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眉戈 (湖南工業大學 412000)
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的視知覺心理分析
高眉戈 (湖南工業大學 412000)
本文通過對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的視知覺心理分析,從而進一步探索南京云錦的外包造型外觀對整體視覺和銷售的影響。南京云錦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集大成者,研究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的視知覺心理,從其色彩、圖案、文字、編排、造型和展示六個方面進行分析,目的是探究南京云錦文化和符合具有時代特色的南京云錦外包裝設計,進而提高南京云錦包裝設計的外觀質量和視覺沖擊力,為更好的銷售南京云錦和將中國的民族藝術品推向全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包裝設計;南京云錦包裝;視知覺原理
視知覺是感覺信息的輸入到反應的輸出,再通過大腦分辨進行感知、表象、解決問題、記憶和思維階段的加工,影響人們的心理,從而影響人類行為的復雜過程。
江南好,機杼奪天工。云錦是來自六朝古都南京的一種民族絲織工藝品,始于元而盛于明清,歷史悠久。南京云錦的織工精致,材質細膩是出了名的,絲綢的材質通常是真金線,孔雀線和真絲的結合,這樣的材料不僅使錦緞質地高雅,也使它具有豐富的色彩和優雅的圖案。
云錦在古代是專供宮廷或作為立功獎勵的,現在除了出口高檔服裝面料、民族服飾的布料和演出服裝外創新地開發了新品種,并根據的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各種紙盒包裝和高檔木盒包裝,方便送人或自己收藏。
現有的云錦紙盒包裝外觀大氣典雅,底色多為黃色,內襯金黃色綢布,這樣既保護了云錦不受損傷又體現了云錦飾品高貴莊重的特點,外包裝圖案多取自于云錦本身的吉祥圖樣。
色彩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國人向來喜愛大氣、積極、明快的顏色,南京云錦包裝的用色繼承了這一傳統,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用色規律。除黃色是特用的底色外,多是運用紅色、藍色、綠色、紫色、醬色、古銅色、藏駝色等帝王色彩和深色色彩裝飾。
在用色方面,云錦包裝非常注重色彩均衡,具有高強度的視覺吸引力、張力與沖擊力,既體現了云錦產品的特點又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心理。
1.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的圖形
圖形作為視覺語言的基本,在設計中,更是以視知覺原理為基礎。具體應用中,南京云錦包裝設計圖形從素材上看,多為祥云圖樣,同時涵蓋了動植物、樂器、文房四寶、傳統吉祥紋樣等寫實的或幾何形式的紋樣。從文化上看,有蝙蝠、牡丹、龍、仙鶴、海水等內容。圖樣是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或三者的結合。不同寓意的圖案紋樣的結合在一起,使云錦的文化內涵豐富地在包裝上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2.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的文字
文字是現代包裝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南京云錦包裝上的文字多為書法書寫,筆法大氣流暢,也有的邀請著名書法家書寫,達到美觀和促進銷售的目的。文字通常居中橫排版或居右豎排版,這是為了讓文字傳遞達到明顯和準確的效果,與整體造型呼應。除了產品名稱,還可以加上符合文化特色的詩句、歷史故事、產品介紹等,文字內容應準確明了,方便消費者閱讀。
3.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的構圖編排
人們的眼睛通常在一件商品上停留的時間是0.03秒,視知覺整體性可以用于重新編排包裝的圖樣和文字,達到有機結合。
在南京云錦包裝設計中,圖形和文字布局合理,注重了視知覺中色彩的空間性,前進與后退、收縮與膨脹、面積與形狀的關系,從而在視覺效果上達到了整體性,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突出產品特征的同時促進銷售。
外包裝造型設計不僅應具有功能性的內容,而且還要能夠準確地傳達產品信息。
南京云錦外包裝通常為長方體的紙盒,翻蓋或直接打開的開啟方式,這樣的盒型種類繁多卻很耐看實用。局部造型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表達整體造型,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來引起顧客的注意。
1.南京云錦包裝產品的靜態展示
產品展示是通過直接或暗示的心理手段促進銷售,主展架上所展示的產品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視覺效果,這是運用了視知覺中的局限性來誘使消費者購買。
南京云錦的包裝靜態展示通常放在深色木質展覽架上或是透明櫥窗里,利用視野的局限性,重點強調出最奪目的部分,達到宣傳的目的。
2.南京云錦包裝產品的動態展示
人們對于運動的物體最為敏感,在產品展示設計中,運用動態來展示效果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
南京云錦的包裝在動態展示上就是運用了數字媒體技術加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展示時使用聲、光、電等科技技術手段,打造出一種藝術的人性化空間,使觀眾可以進行沉浸式體驗。讓觀眾不僅了解了云錦的歷史文化,增強了溝通和互動,又達到了促銷的目的。
視知覺原理在包裝設計中應用的例子非常繁多,設計師在包裝設計中,既不能僅僅將包裝看作一種商品,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功能性和審美性上,應該更多地關注設計背后的歷史文化,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藝術熏陶。
雖說設計不能和藝術一樣自由,可是南京云錦包裝設計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包裝設計的完美結合,將美麗的南京云錦以及中國的民族藝術品推向世界,讓中國的文化繼續發出最絢爛奪目的光芒。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 [M].滕守堯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9.
[2]古大治,傅師申,色彩與圖形視覺原理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3.
[3] 王寶林.南京云錦奧妙何在[J].中國經濟信息,2002(1)
[4] 梁惠娥.芻議傳統云錦與古典宮殿建筑的色彩溯源關系[J].遼寧絲綢,2008(03)
[5]潛鐵宇,熊興福,視覺傳達設計 [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73.
[6](日)大智浩,色彩設計基礎 [M].尹武松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96.
[7]周海燕.論南京云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D].東南大學,2006.
[8] 袁達珍.南京云錦需要的不僅僅是保護[N].江蘇經濟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