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達
摘 要:“管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應用、會計電算化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但由于該門課程內容繁雜、實踐性強,而且要在掌握數據庫原理、程序設計語言等多門先行課程的情況下才能學好,因此,文章對教學內容的五個模塊——信息系統基礎知識、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和新技術進行分析和闡述,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字典;耦合度
中圖分類號:G712
1.“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知識模塊
縱觀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教材,大致可以把教學內容劃分為五個模塊:信息系統基礎知識、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和新技術模塊。信息系統基礎知識模塊是“管理信息系統”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學習“管理信息系統”的起點,涉及數據、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的產生和發展、管理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等幾個學習“管理信息系統”必備的知識。對于學生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如數據和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闡明它們的本質區別。如講到數據和信息的區別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信息其實只是數據的一個部分,只有加工過且對決策有價值的數據才是信息。”必要時也可通過畫示意圖的方式闡明它們之間的區別。
2.系統分析模塊
系統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第一階段,是新系統開發的關鍵一環。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定義或制定將來新的系統應該“做什么”。對于這個模塊的講授可以通過引入實例,在講完需求分析、綜合調查、系統分析、結構化分析等基本方法后,讓學生根據以上方法,編寫系統分析說明書,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對每一個人編寫的系統分析說明書進行仔細的批改,作為下一階段工作的依據。這個模塊比較重要的內容是如何設計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如果學生的思路不清,設計的數據流程圖往往不符合實際,因此,教師應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并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詳細進行分析,利用啟發教育的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方法。
3.系統設計模塊
系統設計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第二階段,是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系統分析是根據新系統的邏輯模型考慮實際技術條件、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確定新系統的具體實施方案。即建立新系統的物理模型,回答新系統“怎么做”的問題。對于這個模塊的講授,同樣可通過實例,在講完系統設計的任務、代碼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等基本方法后,讓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做出模塊設計說明書、系統設計說明書,并交給教師批改。這個部分應著重講清模塊設計方面的知識,主要包括模塊化設計的原則、模塊的調用和通信、模塊設計的要求、模塊設計準則、設計策略等內容。模塊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信息系統開發的進度和系統功能,因此一定要使設計出的模塊具有較高的聚合度,模塊之間具有較低的耦合度。
4.系統實施
系統實施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的最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根據系統設計所提供的模塊設計說明書中的系統說明書,完成程序代碼的編寫,對系統進行調試、轉換、維護。最后對系統性能進行評價,從而完成“管理信息系統”的全部開發工作。對這個模塊的講授可以在講完程序設計、系統調試、系統維護、系統評價等基本方法后,通過大量上機實踐,在某個數據庫平臺上(Foxbase、Visual FoxPro),讓學生具體開發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并進行系統調試和系統維護。系統調試方法這個部分的內容雖然所占的篇幅不多,但要使學生真正掌握其應用方法確實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以找一些典型的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調試,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系統調試的步驟和內容、系統調試技術(主要包括發現錯誤、確定程序中錯誤的性質和位置、改正錯誤)。
5.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模塊
這個模塊主要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給他們介紹一下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趨勢和新技術。因此對這個模塊內容的講授,可以根據實際的課時數,適當進行取舍,或者干脆讓學生自學。
學生成績的評定,可以采取類似高校論文答辯的方式,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開發的信息系統,并根據教師的提問做出解答,教師則可以此為依據,并結合平時作業,評定學生的最后成績。
參考文獻:
[1]李 紅.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王 珊,薩師煊.數據庫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