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136000)
舞蹈藝術創作中地域文化的運用
張 宇 (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136000)
近年來,地域文化在文藝界影響力越來越大,已成為藝術文化領域乃至全社會重點關注的課題之一。舞蹈作為一種表演性藝術,其創造空間非常廣闊,對于舞蹈藝術的創作源自于生活,同時也具有地域性特征,地域文化對于舞蹈創造方面,在內容與風格上都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能夠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我們需要理清舞蹈藝術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聯,要善于在繼承中有所創新,以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更進一步。
舞蹈藝術創作;地域文化;繼承;創新
地域文化的概念相對來說較為復雜且又抽象,并不局限特定的范圍,可以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導向,也可以是一個地區甚至一個村落的風土民情。舞蹈藝術的發展,與地域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地域文化的豐富多樣特性為舞蹈藝術提供了極大的創作空間。但凡具有鮮明藝術特征與獨特風格的舞蹈作品,勢必蘊含個豐富的地域文化,在其創作中必會刻上地域文化的痕跡。
舞蹈藝術創作既要忠實于生活,又要注重汲取地域文化元素,加上創作者的創造性思維,才能使得舞蹈藝術創作更具有個性特征和鮮活生命力。
首先,地域文化為舞蹈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素材。舞蹈藝術創作源自于生活中各種人或者事物,大量的素材則是舞蹈得以創新創造的重要基礎支撐。不同地域,其自然地理環境,生態環境等都有不同,也就造成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有著不一樣的色彩,久而久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形態,因此不同的地域就會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民俗風情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是舞蹈藝術創作的重要資源,創作者從諸多生活與文化資源中有選擇的進行整合、概括和提煉,將其融合在舞蹈表演藝術中,使舞蹈具有內涵與靈魂,其創作才更加完整。例如,蒙古族舞蹈《牧歌》,其創作賦予了蒙古大草原的詩意一般的意境,音樂選用了優美抒情的蒙古長調牧歌,高亢且悠揚,節奏舒暢、悠長。《牧歌》是雙人舞,其動作粗狂中帶有細膩,豪放且又婉約,男舞者模仿了雄鷹展翅飛翔的姿態,抖肩、挺胸、雙臂舒展、波浪式的擺動手臂等舞蹈動作,將鷹擊長空的動作進行了藝術化處理;動作“打馬揚鞭”和“單勒馬”等,表現出蒙古族人在駿馬上奔馳草原的颯爽英姿;女舞者輕盈柔美中不失剛勁有力。時而歡快奔騰,時而沉穩有度,每一個動作中都富含濃厚的情感,將蒙古女性端莊典雅的美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其次,地域文化為舞蹈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題材選擇。題材與素材資源不同,將素材進行藝術化的加工處理,才能夠稱之為題材。舞蹈作品的表現題材,是在舞蹈動作表現直接描寫生活。舞蹈藝術創作其題材的選取,不能夠脫離生活,創作者進行創作的同時勢必或不由自主的受到當時所處地域環境文化的影響。較為典型的舞蹈作品《雀之靈》,以孔雀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舞蹈的表演者也就是創作者楊麗萍,在進行此部作品的創作時就是受到其生活家鄉云南的影響,云南濃厚的地域文化也使得她的舞蹈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孔雀可以說是云南少數民族一種圖騰的象征,也是該地區自然文化的代表,體現云南地區少數民族人民對于美與神圣的向往,舞蹈作品中體現的純凈、圣潔,也是該地區少數民族精神的集中表達和體現。
舞蹈創作風格的形成,從地域文化方面來說可分為兩點,一是地理性的地域特征影響,二是文化性的地域特質影響。
首先,地理性特征對舞蹈藝術風格的影響。不同的舞蹈作品風格,與舞蹈編導有著很大關系,每一個編導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生長環境,生活經歷、文化涵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又很大的不同,他們在進行舞蹈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表現方式以及藝術風格的形成都離不開題材的地域性特征。楊麗萍出生在云南,她的舞蹈創造多取材于云南的風土人情,例如她的巔峰之作《雀之靈》和《云南印象》;張繼剛出生在山西,受到了山西三晉文化的影響熏陶,其舞蹈創作作品多取材于山西民間歌舞,例如《一個扭秧歌的人》、《俺從黃河來》以及《黃土黃》等優秀舞蹈作品的創作,都是充分挖掘了山西民間舞蹈的渲染與表現力,將黃土高坡人民的悲歡離合展現在舞蹈藝術創作中。舞蹈藝術創作與創作者生活生長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優秀舞蹈藝術作品的產生,必然帶有編導所關注的地域文化特色。
其次,文化性地域特征對于舞蹈藝術風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關系。舞蹈藝術作品在風格上分類是具有多樣性的,創作者對于環境、人、事、物等方面的感知,會在其舞蹈藝術創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而舞蹈創作者不同的審美情趣以及民族文化背景,也會促成其不同地域特征的舞蹈藝術風格。例如中國古典舞與西方拉丁舞,這兩大舞種之間就有著很大的地域文化差異。我國的傳統古典舞蹈藝術,極具豐富內涵與獨特韻味,并且具有中國戲曲以及武術等韻味,例如《春江花月夜》、《扇舞丹青》、《踏歌》、《黃河》等優秀作品,其內涵深邃廣闊的意境,并體現出我國傳統的藝術審美。我國傳統舞蹈藝術講究形態身姿的曲線美,以曲、圓、仰、擰、傾等表現優美身姿,另外還有剛韌挺拔、柔韌含蓄的內在氣質美,這些都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內涵精神所在。而西方拉丁舞蹈藝術是以運動肩部、腹部、腰部、臀部為主的一種舞蹈,熱情、豪放,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追求的是收緊、外開、繃直以及延伸的肢體感知。
舞蹈編創,靈感極為重要,這需要創作者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斷感悟地域文化,體驗人生百態,通過對風土人情、生活經驗的積累,在藝術創作中受到某種啟發產生靈感,使藝術產生質的飛躍與升華。任何的藝術創作都是取材于生活,生活是舞蹈藝術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與基礎,因此,舞蹈藝術創作者要融入生活,熱愛生活,并在生活中注重觀擦理解生活經驗,挖掘藝術創作素材,激發藝術創作的靈感,在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將自己在生活中的理解感悟與獨特審美融合其中。
[1]呂揚.論地域文化對舞蹈創作的影響.[J].大學教育,2012年2月.
[2]張瓊云.論云南地域文化對舞蹈創作的影響及啟示.[J].大眾文藝,2016年1月.
[3]王建兵.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創造獨特舞蹈風格.[J].潮商,2012年4月.
[4]張媛艷.文化差異對舞蹈文化的影響.[J].現代企業文化,2009年第33期.
張宇(1987.2-)男,遼寧鞍山,講師,舞蹈學,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