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蝶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341000)
本土藝術在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以贛南采茶戲為例
王夢蝶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341000)
公共藝術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本土藝術納入了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不僅能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也對傳承和發揚本土藝術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贛南采茶戲在贛南地方高校教育現狀,對本土藝術在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實施意義及應用途徑提出了幾點拙見。
本土藝術;地方高校;贛南采茶戲
公共藝術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人們對地方文化和本土藝術的關注度也逐步提升,許多高校漸漸將本土藝術納入了學校教育體系。地方高校是培養地方型人才的搖籃,更有必要加強有關本土藝術教育的建設,將本土藝術納入公共藝術教育中,讓學生有機會認識本土藝術,這樣不僅有利于地方文化形象的提升,還能弘揚及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贛南采茶戲是贛南最具代表性的本土藝術,它融民間口頭文學、民間歌舞、燈彩于一體,其藝術形式和表現內容都深深蘊含著贛南客家人獨特的生活氣息與精神風貌,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文化藝術的多樣化,贛南采茶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正面臨著衰退甚至失傳的境地。因此,通過本土藝術在贛南地區高校教育現狀的分析,推進本土藝術在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
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開設普遍具有隨意性,絕大多數都是高校根據本校的師資情況來開設相應的課程,有什么教師就開什么課,沒有藝術類教師的高校便不開設公共藝術類課程。部分學校藝術專業老師在從事專業教育的同時承擔著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這部分教師將主要精力投放于專業藝術教育中,把公共藝術教育當成是副課,從而影響了公共藝術課程的質量,更別提將精力放在傳播本土藝術上。
開設本土藝術類公共課是傳播本土藝術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傳播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質量,有些教師把此類課程應付對待,因此教學質量難以保障。本土藝術處于孤立、單一的狀態,無法激活課堂教學外的相關因素,不能和學生開展互動,整個教育模式被完全的束縛在既定的框架之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娛樂多樣化的沖擊,以贛南采茶戲為代表的贛南本土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有著些許矛盾之處,傳統曲藝的發展緩慢,欣賞贛南采茶戲的當地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大大減少,贛南采茶戲的發展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因此,培養新的觀眾和傳承者顯得尤為需要。
贛南地區八所高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當地或者鄰近地區,贛南采茶戲中所使用的語言是客家方言,它的語調及當地特有的語言習慣和打諢方式對于當地的學生來說更加親切、易懂,采茶戲的內容也與當地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種與自己生活緊密聯系的藝術形式,能充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高校中不乏熱衷藝術的學生,這些學生將很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成為贛南采茶戲愛好者,從而學習、傳承及發展贛南本土藝術。
藝術是提升人類綜合素質的途徑之一,通過公共藝術教育來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贛南采茶戲內容來源于生氣息活,重視情與理的統一,強調了以民為本、懲惡揚善的理念,是構建大學生道德規范的鮮活教材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所創造的財富,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本土藝術融入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能讓學生有機會重視我國的民族文化,理解其涵義。此外,贛南采茶戲旋律優美,是集文學和藝術于一體的多元化藝術形式,它通過舞臺背景、人物、服裝、表演等形式展現了人生百態,有利于學生積累文學藝術知識,提高多維度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濃厚的藝術氣息中提高人文素養。
目前,我國傳統戲曲文化已進入了中小學的課堂,但是,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之中并未做硬性要求,這使得部分高校沒有開設任何相關的課程,贛南采茶戲并未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贛南大學生們的視野。戲曲的傳承不僅要爭取觀眾,更要爭取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觀眾,才能真正煥發活力。因此,高校應在開設公共藝術課的同時,融入贛南采茶戲,加大本土藝術教學的力度,構建一個贛南采茶戲的學與教的平臺,形成傳播贛南本土藝術的主陣地。
近年來,“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高校要借此時機,大力開展本土藝術文化月或文化周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使學生能近距離地接觸贛南采茶戲。例如:舉辦高質量的理論講座,讓學生了解贛南本土藝術的興衰歷程,解讀贛南采茶戲的內涵及文化根源;邀請優秀的贛南本土藝術團體,舉辦經典劇目的演出,通過視聽,親身感受原汁原味的贛南采茶戲。
學生社團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發形成的組織,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高校應創建本土藝術類社團,并加大該社團在資金、師資、配置方面的投入,聘請贛南采茶戲的專業演員或專家前來指導,并鼓勵學生參編參編演贛南采茶劇本,同時也可與當地相關劇團對接,這樣便有了更廣闊的受眾基礎,對贛南采茶戲的發展是非常有效的。
[1]王珊銘.本土地方音樂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以粵北韶關學院為例[J].音樂創作,2016(08).
[2]周雷.淺談“本土藝術”走進地方高校公共藝術課堂的必要性-以河南省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3]肖著華.粵北采茶戲進校園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3).
(此論文系2017年度贛州市市級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贛南客家本土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贛南采茶戲為例。課題編號:17256 )
王夢蝶(1987.11-),女,江西省樂平市人,碩士研究生,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