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 (蘭州市文化館 730000)
互聯網背景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研究
胡曉燕 (蘭州市文化館 730000)
在我國提出“互聯網+”這一發展戰略的當下,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實現將互聯網技術同群眾文化工作結合的全新工作模式。互聯網技術所具備的信息高速傳遞性等功能,將形成對當前國內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的有效解決。
互聯網;群眾文化;新媒體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一切工作與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群眾文化領域,也悄然發生著巨變。如何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創新群眾文化工作,成為了每一個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為此,本文將從群眾文化的內涵釋義入手,分析互聯網技術對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幫助效用,并就“互聯網+”模式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工作策略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群眾文化即指社會公眾在其閑暇時間內,同其他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旨在滿足精神放松與愉悅自身為目的的活動。在社會公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之中,其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下,同他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進而在此基礎之上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因而可以說,群眾文化活動不但可以讓公眾在緊張的日常工作、學習狀態下所積累的緊張情緒以及壓力得以釋放,同時亦能夠幫助公眾構建和諧的社群關系。基于此種緣由,推動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便有著其特殊的意義。互聯網背景下,文化館等文化服務部門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更多地吸引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從而為群眾文化的發展開辟更為重要、更為廣泛的領域。
處于信息時代背景之下的社會公眾,其生活方式已經在各類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與沖擊之下發生了同以往截然不同的變化,傳統線下交流的方式為“線上交流與線下交際”的全新社交模式所替代。人們可以用微信建立屬于自己的群進行在線互動,每個人生活的圈子或群既獨立又交叉。這種“群模式”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打破了人們先前封閉式的生活空間,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作為新媒體技術而言,其具備了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便利性。有鑒于此,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善于依托新媒體技術這一特質,將之應用于日常群眾文化工作之中,以此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效度與效率。具體而言,各級文化主管機構應當借助新媒體技術,打造供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進行交流、學習、研討的線上平臺,以此幫助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能夠實現高效的工作經驗分享以及工作經驗交流。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的打造,還能夠實現對各類民間群眾藝術團體的統一管理。但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必須掌握尺度、突出政治性,在正確引導的前提下,增強政府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形成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發展模式”。
互聯網背景下,工作的載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群眾文化工作應該借助這一有利背景,創設線上文化館,依托互聯網技術組織開展各項群眾文化活動,依托互聯網平臺,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是群眾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
各地文化館應當秉承“互聯網+”理念,積極實現線上文化館的創設,以此作為提升自身面向社會公眾提供高效文化服務的契機。那么何為網上文化館呢?網上文化館就是文化館在網絡上設立的門戶網站,這一網站能夠為更多的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為更多的群眾提供信息服務,其是一個全方位體現文化館職能的服務體系,是一個綜合服務平臺,包括信息傳遞,文化服務配送平臺,網上同期發布、互動,演出直播,在線文藝輔導,文藝作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字化推廣,需求與反饋等眾多業務和服務項目。還有就是此,各級文化主管機構應當借助當下社會公眾普遍使用的微信群這一新媒體社交方式,為群眾文化愛好者提供線上交流、學習與互動的契機。
從群眾文化活動所涵蓋和包括的活動類型以及形式來看,主要有廣場表演文藝活動、書畫攝影展文化活動、棋牌曲藝文化活動、科教文化活動的類型。在各種活動中,均可實施“互聯網+群眾文化”模式。例如,在現實生活中舉辦象棋比賽,需要進行初賽、正式賽,需要購買大量的棋局,并邀請裁判,做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后才能如期開展。而依托網絡進行象棋大賽則不同,文化館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在象棋大師網為參賽人注冊好專門號碼,在網上決出正式賽的參加資格,可避免裁判失誤、活動周期過長、購置大量棋具等問題出現。
傳統的文化館服務范圍一般為本區域的群眾,而且很多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如果缺乏宣傳,會造成參與者較少的情況出現。為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能夠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因此,宣傳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平臺是群眾文化工作者可以倚重的群眾文化活動宣傳平臺。如群眾文化工作者可以將拍攝的活動視頻上傳于各類線上視頻網站之中,或者利用當前流行的直播軟件進行線上活動直播,如此便能夠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
雖然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實效性。但需要引起群眾文化工作者注意的是,應當避免出現網絡惡搞、散布謠言、泄露隱私等違法或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因此,對于群眾文化,我們應保持一種客觀態度,在我國更多的是注意導向、采取正面觀點,使國家政府的管理意志和意識形態對群眾文化進行滲透,而不采取強行的政治干預。也就是說,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將互聯網技術作為新時期推動群眾文化工作建設的利器,同時又要著力避免網絡資源的一些不良影響。
[1]高榮輝.網絡平臺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群文天地,2011(14):25.
[2]高燕,高昶.新媒體環境下基層群眾文化網絡信息平臺建設[J].學理論,2015(13):203-204.
[3]李建國.談群眾文化在網絡時代的歷史使命[J].戲劇之家,2011(2):89-89.
[4]林小奇.試論群眾文化活動網絡化的現狀與對策[J].海峽科學,2013(9):70-71.
[5]黃韜.群眾文化也要科學發展——淺談網絡建設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0(24):203.
[6]岳奕葒.互聯網時代讓群眾文化之光照亮年輕人[J].參花: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