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妍菁 (廣西師范大學 541002)
中國花鳥畫在創作中融入現代設計的色彩構成
貝妍菁 (廣西師范大學 541002)
中國畫在《辭海》當中有這么一段說明:“以鉤皴點染、干濕濃淡、陰陽相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呢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構圖;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于焦點透視。”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主要以花鳥魚蟲作為主要的表現主體。它的歷史悠久,由長沙楚墓出土的《龍鳳仕女圖》可看出早在虞、夏、殷、周時代初現端倪。花鳥畫雖相比其他支派色彩較為豐富,但是仍然以用墨為主,即使如宋代花鳥畫小品,也多設色清淡。但是我們目前需要的是站在當下對未來的展望,用所學的思想、所見的眼界,以當代人的審美來堅守并發展花鳥畫的“筆墨趣味”。
花鳥畫;現代設計;色彩;筆墨趣味
花鳥畫的設色多運用“六法論”原理當中的“隨類賦彩”《周記·考公記》中提到“設色之工;畫、繢、鍾、筐、?。畫繢之事,雜五色,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玄與黃相次。”以上所說的配色方法,是以明快的對比色而得。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喜愛歡快明亮的顏色,雖然花鳥畫遵循“隨類賦彩”的原則,但是畫家們卻并不拘泥于這個規則,只要搭配合宜,不遵照事物原有的色彩進行創作并無不妥。
中國畫離不開水墨,因此在很多時候表現物體的時候往往用墨色表現。“墨分五色”,墨色的濃、淡、焦、濕直接影響著畫面中物象所要呈現的狀態。如石濤的《雙清圖》,畫面皆以墨入色,焦墨繪制樹干,用此表現樹皮的干枯,用含水量不同的淡漠繪制樹葉,表現葉子前后不同的層次,最后以濃墨描繪花瓣,這幅畫中雖只有黑白二色,當時卻因墨色的濃、淡、干、濕的不同而給人色在其中的感覺
中國畫的色彩不是根據自然色相定色譜,而是強調主觀意識的色彩賦色。中國畫的用色不像西方繪畫那樣講究環境光的影響。傳統花鳥畫在用色上較為單純,具有裝飾效果,體現出雅致文藝的特點。
無論是唐代“金碧緋映”的設色,或者是宋代清麗典雅的用色,都是以墨為主,淡彩為輔的用色原則。
設計的色彩有三種要素組成:色相、色調和飽和度。色相指的是顏色本體名稱,色調指的是顏色的明暗度,而飽和度指的是顏色的亮度。
受到西方科學觀的影響,設計中的色彩運用也有著科學的認知。比如顏色因為常常附著于某些物品上,因此顏色常常有象征性的關聯,例如看到綠色容易聯想到植物,紅色聯想到花朵等。而且由于色彩冷暖色的區分,紅色、橘色、黃色等暖色給人溫暖,愉悅和興奮感,綠色、藍色、紫色等冷色則給人安靜、平和、冰冷之感。現代花鳥畫家充分運用冷暖色調的特性,將畫家所要傳達的情感充分表達。就像莫曉松的《清塘荷韻》和《荷韻圖》兩幅作品,前一幅整體以紅色掉為主,荷花大面積留白,以墨線勾勒,荷尖用紅色提,給人一種熱烈的感覺;后者則是用藍色作為主色調,荷花只以赭色稍加暈染,給人寧靜淡然之感。兩幅作品,同一個畫家,同樣的表現對象,但是由于用色的不同,呈現給人的視覺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樣。莫曉松喜歡觀荷,他自己曾經在隨筆中寫到兩次觀荷的情景“在一個炎熱的黃昏……把我的心事帶到荷的世界”、“雨中觀荷,是一種心靈的頓悟”從這兩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不同的環境下觀荷,會有不同的心境,因此所繪的荷花也會有很大區別。
受到現代設計的影響的另一個表現當屬用色的創新上,在中國傳統花鳥畫的用色中,顏色純度相對較高,基本是以墨色為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畫顏料的色彩不斷豐富,花鳥畫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用色也更為多變。例如設計用色中所謂的高級灰,是指將色彩的純度盡量降低,達到整個畫面的和諧統一。這一運用現在很多花鳥畫家都有運用,比如高茜的作品《莫奈的下午茶》,整幅畫都用高級灰的調子和諧統一整個畫面,畫面中沒有過于跳出的色調。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就像安靜的午后,一杯茶平緩的放在桌面,與題目呼應。與之相反的是一些畫家會把顏色的純度變高,或者將畫面顏色更為豐富化,形成畫面中顏色的視覺沖擊力,如方向所畫的《驚蟄》,政府畫面呢色彩豐富,主要色調運用了大紅色,畫面給人一種中國民俗畫的感覺,但是大俗到極致便是大雅,因此雖然你畫面呢看似用色雜亂,但是整體性統一,主體明確。
現代設計對顏色的使用多以平鋪或者面積的對比來運用,而傳統的花鳥畫運用的是中國畫傳統的用色原則,實行“和”為一體。但是縱觀當代花鳥畫家,他們的作品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花鳥畫設色,意在不斷創新,希望能開啟花鳥畫的新篇章。這當中,很多花鳥畫家都旨在不斷創新,不斷探尋花鳥畫用色的新途徑。如林若熹創作的《花環》,作品當中色塊區分開來,上層紅色,中層紫色,下層赭色,黑色作為襯托白色花環的樁,整幅畫面雖然顏色分明,不像傳統繪畫那樣講求顏色的融合統一,但是用色精彩,主體明確,不失為一個新的表現手法。再如林若熹另一個作品《黃金時代》,再墨色底紋的襯托下四朵換色小花矗立在其中,下面用綠葉陪襯,最上層用小葉作為呼應,四朵小花作為主體著重強調。
工筆花鳥畫作為中國畫的一個分支,在色彩上有其已經形成規則的體系。但是隨著平面設計的融入,西方對平面設計色彩的科學的研究,中國畫也受到了一些啟發,工筆花鳥畫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平面設計的影響,在其創作中融入其中的元素。在色彩上也會有更豐富的變化。這些為工筆花鳥畫注入了新的血液,讓其煥發出新的光彩。
[1]斯科特·W桑托羅.走進平面設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1.
[2]常杰凱.我國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繼承及繪畫的發展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7).
[3]廖卉玨.淺析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J].中國美術,2015(01).
貝妍菁(1987.4-),女,學士學位,廣西師范大學,從事中國畫理論與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