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丹 王靖宇 (中原工學院 451191)
設計與文化之淺析
王麗丹 王靖宇 (中原工學院 451191)
人類從誕生之初就開始了對文化的積累,而設計又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因此設計與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文化是設計靈感的來源,設計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它們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文化設計;融合;作用
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有目的的造物行為是為了生存,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后,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開始有意識的對物品的造型、外觀加以改良或者裝飾,要求能夠美化和豐富生活。這一時期雖然并沒有形成比較全面系統的設計觀點,但是其設計理念在此時卻已經悄然而生了。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類文化活動的行為方式也越來越多樣性。不同的需求導致人們在造物活動中去追求創造的多元化,而人們可以利用各種文化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去換取更好的生活方式,這就更加激勵了人們去創造更多形式的物質成果,而這種活動由于人類經驗的豐富和思維的日益成熟,也變得越來越有組織和規范化,于是設計就由此產生了。
美國文化學者拉爾夫·林頓認為:“世俗行為與那些在文化中被認為是高妙雅致的事物相比,并沒有什么高妙雅致之分,文化指的是任何社會的全部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被社會公認為高雅、更令人心曠神怡的那部分生活方式,社會文化還包括諸如洗碗、開汽車等世俗行為,都可以成為文化的內容。”從林頓的文化觀中我們可以看出,但凡是人們為了生活而去參加的各種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文化的內涵。那么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人類為了生存所需而進行的全部社會活動,都可以被稱之為文化行為。而在我們日后的生活中,以基本需求為目的的生存方式將會在造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歷史前進的步伐中,雖然傳統手工藝從開始發展到成熟經歷了一段漫長地時間,但是卻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在造物時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也形成了諸如《考工記》這樣的專門記述各種工種設計規范和制作工藝的傳統工藝著作。它提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的工藝造物思想。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在造物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從而將造物工藝不斷地推向了更高的臺階。
早在19世紀末,文化一詞被提出并被人類學家所使用。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給文化下了科學的定義,他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就其廣泛的民族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因此文化的各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使之成為了一個整體。根據文化學的觀點,可以將其分為物質文化、傳統文化這兩個方面,以下就通過這兩個方面來談一下文化對設計的作用和影響。
物質文化包括食物的獲取、加工、儲存,也包括房屋、衣服、工具等。人們創造了生活所需的各種工具,是物質文化的代表,因此它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而工具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實用,因此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具就要根據人們的思維和認知方式而被設計加以改變,從而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因此工具的造型以及使用方式的改善對設計方式起著決定的作用。
傳統文化對設計的影響意義深遠。但是在設計中,也需要合理地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如果只是簡單借鑒設計元素而不去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和思想,也不根據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傳統文化對設計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英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其深厚的傳統手工藝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因此開啟了工藝美術運動,涌現出了像威廉·莫里斯、約翰·拉斯金等眾多的設計先驅。可是到了21世紀初時,英國的工業設計卻遠落后于德、法、美等國,其根本原因正是各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陋俗以及落后的社會思想,阻礙了新潮設計思想的發展。而美國雖然本民族文化形成的時間較短,但是善于融合各國的文化,思想新奇,實效性強,因此工業設計在20世紀就已經領先于世界各國。
設計是文化的反映與產物,因此設計作品的格調、派別、材料等必然是當下時期某種特定文化的縮影。這些文化觀念包括社會觀念、人文精神、某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等。
第一,設計是文化的縮影與見證。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是中國之印;紅色代表東方之光,篆刻書法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標志中的篆字即像是“京”字的京,同時又像是一為在奔跑中不斷揮舞著勝利的運動員,其含義是北京熱情的揮舞著雙臂來迎接世界各國的朋友;會徽下方是以中國書法抒寫的數字2008和大寫的英文字母BEIJING。這是第一次把中國漢字與奧運會會徽相結合,整個會徽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則是對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
第二,我們在不同的設計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背后深藏的思想觀念。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設計思想來源于“天圓地方”,圓形的國家體育場“鳥巢”與它相互呼應,相輔相成。中國古代建筑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方形,最典型的建筑群就是故宮,它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倫理綱常為代表的社會生活準則。而“水立方”又非常符合國家游泳中心功能豐富的要求,從而實現了建筑功能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完美結合。
第三,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的設計作品往往可以反應出特定的民族精神。例如德國最鮮明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待事物都比較嚴肅、拘謹,因此設計出了精巧雅致的寶馬和奔馳。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設計也同樣強調多樣性。在現代不斷進步地文明社會,中國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包容性。文化傳播環境自由、輕松、豐富,因而給設計師帶來了寬廣的發展空間,設計師可以通過自己無限的想象力,去創作隨意形式的空間,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歷史元素,使設計作品具有趣味化的特點,這在以前的設計作品中從來沒有出現。因此當下時期的設計作品實用性和趣味性兼具。例如當下流行的食品類的標志——百事可樂,從百事可樂公司創建到現今有過11次大的更換,從只是簡單體現產品外觀,到當下產品定位的青春與活力,百事可樂標志的發展變化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地變化,體現了一種時代性。
設計能夠反映文化,它作為一種結果,感染或創設時代文化。因此設計師們在做設計時,要尊重文化,并且要尊重以及重視傳統文化。在對待歷史時,設計者要有一個謙遜的態度。從人類所創造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去吸取我們在設計中所需要的精華。設計師自身的才智、技能、素養對設計作品的品質有著直接的影響,嚴重的還會使人們對文化產生錯誤的理解。因此,設計師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要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多看、多聽,多學,將其廣博的修養與豐富的閱歷運用到我們的設計中,這是檢驗我們能否成為一位優秀設計師的前提。
文化是通過設計作品來傳播的,但是傳統文化也有優劣之分,因此文化有時對設計也會產生阻礙作用。而設計通過揚棄的方式會推動文化的發展,這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去熟悉和掌握社會生活方式的轉折,在這種轉折中做出及時的反應,才能通過不斷的觀察與學習創作出符合當下時代的優秀設計作品。
設計與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文化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在人類的生活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它見證著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的變化與發展,舊文化的消失、新文化的產生,新舊文化交替每時每刻都在記載著人類文明的前進。而設計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需要在文化這片肥沃的土壤中得到滋養,才能夠更好的把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延續下去。
[1]尹定邦主編.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李硯祖著.藝術設計概論[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3](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山東人民出版社,濟南,2005.
[4]何方園.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教育[J],黑河教育,2012(12).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教學“十三五”規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JKGHYB-0074
王麗丹(1978-),女,河南許昌人,博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與應用。
王靖宇(1992-).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