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川
【摘 要】本文從找準物理教學規律、優化課堂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出發,通過“立足教材基礎,降低學習梯度;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知識演繹,加強當堂鞏固”三個方面闡述物理課堂教學方法,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設計 優化課堂 當堂鞏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140-02
高中物理是中學階段重要的科學學科,相較于其他科目,高中物理現象態勢更加復雜,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也不甚緊密,知識較為抽象,邏輯性強,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具有很大的難度。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抓住一切課堂時間為學生多講一些,讓學生多背一些,但從教學實效性來看,這種重理論、輕過程的教學形式收到的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很容易讓學生課堂學習陷入被動,學生學習興趣也無法充分調動起來。隨著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入,這些傳統的物理教學形式已經不再適用,物理教師也在慢慢摸索著新型、高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更加注重課堂教學時效,優化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立足教材基礎,降低學習梯度
(一)基礎入手,加深物理教材內容解讀。高中時期的學校教育是為了將學生塑造成合格公民,為高校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清學生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從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條件出發,不能將高標準、高要求強加到每個學生身上,而是要拋棄“繁難偏舊”的傳統教學觀念,適當降低教學起點。深入挖掘物理課本內容,以物理基礎知識為重,使每個同學在課堂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加強學生課堂參與感,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培養學生物理學習信心。注重基礎與發展學生能力并不沖突,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注重基礎知識學習同樣意義重要,只有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才能一步一步熟能生巧,在面對與之相關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題目時活學活用,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物理現象、分析物理問題,提高學生解題效率。
(二)循序漸進,適當降低知識困難梯度。物理知識的學習好比攀越一座座高山,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搭好臺階,幫助學生一步步跨越困難,掌握知識。如何根據學生學習特點設置臺階,降低知識難度跨度便是體現教師教學技巧和教學藝術的時候。尤其是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搞好初高中物理的過渡和對接尤為重要。高中物理教師要認清初高中物理在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中的差異,注重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開發學生空間想象力,避免學生在面對物理學習時出現無從下手的感覺,消除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恐懼感和距離感。除了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時需要降低知識梯度外,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也要把握好難度梯度,從大部分學生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循序漸進地增加知識難度,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跟得上教師的教學思維,扎實地學好每一部分物理知識,全面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二、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一)實驗相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高中物理大部分知識都是抽象性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不強,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這時候就需要將物理實驗帶入課堂當中,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來幫助學生發現物理規律,理解物理知識,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時,要確保物理實驗的啟發性和趣味性,明確實驗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意義,不能為了實驗而實驗,而是要讓每個實驗都能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物理思維。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不必拘泥于教材,可自主設計一些有趣的探究實驗,或者將教材中部分演示實驗改編成自主探究性實驗,這也是很好的教學技巧,利用這些實驗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自主思考、自主設計、自主學習,總結實驗過程中的收獲和過失,能夠充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讓學生愛上物理。
(二)立足內容,避免濫用現代教學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近年來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潮流,合理運用各類現代教學媒體,能夠將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具象、有趣,大大豐富了學生感官體驗,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共同刺激下鞏固所學知識,簡化知識理解難度。如今多媒體教學儼然成為了課堂的“標配”,好像沒用多媒體技術就算不得是一節好課,但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多媒體教學并不是適用于所有高中物理知識,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要立足教學內容,不能將多媒體教學看做萬能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必要的物理實驗完全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示或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但有些教師主動放棄了這樣的機會,選擇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還有很多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使得物理課堂成為受課件主導的課堂。課件當中有什么,教師就讀什么,如同一位課件“解說員”,壓縮了自己課堂教學藝術的展示空間,與學生缺乏有效的課堂交流。濫用多媒體技術還容易喧賓奪主,出現教學內容被掩蓋的情況,大大影響了物理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
三、注重知識演繹,加強當堂鞏固
(一)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物理情感體驗。在物理課堂中合理穿插教學情境能夠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簡化物理知識學習難度,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緊跟教師教學思路。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物理學發展史、物理趣事、生活實際、物理問題、課后作業、實驗現象等都可以成為創設情境的切入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學會靈活多變,不能死守一種創設方法,使每次創設的物理情境都能充滿新鮮感,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創設物理情境還需要和實際教學目標相匹配,一方面要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導入物理問題,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猜想,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物理情境為學生建立物理模型,使學生在物理模型的幫助下找到學習物理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物理抽象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總之,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創設的物理情境必須能夠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積極融入到情境當中,在積極思維中思考物理問題,鞏固物理知識,實現課堂教學“教”與“學”的同步發展。
(二)活學活練,穿插熱點知識進行課堂演練。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物理知識,還能檢驗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反饋出本節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之后的教學調整提供參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課堂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以及考試熱點要反復強調,可以將這些知識融入不同的教學方法中,比如同一重難點,先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解決。之后,教師可以進行課堂講解和多媒體展示,為學生全方面解析重難點知識;也可以將重難點知識融入生活現象中,在思考、分析生活現象中鞏固物理知識,加深知識理解。在為學生設計習題時,要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培養,敢于將課堂放手給學生,將關注的重點從“學生答的是否對”上轉移到“學生怎么答”上。關注學生解題的過程和解題思維,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供指導,力求讓每道物理題目都能發揮價值,都能促進學生解題能力和物理思維的提升。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上好任何一節課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和設計。高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加深對新課標改革的解讀,加快教學觀念轉變和教學方法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找準物理教學規律,將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帶入課堂,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尋求與學生學習情況和實際教學條件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力求使每節課都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實現課堂教與學的同步發展,最終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物理思維、物理能力的發展。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