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梅 方麗芬 (玉溪廣播電視臺 653100)
如何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黃 梅 方麗芬 (玉溪廣播電視臺 653100)
廣播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市委、市政府聯系全市各族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是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度信息化的當今社會,廣播以其傳播快捷、突破時空限制、受眾面廣等獨特的優勢,擁有最基本、最穩定、最廣泛的受眾,那么,廣播人怎樣更好地揚長避短,乘勢而上,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呢?
作為主流媒體,廣播宣傳必須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主動適應新時期對喉舌作用的新要求。玉溪人民廣播電臺自2003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艱苦創業、銳意進取,在競爭中謀生存,在改革中求發展,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各族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玉溪電臺全天播出時間18小時。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以當好黨和政府的喉舌為己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探索創新,精辦節目欄目,宣傳工作和事業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新聞立臺”一直是玉溪人民廣播電臺的辦臺原則和綜旨,開辦有《早新聞》、《晚新聞》、《新聞夜航》、《新聞快報》等多個新聞欄目,把每天的新聞都及時傳遞給受眾。同時,還辦有生活服務類、旅游、音樂、娛樂等節目,滿足不同年齡聽眾的需求。在節目中,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作用,弘揚主旋律,打好正面宣傳的主動仗,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廣播節目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的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善于用先進典型、生動事實、準確數據說話,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更好地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過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
我臺與市監察局全辦的《民情之聲》節目,自2006年開辦以來,一直受到聽眾的廣泛關注和發評。在節目中,各部門和行業單位負責人走進電臺直播間,與聽眾通過電波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這個平臺,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糾正了一些部門和行業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增進部門行業與人民群眾的溝通聯系、聽取意見建議、改進工作、轉變作風、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提升部門行業形象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與交警合辦的《暢行中國——平安交通玉溪在行動》節目,向廣大聽眾宣傳交通法律法規,普及交通安全常識,倡導交通文明行動,培養交通參與者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文明意識,創建我市安全、文明、暢通、和諧的交通環境。
玉溪人民廣播電臺充分的發揮廣播傳播快捷、及時的特點,將正在發生的鮮活的現實生活、豐富的實際情況與聽眾間的距離拉近到最小程度,實現了與聽眾的“零距離接觸”。這也正是廣播深受聽眾喜愛的內在原因。
誠然,要做好、做精廣播節目,真正實現“三貼近”,首先就要求廣播記者、主持人必須關注社會、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做現實的有心人、生活的熱心人,身在市級廣播宣傳媒體,做到既對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各項重要政策、重大決策、重大活動了然于胸,又對百姓生活中的細微小事給予及時關注。有一段時間,成品油漲價,玉溪出現了很多車輛排著長隊等待加油的情況,既影響了道路交通秩序,又讓人們產生了恐慌的心理。看到這一現象,玉溪人民廣播電臺一方面及時組織記者、主持人深入各加油站進行采訪,聆聽駕駛員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發回一系列現場報道。另一方面,邀請中石化、中石油玉溪分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來到電臺直播間,就群眾普遍關注的成品油短缺、油價上漲問題接受專訪,并直接回答聽眾的提問。節目播出后,很多駕駛員打來電話說,電臺的節目播出及時,為他們解除困惑。
類似這些節目的播出,不僅提高了電臺節目的收聽率,擴大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廣播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聯系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一座“橋梁”,是連接上層與基層的“紐帶”。廣播媒體的“喉舌”、“橋梁”、“紐帶”作用,首當其沖的是體現在記者和主持人身上;廣播媒體要準確無誤地完成上傳下達任務,同我們的記者、主持人能否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有著直接的關系,記者、主持人只有深入基層,才可能了解到基層的真實情況,才能做到準確無誤地傳達給聽眾。
玉溪人民廣播電臺堅持“三貼近”原則辦節目,記者、主持人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進行采訪報道,制作播出了一大批反映基層百姓生活和呼聲的好節目。《新房子 新生活 山蘇人的新希望》、《人鷺情緣》等節目,都是記者、主持人深入基層后所采寫、播出的優秀節目。這些節目用群眾身邊發生的真實新聞,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邊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得到廣大聽眾的認可。
面對新形式,新任務和新挑戰,始終把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作為重中之重,把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宣傳工作的生命和靈魂,大力唱響時代主旋律,不斷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豐富播出內容,創新傳播方式和手段,著力強化宣傳陣地建設,不斷擴大媒體的影響力。加大人才尤其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養造就一批適應廣播發展要求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廣播人才隊伍,培養造就一批名記者、名主持、名編輯和名播音員。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廣播特有的發展模式。鞏固和提升廣播主流媒體的地位,發揮廣播的優勢,擴大廣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