓮,總是相弄。”
娘子推進一步:“得便不能與,明年知有何處。”
眼見之物均被用來唱和。如床頭的筆硯:“愛色轉須磨”“良由水太多”;如酒杓:“渠今合把爵,深淺任君情。”如燈盞:“從君中道歇,到底即須休。”
兩人唱和罷,公子立即奉承:“十娘詞句,事盡入神。乃是天生,不關人學。”
盡興后,幾人又一同游園觀賞。看過果樹、蜂蝶,兩人走向崔女郎的臥房。
“白骨再肉,枯樹重花”這一夜的高潮,也是這個故事的高潮即將來到。夜久更深,情急蜜意,好事進行后,病鵲闖入,徒生傷悲,二人都知道別易難會,邂逅新交,未盡歡娛,嫂子唱念:“樂盡哀聲,古來常事。”崔女郎含淚作詩:“別是終是別,春心不值春。”
二人又互贈信物:“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真是一日情深愁似海,崔女郎肝腸寸斷:“他道愁勝死,兒言死勝愁。愁來百處痛,死去一時休。”
公子走了,知道一去不復返,情意綿長,“有別必怨,有怨必盈。去日一何短,來宵一何長。”
這故事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這游仙窟之行,沒有訪問到名川大山,則是在美人那里際會了一夜,第二日便匆匆奔赴了任命之旅。
游仙文學,并非唐代首創。
南北朝時期,《文心雕龍》就提出“詩雜仙心”。所謂“仙心”,指的是“滓穢塵網”一類的境界者。寫這種非人間的詩章最早者當推曹植,如《升天行》《仙人篇》《靈芝篇》。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虛幻仙境里的觥籌交錯,高朋滿屋,在曹植的筆下閃耀靈光。這是一個脫離了人世苦海,庸庸碌碌的境界, 以《仙人篇》為例,寫的是仙人于泰山間聚會。眾仙人娛以六博為戲,湘妃調撫琴與瑟,美酒佳釀,饕餮美食,逍遙忘我。
其文辭之美,瀟灑之盛,“驅風游四海,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既是文中語言,也可看成是這篇《仙人篇》行云流水般的文風。
此后,兩晉時期,七賢之棲逸竹林,文人雅士逐漸趨山林成為一種風流雅事。游仙詩一時盛行。張華在《游仙詩》中寫道:“乘云去中夏,隨風濟江湘。”描繪山林風光之時,慕名之心溢于言表。
游仙詩發展到郭璞,達到極致。在他的作品里,仙言道語之作多達十四首,游仙文學蔚為大觀。
后來,山林與隱居生活逐漸脫離關系,入山林者不再局限于仕途上的失意者,如謝安的東山之游,王羲之蘭亭之聚,門閥望族競相追逐。游山、游仙也成了一種娛樂。
只是,這種游仙美學演變到了《游仙窟》里,卻開出小說的奇葩。以游仙之名,訪山尋故,卻講了一段公子佳人邂逅的故事。其體裁已然創新,不再是就事論事之章,以駢體文作傳奇,文辭浮華艷麗,以韻語對話,變文韻散夾雜、唱白并用,寫得生動活潑,結構嚴謹完整,開創了一代游仙作品“別時終是別,春心不值春”的挽歌美學。
縱情山水,一夜情長,兩相纏綿,相忘江湖。
表面上,《游仙窟》的故事低俗,調情調出一篇文章,也為時人詬病,直接被打入艷情文學之列;但在時光檢驗之下,拋開一切陳俗陋見,《游仙窟》在文學上的價值,越發生輝,是中國古代小說真正走向藝術成熟之作。
就好像美感極盛的《牡丹亭》,也會淫詞浪語物用其極,嘲笑不解風情之女,說些“大便孔似‘園莽抽條’”,小凈處也‘渠荷滴瀝’”等,其俗讓人目瞪口呆。千古流傳的《桃花扇》,也時常流露“這當壚紅袖,誰最溫柔,拉與相如消受”“貪花福分從來有”等“低級”思想,但瑕不掩瑜,依然也不能低估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追溯《游仙窟》的創作年代,是唐代文人張鷟年輕時所作,而文風,正好處于漢魏六朝和唐代傳奇小說的過渡期。可以說是承上啟下,既有漢魏六朝的華麗駢句,又有唐代傳奇故事的轉承啟合。
望其前山,漢魏六朝志怪小說繁多,星漢燦爛如《穆天子傳》《博物志》《搜神記》《搜神后記》《西京雜記》《古今注》《南方草木狀》等,朝章國典、風俗民情都可圈可點。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搜神記》最美。雖有時寫的是人間凡事,但游仙這個主題,大致始終貫穿。仙在何處?仙在《仙館玉漿》《韶舞》《桃花源》《穴中人士》《審雨堂》等篇章中。
以《審雨堂》為例,名士夢中入蟻穴,恐其搖搖欲墜,忽見頭頂一匾額“審雨堂”,大雨將來之勢,身臨其境。其背后傳遞的危機感,也豁然而出。寥寥數字,意境如春山空濛,千古回音。
漢魏六朝志怪的傳奇之酒,被《游仙窟》一飲而盡,但飲完之后,張文成卻唱起了自己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心情,莫過于此——這淪落,是在現實社會中的疏離感、錯位感,是都要在訪仙路上白馬放歌,青春做伴的寄情之感。只是,漢魏六朝志怪是為傳奇而傳奇,《游仙窟》則借傳奇唱起了人世悲歡離合之歌,更傾向于日常。
既承上,也啟下。
《游仙窟》對后世的美學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小說與歌謠的密切聯系,在唐朝發展到了一個非常繁盛的局面。這也是《游仙窟》之后的美學大觀。
中唐時期,以白居易和元稹為中心的文學交友團體,其主張之一就是創作諷喻詩。這個文學團體具有兩個方向相異的創作原動力。一是支撐他們創作諷喻詩和新樂府的理念,二是面向小說創作的欲望。他們在這兩種不同的基點之間,常常感受來自雙方的引力。這或許就是當時小說與歌謠密切聯系的重要原因。
所以這一時期的《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都體現了小說與歌謠的特點,《游仙窟》的文學艷情與日常之美也得到了發展。《李娃傳》等著作中的煙火氣息更甚,市井俚俗,長安的街與人,活靈活現。
“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這樣的挽歌美學,在元代和明代文學也得到了延伸。雜劇《西廂記》、小說《金瓶梅》等表達的均是這樣的美學價值觀。
今日的日本以其傳統文化的守舊之美,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競相追逐的熱地,連中國人也不例外,不遠千里東渡去撫摸漢唐之風。重新發現日本,也是在重新發現漢文學的精髓。
《游仙窟》早在唐代就傳到了日本,其開創的挽歌美學,在日本也花開燦爛,甚至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僅在戰后日本就出版了六種譯本。
日本大尺度地接受《游仙窟》,是因二者在婚戀和文化習俗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暗合”了當時的日本民族美學。日本也有山野“訪妻”的風俗,以及和歌的文學風習。
日本古代的訪妻婚姻中,男子到大山去求婚,由男子主動,或由女子暗示男子通過吟詩或唱歌的方式向心上人傾訴愛意,然后因女子的意而最終確定婚姻關系。婚約締結后,妻子仍居住在娘家,丈夫晚間到妻家與妻子同居,或者實行短期的“從妻居”。這種“訪妻”看似充滿浪漫,其實危機四伏,婚姻并不穩定。但《游仙窟》無疑強調了這一美感,在日本大獲成功,一時追隨者甚眾。
和歌也由此得到了給養。
在日本古典文學中受《游仙窟》影響最早、最深的是成書于8世紀的《萬葉集》。《萬葉集》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恰如《詩經》之于中國文學史。《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編者不詳,共二十卷,收錄了作于公元5世紀至8世紀的日本詩歌。《萬葉集》中不少和歌前有漢文序,在這些漢文序中可以找到不少源自《游仙窟》的詞句。
如在《萬葉集》卷十八第四一三二首和歌前有大伴池主作漢文序,其中“乞水得酒、從來能口”“抱膝獨、能蠲旅愁”是從《游仙窟》中“乞漿得酒、舊來伸口”“獨眉而永結,空抱膝而長吟”演化而來的。
而《源氏物語》也多少受了《游仙窟》的影響。
《源氏物語》是研究日本平安時代社會風貌和貴族生活的重要歷史文獻,但從中日文化的淵源和文化傳播規律的角度去考察,該書也是參透中國唐代文化影響的書面見證。這恰與日本平安朝大量吸收唐風形成自身的國風文化的史觀不謀而合。
《源氏物語》第五十二回“蜉蝣”中,熏大將想念大公主,在與女侍們的對話中,便援引了唐傳奇《游仙窟》的典故:“氣調相似的兄弟”不在,熏大將是“容貌相似的母舅”哩(《游仙窟》原文為“容貌似舅,潘安仁之外甥;氣調如兄,崔季圭之小妹。”)。
日本和中國的文化氣息十分相近,有如胞衣之感。他們保存著中國古代文人的雅好和品性,也讓人十分著迷,如對空山的靜思,對書齋的敬畏,對修行的專注,以及對萬事萬物產生的物美和物哀,都帶著一種中國古典情結。
“春中醒來,驚詫生命依然在,微帶羞恥。”這略帶傷感的日本詩歌,讀來竟和“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情緒一致,連賞春及事的方式都大同小異。
時光倥傯,清末楊守敬作為駐日公使的隨員在日本訪書,發現了這部小說,并將其著錄于光緒十年(1884)刊出的《日本訪書志》中。國內最早的刊本是1928年4月海寧陳氏慎初堂的《古逸小說叢書》本。
但因為“艷書”身份,《游仙窟》并未在國內得到廣泛流傳,諸多“筆記叢刊”中都沒有收錄它。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游仙窟校注》,2012年再版,仍多次缺貨。斑駁昏暗的舊書市場里,它安然的書影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作 者:
強雯,中國作協會員。有中短篇小說散見于《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紅巖》等文學刊物。出版有長篇小說《養羞人》《吃鯨魚的騾子》。編 輯:
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