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索在中學開展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提出根據不同學校的學生情況,采取召開主題班會、進行學科教學整合、構建校園網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咨詢平臺等途徑,為中學生的成長建設更加健康和諧的環境。
【關鍵詞】性知識 性道德教育 中學生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06-02
性道德是指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范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性道德不僅表現為一定的觀念、情感、思想,而且體現在具體行為和各種活動之中。制約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外,更提倡的是依靠傳統美德教育途徑,包括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貞潔感等的教育。
隨著性生理成熟的提前,現代的中學生存在著初次性行為低齡化、早孕、性傳播疾病以及性暴力和性犯罪等問題。雖然成長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親人、朋友、媒體、網絡等途徑獲得一些相關性知識,但往往是不系統而且是很隱晦的。有研究表明,近六成的中學生對學校開展的性健康教育不滿意。可見,在中學開展系統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筆者認為,針對中學生的實際生理和心理特點,以性道德教育為核心,以性生理、性心理、性審美教育為基礎,開辟中學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可以為中學生的成長建設更加健康和諧的環境。
一、召開主題班會
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主題班會是班會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教育性、針對性和計劃性。開展以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為核心的主題班會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筆者對本校高一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在與異性交往的相關問題中,有學生是以追求刺激或滿足生理需要為前提進行交往的;有 31.9% 的學生不知道在交往過程中有了性沖動該如何處理;對西方“性自由”的思想,38.7% 的學生認為這是個人自由,40% 的學生表示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在涉及性行為與健康的相關知識問題中,對于自慰對健康的影響,46.7% 的學生認為如果適度就不會有影響,29.5% 的學生表示不知道;11.8% 的學生不知道女性多次人工流產或藥物引產對身體會產生什么影響;只有 14.8% 的學生知道艾滋病、淋病和梅毒都是會通過性行為傳播的疾病;45.9% 的學生知道輸血及輸入血液制品、發生性行為、共用針頭、由感染的母親傳給胎兒這些途徑都可以傳播艾滋病。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分別以與異性交往中該不該以追求刺激或滿足生理需要為前提進行交往、對西方“性自由”的思想該不該贊成等作為主題,開展關于與異性交往的態度、方式和性道德準則的教育;而在涉及性行為與健康的相關知識和性道德教育中,我們可以開展以性病知識、性病傳播、患上性病的臨床表現和后果等知識為核心的主題班會。
關于主題班會的形式,由于中學生思想活躍,樂于思考,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適宜采取多種形式的主題班會來開展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如開設案例探討、辯論辨析、社會調查成果匯報、編排小品話劇表演以及組織觀看青少年性犯罪紀錄片并討論等相關主題。例如,筆者在開展以“預防艾滋病,健康伴我”的主題班會時,先組織學生觀看艾滋病臨床表現的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機理、臨床表現以及危害,然后以“中學校園應不應該推廣安全套”為主題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通過中學校園出現的異性交往的超越性道德規范的現象以及艾滋病傳播途徑等多方面進行爭辯,在爭辯中加強了艾滋病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接受了相關的性道德教育。但是,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知識和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他們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看不到本質,有些僅憑個人好惡來判別事物的善惡、美丑,尚缺乏客觀的標準,有些學生有明顯的個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斷,所以不管采取哪種形式的主題班會開展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教師都應該嚴格把關,遵循目標明確、結合學生實際、充分準備、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二、進行學科教學整合
高中生物學科中有很多知識是與性知識和性道德相關的(見下表),生物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在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的同時補充相關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理論,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性知識和性道德理念,并及時對中學生提出的相關疑惑進行解答。
調查數據顯示,38.9% 學生認為女性月經初潮后和男性初次射精后就意味著具有生育能力,有 38% 的學生不清楚。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在生物必修二“減數分裂”“受精作用”以及選修三“體內受精”和“早期胚胎發育”的教學過程中,補充關于初精和初潮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這是正常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發育中出現的情形,以此打消學生的恐懼心理,并通過播放精子和卵細胞形成到成熟以及排卵和遺精過程的視頻,引導學生分辨男性和女性具備生育能力的標志的差異,也提醒學生性成熟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性成熟,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個體的性存在在社會化過程中的成熟,要求學生通過控制自我性行為來學習社會和校園對于性關系與性行為方式的具體規范,并將這些規范內化為個人的性道德規范。
將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整合到學科教學中,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而且能夠及時地對學生的某些不健康心理進行教育和修正。同時,因為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入相關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顯得更自然,學生更容易接受以及更愿意去學習,所以效果更佳,因此該途徑更具優勢。
三、構建校園網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咨詢平臺
現實中大多數中學在的性知識是十分匱乏的,當他們遇到相關問題時往往羞于啟齒。而網絡具有靈活性、主動性、便捷性、互動性、隱私性等特點,符合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發展需求。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
例如,很多學生表示如果有一個專業的青少年性教育網站,他們更愿意去瀏覽,因為通過這樣的途徑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咨詢和學習,而且在這樣一個相對隱秘的平臺上,中學生會更加愿意將自己的性健康問題提出來,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網絡有太多的誘惑性信息,網絡色情隨時隨地地浮動在網絡的各個陰暗角落中,如果其過度泛濫和沒有得到合理地監控,那么不成熟的中學生極容易沉溺于其中,有的甚至導致道德敗壞而墮落犯罪。因此,要利用好網絡平臺的途徑關鍵是要解決網絡監管問題,減少或杜絕網絡色情等不良信息對中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而校園網的誕生可以解決此問題。
校園網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帶多媒體網絡,可以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平臺、多媒體演示教室、教師備課系統、電子閱覽室,以及教學和考試資料庫等,都可以在校園網上運行,這就為在校園網構建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咨詢平臺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校園網具有教務、行政和總務管理的功能,也就是學校對校園網具有絕對的監控權,這就為在校園網上構建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咨詢平臺提供了有效的監管渠道。因此,依托校園網,構建以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為主題的網絡咨詢平臺,對于中學生來講更現實,更具有約束力。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團隊在校園網上構建一個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咨詢平臺,相關的教師把性道德教育及相關的知識放在平臺上,學校可以開設一門專門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課程,或者學生可以利用學校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在網上進行學習,如有性知識和性道德方面的疑惑在咨詢平臺進行咨詢,教師及時進行疏導解答,這整個過程是在校園網的監管下進行的,那些不良的網絡色情等信息都會得到有效的屏蔽,學生學習過程會更有約束力,學習環境更健康,教育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鄧 琪.中學生性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性科學,2007(6)
[2]張 蕾.論學校性道德教育及其實現途徑[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7)
【基金項目】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教育科研小型課題(13XKT120)。
【作者簡介】馬艷喜,碩士,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六十五中學生物科一級教師。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