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本報記者 高穎 ●魏輝
香港高等法院14日作出裁決,判定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等4人宣誓無效,4人議員資格全部被取消。去年10月,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就職,幾名反對派當選議員在莊嚴的宣誓儀式上大耍花招,給誓詞“加料”,有的甚至公然辱國,宣揚“港獨”,引發各界憤慨。“宣誓風波”一時鬧得沸沸揚揚,特區政府隨后向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全國人大常委會果斷釋法,政治投機分子的荒唐鬧劇被遏止。早前,宣誓時表演最出格的梁頌恒、游蕙禎二人已經被香港法院剝奪議員資格。“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現在輪到梁國雄等4人為他們囂張、惡劣的行為付出代價了。雖然反對派不肯認賬,口口聲聲稱遭到“政治打壓”,有的還鼓動支持者集會抗議,但誰都清楚,香港是一個崇尚法治的社會,在法院的嚴肅判決面前,這種狡辯蒼白無力。香港經民聯議員梁美芬表示,這4人是“自己玩死自己”,判決給社會傳遞一個清晰信息,以維護法治精神。
“自己玩死自己”
14日下午3時,香港高等法院就有關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及姚松炎的宣誓司法復核案作出判決,4人全部違反基本法以及《宣誓及聲明條例》,此前的宣誓無法律效力,他們自2016年10月12日即宣誓當日起失去議員資格。法庭發布112頁的裁決理由,另頒布禁制令禁止4人以議員身份行事,4人并須支付訴訟費。
判決發布之際,香港高等法院門外聚集了兩個陣營的支持者。得知結果后,親建制派組織歡呼慶祝,敲打銅鑼唱歌,他們高喊“垃圾議員,滾出議會”等口號。網絡媒體“香港01”稱,梁國雄等4人的支持者數量不多,部分人一臉無奈。此時,立法會財委會正討論教育議案,收到裁決消息后,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宣布暫停會議30分鐘。復會后,因梁國雄等4人仍不離開會議廳,陳健波以無法維持秩序為由,宣布散會。
面對法律判決,4人仍繼續狡辯,甚至鼓動對抗。香港《頭條日報》稱,4名喪失資格的議員宣稱無悔,表明未來會上訴。羅冠聰批評政府“利用法治達到政治目的”,希望港人“要決心反抗政府”。他還呼吁支持者晚上到公民廣場外集會。一些泛民議員向4人表達支持,民主黨的涂謹申批評政府“利用釋法試圖改寫選舉結果”。
這種強詞奪理顯然得不到多少支持。香港《信報》報道稱,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均表示歡迎高等法院就司法復核案的裁決。新界西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表示,裁決可撥亂反正,讓香港重上軌道。工聯會黃國健認為,裁決可以作為日后立法會宣誓的標準,亦告誡后來者立法會的莊嚴規矩不容挑戰,希望立法會早日恢復正常運作。《頭條日報》稱,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對高等法院裁定4名議員全失議席表示歡迎,認為判詞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有清晰規定,令社會認識到立法會的莊嚴,在宣誓就職時必須真誠及表明效忠。梁美芬還表示,4人是“自己玩死自己”。
針對4人被取消議員資格一事,香港新任特首林鄭月娥14日下午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特首不應為釋出善意而對法治作妥協,相信司法程序會繼續,補選事宜要待司法程序完結后才會處理。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法院依法辦事,不存在司法凌駕民選議員的問題。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當天表示,會發信給予4人兩周以收拾在立法會的物品,其間他們只能在立法會地下及所屬樓層出入。梁君彥表示,根據議事規則,他們不能參加任何立法會會議,但4人之前參與投票的決議不受影響。
“理性的矯正”
這場立法會“宣誓風波”始于去年10月12日,當日香港第六屆立法會舉行首次大會,并進行宣誓儀式。然而宣誓過程中,幾名反對派議員故意耍花樣,在誓詞中“加料”。比如梁國雄宣誓時高舉象征“占領行動”的黃傘,讀出誓詞時刻意將誓詞分開,且在宣誓后高呼“撤銷人大八三一決議”“我要雙普選”等口號。劉小麗以“龜速”宣誓,12分鐘才讀完誓詞,翌日她在社交媒體上聲稱,慢讀就是要“彰顯誓詞的虛妄”。最出格的是梁頌恒和游蕙禎,兩人當時打出“香港不是中國”的標語,宣稱效忠“香港民族”,還用“支那”辱稱中國。
事件發生后,香港各界一片討伐。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聯同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向高等法院提請司法復核。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的解釋。該條所列公職人員的宣誓必須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內容要求,宣誓人的行為方式必須真誠、莊重,在宣誓內容上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誓言準確、完整、莊重地進行宣誓。2016年11月15日,香港高等法院就梁頌恒、游蕙禎的議員資格司法復核作出判決,裁定其議員資格被即時取消。
“對于一直污蔑人大釋法,甚至慫恿法院無視人大釋法的反對派來說,今次判決無疑狠狠地扇了他們一記耳光。”香港學研社研究員陳凱文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判決之后,發動游行已成了反對派的指定動作。可是,反對派這次顯然是咎由自取,民眾未必會買賬。經此一役,反對派會吸取教訓,從此不敢在宣誓時胡作非為,以求能夠在議會繼續“混下去”。
事實的確如此,據港媒報道,盡管反對派使勁張羅、鼓動,14日晚在公民廣場外的集會只有幾百人參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飛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判決體現了香港的法治精神,維護了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秩序權威。它清晰地告訴“本土主義”和“港獨”勢力,其所作所為在香港是行不通的,靠炒作類似議題與運動,即便進入建制框架也會被排斥出去,因為它們是違背“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這對香港政治文化、社會運動是一個理性的矯正。
香港《東方日報》稱,根據早前梁頌恒和游蕙禎的司法復核案,料這次4人亦須向立法會秘書處退還已獲發的議員酬金及辦事處營運開支,估計有關開支涉款約1200萬港元。若4人未能還款,隨時面臨破產危機。現時立法會議員薪金為每月逾9.5萬港元,而4人自去年10月任議員至今已9個月,每人已領取的議員酬金超過85萬港元,4人共342.6萬港元。每名議員每年還可申領最多約261萬港元的辦事處營運開支。判決前,羅冠聰在一個電臺節目中稱,如果被追回所有薪金及福利,將會破產。
與4人有經濟牽扯的某些極端人士也可能受到影響。比如香港《明報》稱,“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常委周庭都是羅冠聰的兼職政策研究員,他們或會“實時失業”。
建制派“剪布”有望?
反對派還擔心,失去4個席位后,他們與建制派的力量對比進一步拉大,會在一些議題上失去否決權。《明報》稱,一般情況下,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的議案只要獲過半數出席會議的議員支持便可通過。有關特首選舉或立法會選舉的政改法案,則須獲全體議員2/3支持(即70個議席中最少得47票)。如果最終補選的議席全由建制派取得,非建制派將只剩23票。由于議員就修改議事規則提出的議案,須經過分組點票,4人被取消資格后,意味民主派喪失地區組別的議席優勢,隨時令建制派提出的“剪布”(相對于“拉布”,“拉布”指利用故意拖延戰術阻撓議案審議)議案成功過關。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稱,連同早前被取消資格的梁頌恒和游蕙禎,共有6名非建制議員喪失議席,包括5名直選和一名功能組別議員。反對派在分組點票中人數會少于建制派,陷入回歸以來的最大劣勢,要面對建制派提出修改議事規則、阻止“拉布”的威脅。
多年來,反對派不時上演的“拉布”行為不僅阻礙各項議程,制約政府施政和社會發展,也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星島日報》14日稱,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回復民建聯主席李慧瓊查詢時透露,截至2月,本年度立法會因“拉布”已浪費約26小時會議時間,據估算,立法會及其委員會會議的開支平均為每小時28.2萬港元,換言之“拉布”令立法會花費達730萬港元。《明報》稱,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14日表示,不排除趁機提出修改議事規則,令立法會不會隨便癱瘓。
香港主流民意也不希望內耗長期持續下去。《東方日報》刊發香港立法會議員葛佩帆的文章說,“港獨”勢力在反對派陣營的姑息下,近年一度主導反對派的議程,以“本土自決”的名義行“港獨”之實一度甚囂塵上。但在特首選舉之后,特別是隨著新一屆政府上任,激進思潮有所降溫,“港獨”愈來愈得不到民意支持。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上月公布一項民調結果,其中“港獨”的支持度比去年同一調查減少6個百分點,下跌至約一成。激進思潮和“港獨”勢力由高峰到退潮,與激進派和“港獨”分子的言行與市民觀念相悖大有關系。梁頌恒、游蕙禎不誠實地簽署確認書,得到進入議會機會,但即鬧出宣誓風波,“辱國辱華”的言論及行為激起民憤。主流民意不希望再見到對立和內耗。激進思潮驟退,“港獨”不得人心,這是目前香港政治生態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