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振營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于雕塑專業的人才要求也發生了轉變,雕塑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按照其他傳統學科的授課模式進行授課,必然會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雕塑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應該更加注重學科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雕塑專業;實踐性教學;自由性;互動性
[本文系2015年陜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工作室制在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編號:15Z63]
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社會需求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近年來,隨著藝術生的不斷增加,高職院校的教學壓力也不斷變大。但是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在傳統的教學中,并沒有注重它的實踐性,雕塑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應當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開始,為社會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高職院校雕塑專業現階段的問題
(一)重教輕學
所謂的教學,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上課,一個老師講,一群學生聽。然而這種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授課時,老師一般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己的教學而不注意學生的反應,因此課堂上經常能看到學生聊天、睡覺、玩手機以及其他不認真聽課的情況。學生上課時不聽課,不進行獨立的思考,因此知識不能得到很好地應用。雕塑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僅僅停留在二維平面,更是一種三維空間的表現形式,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創造能力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職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形成學生對雕塑過程的理解和應用。
(二)學而不用
很多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確實是這樣,很多時候學生在學校學習了很多的東西,但是到了真正實踐的時候卻成了一道難題。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在學生時期不逃課好好聽講課就可以很好地工作和生活了,然而真正到了工作需要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的那么多東西居然都不會用。高職院校雕塑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更應當注重對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僅僅學習了課本上的知識而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是許許多多學生在求職和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雕塑專業改革的具體做法
高職院校雕塑專業的每個專業其要求方向不同,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教學的方向以及定位因材施教,同時也要注意鼓勵學生,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潛力。雕塑的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性,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學生的學習動手能力。對于高職院校出現的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適宜的改革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適應社會的對高職學生的要求。
(一)開放思想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雕塑專業應該更加豐富而具有趣味性。因此可以在傳統的作用雕塑泥雕塑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額外的新型制作材料和學習方向,例如金屬工藝等。教學的主體思想也不應該僅僅拘泥于傳統教學中的人體構造寫實主義,而更應該拓展思維模式,逐漸向多思維模式過渡,通過這種逐漸過渡豐富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傳統雕塑的單一教學模式使得雕塑專業變成了一個寫生的專業,也使得人們對于雕塑專業的認識停留在對頭像或者人體的寫生層面。這樣有一定的好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初期對頭像和人體的寫生有深層次的了解,可以使學生在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學生的思想被禁錮在頭像和人體寫生的層次,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達不到預想的教學目標,也不利于學生在畢業后的社會競爭。和其他藝術類的學科相比,雕塑更注重的是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以及實踐的操作性,雕塑專業要求學生在視覺、思維以及主觀的感受上給人以全新的體驗,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一種開放的思想,引入多種教學方式和知識類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發散思維,同時也可以進行學生之間藝術的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學生的創新思維打開,讓學生之間互相比拼,提高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二)平衡教學
在如今的各種教育教學中,教和學之間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所謂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是老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學習之間的一場平衡。如何能在教與學的矛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創新思維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認為,首要的問題就是轉化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動力,將以往的強迫性學習變為一種積極自助的學習方式,將傳統的老師教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一種互相學習的方式。
在老師上課的時候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思考,積極地解決問題,開放思想,變學習的被動性為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首先應該從自己身上改革,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教材以及自己預先的備課更應該轉換一種教學思路和方式,增強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把握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基本情況調整課堂進度,平衡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提高自助學習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賴老師,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能只教會知識。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與學需要老師把握好一個平衡點,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也能使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省力不少。
(三)因材施教
每個人的天分、資質以及后天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各種難題。雕塑專業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開放程度以及天賦和后天的努力不同,加之學習的潛能也不同,如果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難免會造成學生的資源浪費,不能更好地引導和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對待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授課和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留心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按照潛能、天賦、努力、思想等方式進行分類,對于每一類的學生采取一種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比如對于思維較為開放的學生進行創新訓練,讓他們在競爭中憑借開闊的思維占據優勢;對思想不夠創新,卻很努力的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訓練,使他們在今后的競爭中,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占據上風,等等。同時,由于學生的性格不同,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方法也應該不同,比如對于自卑內向的孩子進行適時的鼓勵和開導,對于自視甚高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挫折和打擊等等。根據學生的特長,有的人擅長寫實,有的人擅長抽象,不同的學生擅長的不同,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也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