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路+原雅玲+丁芳兵+余剛+王琪+吳永朋



摘要:對西安市周邊11個樣點應用的觀賞草種類及應用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西安市應用的觀賞草共計39種(品種),分別屬于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燈心草科、香蒲科、木賊科,應用最多的屬是禾本科的芒屬(Miscanthus Anderss.)和狼尾草屬(Pennisetum Rich.),應用頻度最多的種是細葉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cv. Gracillimus),種類最豐富的樣點是西安市雁塔南路和西安世界園藝博覽園。觀賞草的應用方式主要有孤植、叢植、片植、地被,搭配方式有水體搭配、巖石搭配、喬灌木搭配、宿根搭配等,應用類型最多的是片植。綜合分析表明,很多觀賞草已在西安市得到應用,但不均衡,今后需要豐富觀賞草種類,適當開發鄉土資源。
關鍵詞:觀賞草;種類;應用;西安市
中圖分類號:S688.4(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2-228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2.022
The Investigation on Ornamental Grasses in and around Xian Area
XUN Lu-lu, YUAN Ya-ling, DING Fang-bin, YU Gang, WANG Qi, WU Yong-peng
(Xi'an Botanical Garden of Shaanxi Province/Institute of Botany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 The speci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of ornamental grass of 11 sampling points in and around Xian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39 kinds of ornamental grasses belonging to Poaceae, Cyperaceae, Araceae, Juncaceae, Typhaceae and Equisetaceae applied. The species that applied mostly are Miscanthus Anderss. and Pennisetum Rich. belonging to Poaceae. The application frequency that used mostly is M. sinensis Anderss. cv. Gracillimus. The spots with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are Yanta Road and Xian Expo Park.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mainly contain isolated planting, group planting, mass planting, ground covers, combination with stone, plants, water or trees and shrubs, among which group planting is applied mostly. The results shows that many grasses are applied in Xian, but are unbala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species should be applied; and local grasses should be exploit.
Key words: ornamental grasses; species; application; Xian city
觀賞草是一類葉片線形或披針形、株型美麗有觀賞價值的廣泛用于各種生境造園的單子葉植物,可分為真觀賞草和類觀賞草[1-3]。真觀賞草主要是禾本科(Poaceae)中禾亞科(Agrostidoideae)和竹亞科(Bambusoideae)中的矮小竹類,如蒲葦[Cortaderia selloana(Schult.)Aschers. et Graebn.]、羊茅(Festuca ovina L)、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Keng f.]等;類觀賞草是莎草科(Cyperaceae)、燈心草科(Juncaceae)、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屬(Acorus L.)、帚燈草科(Restionaceae)、黑三棱科(Sparganiaceae)的種類,如垂穗薹草(Carex brachyanthera Ohwi)、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等;有學者也把百合科(Liliaceae)、鳶尾科(Iridaceae)的部分種類作為觀賞草應用,如山麥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鳶尾(Iris tectorum Maxim.)等。園藝學根據形態特征,將觀賞草分為4類[4,5]:①高大型觀賞草,株高>180 cm,如蘆竹(Arundo donax L.)、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等;②中高型觀賞草,株高90~180 cm,如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矮蒲葦(C. selloana cv. Pumila)等;③矮型觀賞草,株高60~90 cm,如粉黛亂子草[Muhlenbergia capillaris(Lam.)Trin.]、藍濱麥[Sorghastrum nutans(L.)Nash cv. Sioux Blue]等;④低矮型觀賞草,株高<60 cm,如石菖蒲、金葉薹草(C. oshimensis L. cv. Evergold)等。根據觀賞草的習性,可以劃分為冷季型觀賞草和暖季型觀賞草,冷季型的如細莖針茅(Stipa tenuissima Trin.)、絨毛草(Holcus lanatus L.)等,冷季型觀賞草一般是春季或夏初開花,耐寒性較強,溫度過高會導致其休眠;暖季型的如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蒲葦、芒、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Thunb.)C. Tanaka]等,暖季型觀賞草一般是夏末或秋季開花,耐熱性較強,冬季一般休眠。禾本科和莎草科是篩選觀賞草的主要來源,它們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生境中,如河流、湖泊、海濱、沙漠、草原、凍原、森林等[6-8]。從其分布廣泛性上可以看出,不同的觀賞草可以耐受不同的生態環境,園藝營造上各種類型的花園都可以從中選擇一些來營造景觀。國外觀賞草的最初應用可以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但是大量應用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9]。中國觀賞草的栽培可以追溯到漢朝上林苑時期,當時上林苑栽植了2 000余種植物,其中就有觀賞草,如茸球藨草(Scirpus asiaticus Beetle)、皺果薹草(C. dispalata Boott ex A. Gray)、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 ex Steud.]、金錢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us(Sieb.)Engl. DC.]、黑三棱(Sparganiuum stoloniferum Buch.-Ham.)等[10]。雖然中國的觀賞草栽培歷史悠久,但是真正的現代應用研究起步較晚,應用的種類大部分是國外選出的園藝種,目前應用較多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北京市等地。為了充分了解觀賞草在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的應用現狀,課題組在2014~2015年調查了西安市及其附近地區觀賞草應用情況,分析其應用的植物種類及應用方式,探索有待開發的適宜西安地區生長的觀賞草種類及應用模式,為西安市城市園林建設提檔升級提供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調查地點有西安世界園藝博覽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灞橋生態濕地公園、西部芳香園、雁塔南路、曲江高速公路口附近、維蘭德小鎮、斗門鎮花園、曲江池遺址公園、高陵區氣象站、高陵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共11處。調查內容主要是人工栽植應用的觀賞草,對這些地點應用的觀賞草種(品種)類及應用方式進行記錄,調查統計不同地點的觀賞草應用方式[5,11-13],對于同一地點、同一種(品種)觀賞草的一種應用方式只統計一次;對于不同調查地點、同一種(品種)觀賞草的應用方式可疊加。統計每種(品種)觀賞草的應用頻度,應用頻度是指所調查的11個樣點中每個點出現同種觀賞草的次數,公式為:
頻度=(某種植物出現的調查點數/全部調查點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觀賞草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栽培的觀賞草計有39種(品種),分別是菖蒲(Acorus calamus L.)、金葉石菖蒲(A. gramineus Sol. cv. Ogon)、毛稈野古草[A. hirta(Thunb.)Tanaka S. Suzuki)、花葉蘆竹(Arundo donax L.var. versicolor Kunth.)、扁稈藨草(S. planiculmis Fr. Schmidt)、布氏薹草(C. buchananii L.)、馬斯京根薹草(C. muskingumensis Schwein.)、蒲葦、矮蒲葦、花葉蒲葦[C. selloana(Schult.)Aschers. et Graebn.]、檸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DC.)Stapf]、木賊(Equisetum hyemale L.)、彎葉畫眉草[Eragrostis curvula(Schrad.)Nees.]、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 Alexeev)、藍羊茅(F. glauca Lam.)、燈心草(Juncus effusus L.)、荻[Triarrherca sacchariflora(Maxin.)Nakai]、玲瓏芒(M. sinensis cv. Adagio)、細葉芒(M. sinensis cv. Gracillimus)、矢羽芒(M. sinensis cv. Silberfeder)、虎尾芒(M. sinensis cv. Strictus)、花葉芒(M. sinensis cv. Variegatus)、屋久島芒(M. sinensis cv. Yaku Jima)、斑葉芒(M. sinensis cv. Zebrinus)、粉黛亂子草、細莖針茅、蘆葦、狼尾草、紫葉狼尾草(Pennisetum×advena cv. Rubrum)、小兔子狼尾草(P. alopecuroides cv. Little Bunny)、黑穗狼尾草(P. alopecuroides cv. Moudry)、大不尼狼尾草(P. alopecuroides cv. Tall Tails)、觀賞谷子[Pennisetum glaucum(L.)R. Brown cv. Jade Princess]、紅象草(P. purpureum Schumab cv. Red Minyin)、玉帶草(Phalaris aarundinacea L. var. picta L.)、斑茅、水蔥[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C. C. Gmel.)Palla]、水燭(Typha angustifolia L.)、小香蒲(T. minima Funk),具體見表1。這些觀賞草從習性上可以分為暖季型和冷季型兩大類,暖季型如蒲葦、狼尾草、細葉芒等,冷季型如藍羊茅、金葉石菖蒲、玉帶草等。從高度上來看,主要分為4類,這里指的是花期能夠達到的高度,其中高大型的有花葉蘆竹、斑茅等,開花時株高可以高達4 m,中高型的有細葉芒、花葉蒲葦等,矮型的如馬斯京根薹草、小兔子狼尾草等,低矮型的有金葉石菖蒲、藍羊茅等。在觀賞性上,觀賞草的表現多姿多彩,具體表現在葉色及其變化、株型、株高、花序及其變化等。
39種(品種)觀賞草按科分類統計情況見圖1。從圖1可見,這些觀賞草分屬于6科,分別是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燈心草科、香蒲科(Typhaceae)及木賊科(Equisetaceae)。在種類(品種)數量上分別是禾本科>莎草科>香蒲科=天南星科>燈心草科=木賊科。應用種類(品種)最多的是禾本科觀賞草,應用的種(品種)數量達到了29種,占全部種(品種)數的74.4%。應用的種(品種)數最少的是燈心草科和木賊科,均只有1種。
39種(品種)觀賞草按屬分類統計情況見圖2。由圖2中可以看出,調查的39種(品種)觀賞草分屬于20個屬,分別是木賊屬(Equisetum L.)、香蒲屬(Typha L.)、野古草屬(Arundinella Raddi)、蘆竹屬(Arundo L.)、蒲葦屬(Cortaderia Stapf)、香茅屬(Cymbopogon Spreng.)、畫眉草屬(Eragrostis Beauv.)、羊茅屬(Festuca L.)、甘蔗屬(Saccharum L.)、芒屬(Miscanthus Anderss.)、亂子草屬(Muhlenbergia Schreber)、蘆葦屬(Phragmites Adans.)、狼尾草屬(Pennisetum Rich.)、虉草屬(Phalaris L.)、針茅屬(Stipa L.)、藨草屬(Scirpus L.)、薹草屬(Carex L.)、水蔥屬[Schoenoplectus (Reichb.)Palla]、菖蒲屬、燈心草屬(Juncus L.)。即使在同一科內,不同屬的觀賞草應用的種類差別也很大。如在禾本科中應用最多的是芒屬,達到8個種(品種),狼尾草屬的數量次之,有7個種(品種),蒲葦屬應用的數量只有3種,其他屬的植物則較少。而木賊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燈心草科及香蒲科等各屬的植物應用均較少。
2.2 各樣點觀賞草應用數量
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各樣點觀賞草應用數量情況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雁塔南路和西安世博園樣點的觀賞草應用的種(品種)最多,有15種(品種)。其他應用數超過10種(品種)的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高陵區氣象站、西部芳香園、維蘭德小鎮和斗門鎮花園等。沒有超過10種(品種)的是高陵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灞橋生態濕地公園、曲江高速公路口和曲江池遺址公園。
2.3 觀賞草應用頻度
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各樣點觀賞草應用頻度(f值)調查統計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應用頻度高于50%的僅有5種(品種),分別是細葉芒、花葉蘆竹、細莖針茅、矮蒲葦和花葉芒,其中細葉芒的f值最高,屬于3級,僅占所有種(品種)的2.6%。大部分的觀賞草應用頻度低于50%,應用頻度低于50%的觀賞草占所有種(品種)的87.2%,其中頻度最低的占到了總數的48.7%。
2.4 觀賞草應用方式
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各樣點觀賞草應用方式調查統計結果見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11個樣點觀賞草的應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從簡單的孤植、叢植到與宿根、喬灌木、巖石等的搭配應用等都有出現。比較圖4應用次數多與少的分布,則片植>宿根搭配>水體搭配>叢植=花壇應用>巖石搭配>隔離帶>孤植>喬灌木搭配>地被。應用類型最多的是片植,有26種(次),其次是與宿根類的相互搭配應用。而觀賞草當作地被應用的方式較少,只有1種(次)。
3 小結與討論
從調查結果來看,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觀賞草應用最多的是禾本科植物,尤其是禾本科中的芒屬和狼尾草屬植物。世界上禾本科植物約有700屬11 000種[8],園藝學家從中選擇、培育出了大量優美的觀賞草。芒原產于中國,由于其優雅而美麗的花序、葉片及其冬季表現而出名,能夠用于大多數生境造園觀賞,并且芒由于其葉片具有豐富的多態性,目前世界上已經篩選出上百個園藝品種[6]。狼尾草屬植物也較多,其園藝品種也被不斷地開發出來;狼尾草又叫噴泉草,開花時期株型似噴泉狀,喜濕耐旱,故應用也較多。
西安地區的觀賞草種類總體應用上比較多,但是應用不均衡,大部分的應用僅局限在少數幾個地方。應用頻度超過50%的僅占所有種(品種)的12.9%。其中薹草類應用少,但薹草是一個種類眾多的屬,很多薹草都有優良的觀賞特性,如垂穗薹草、金葉薹草等。中國有500多種薹草[7],擁有眾多的資源可供開發利用。陳超等[14]認為,中國培育的本土觀賞草少,應用也比較局限。而陜西省本地擁有豐富的觀賞草資源,其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眾多;胡靜等[15]調查并評價了陜西省50種觀賞草資源;修娜等[16]對秦嶺的薹草資源進行了引種及應用比較,王軍利等[17]對秦嶺薹草(C. diplodon Nelmes)進行了引種試驗。黃土高原和秦巴山區的一些觀賞草都可以直接應用,如斑茅、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cea(L.)Beauv.]等,所以加強鄉土資源的開發也是很有必要的。
觀賞草纖細優雅的葉片、美麗多姿的花序,使得其成為一種良好的園林景觀材料,可以在各種環境下造園,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從西安地區觀賞草應用方式的調查結果來看,觀賞草已經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應用。由于觀賞草生長迅速、管理粗放、對水肥等的要求不高、能夠獨立成景,多用來進行片植,這樣可大大降低管理費用[18-20]。很多樣點將觀賞草與宿根花卉搭配應用,是因為在形態上,一般的宿根花卉其葉片呈卵圓形、圓形等,這與觀賞草狹長的葉片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二者的花期可以錯開,使得幾種不同的園林植物種植在同一地點后,在不同的時間均有花葉并存,這樣能產生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效果,可使觀賞草與宿根花卉相得益彰,相互補充,提升園林綠化的觀賞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觀賞草用作地被的最少,只有1種(次);實際上觀賞草用作地被有著很大的拓展空間,很多薹草屬、羊茅屬植物以及鴨茅(Dactylis glomerata L.)、粟草(Milium effusum L.)等冷季型觀賞草都是良好的可以當做地被的植物,它們四季常綠,均有出色的觀賞效果。
觀賞草作為一種新興的園林景觀材料,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并且培育出了許多優良的品種。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進展及城市綠化美化建設的需求,觀賞草這種生長迅速、管理簡便的園林景觀材料將會得到廣大市民的充分認可,應用也會越來越多,而且在應用方式上也會多種多樣。西安市北面是廣袤的黃土高原,南面是巍峨的秦嶺,均分布有眾多觀賞性良好的觀賞草資源。因此,適度開發本地優良的觀賞草,鼓勵應用鄉土資源,將是提升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任全進,白春平,蒲振祥,等.江蘇地區觀賞草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7,26(1):22-24.
[2] (美)蘭 茜J 奧德諾.觀賞草及其景觀配置[M].劉建秀,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3] 趙 巖,戚海峰,張志國.山東省主要野生觀賞草資源及其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1):263-265.
[4] 李秀玲,劉 君,楊志民.九種觀賞草在南京地區的適應性評價[J].中國草地學報,2010,32(3):76-81,87.
[5] 宋曉青.觀賞草園林應用模式研究[J].北方園藝,2011(23):85-88.
[6] RICK D. The Encyclopedia of Grasses for Livable Landscapes[M].London:Timber Press,2007.
[7] DAI,L K,LIANG S J,ZHANG S R,et al. Flora of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10.
[8] CHEN S L,LI D Z,ZHU G H,et al. Flora of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
[9] 孫 杰.觀賞草日漸受關注[N].中國花卉報,2007-05-17(2).
[10] 馮廣平,包 琰,趙建平,等.秦漢上林苑植物圖考[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2.
[11] 宋希強,鐘云芳,張啟翔.淺析觀賞草在園林中的運用[J].中國園林,2004(3):32-35.
[12] ONDRA N J,著.金荷仙,林冬青,蔡寶珍,譯.觀賞草在美國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08(12):1-9.
[13] 陳 瑩,林 濤.廈門城市綠地中的觀賞草資源與配置應用[J].農學學報,2013,3(8):47-51.
[14] 陳 超,袁小環,楊學軍,等.觀賞草的研究概況和園林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9):135-143.
[15] 胡 靜,張延龍.陜西省主要觀賞草資源及其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6):105-112.
[16] 修 娜,吉文麗,張 楊.秦嶺野生薹草植物資源及坪用價值[J].草業科學,2011,28(7):1253-1258.
[17] 王軍利,崔延堂,李方民,等.野生草坪植物——秦嶺薹草的引種馴化初報[J].草業科學,2006,23(1):97-99.
[18] 武菊英.觀賞草為花園設計注入新的活力[J].中國花卉園藝,2003(15):34-35.
[19] 井 淥,劉 莉.觀賞草及其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19):3984-3987.
[20] 李玉霞,胡希軍,干 領.城市濕地公園觀賞草植物選擇及優化配置[J].北方園藝,2014(1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