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飛
(新疆煤田滅火工程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摘要:通過遙感測量可以實現對地質災害進行調查、預防以及實時監測等,并且能夠使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變得高效便捷;在地質災害中應用遙感測量技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本文著重對遙感測量在預防地質災害上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遙感測量;防地質災害;應用分析
引言:遙感是指所有遠程非接觸式檢測,狹窄的定義遙感應用于檢測儀器,不接觸目標,遠處記錄特性,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征的綜合性探測技術[1]。遙感測量技術在地質災害中的應用,使預防工作變得更加高效便捷;與傳統的地質災害預防技術相比,遙感測量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經濟直觀的優勢;所以在地質災害預防中得到廣泛應用。
1 地質災害的危害
在地球發展演化中,因為人類活動以及一些自然地質作用造預防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稱之地質災害。如今,地質災害發生的次數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加大而增多,給人類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傷害。地質災害通常有泥石流、塌方、山體滑坡等三類[2]。泥石流作為一種特殊洪流具有破壞性大、爆發性強的特點,盡管發生時間短,但是破壞力很大,來勢非常兇猛。甘肅舟曲在2010年突降大暴雨,產生的泥石流造成284人失蹤,1481人遇難。塌方現象通常發生于較陡的斜坡上,其土體擺脫母體滾動或掉落、堆積在坡腳下。我國黃土高原是極易發生塌方現象的地區,因為該地區土質松散、環境狀況特殊等因素造成。在建筑施工、地震等中都可能造成塌方現象[3]。在近些年,因為過度開采使用地下水,形成了地面塌陷現象,嚴重造成了群眾傷亡以及財產損失,也導致地質災害等級呈現上升趨勢。滑坡現象通常是因為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受雨水浸泡、沖刷等作用,呈現整體或部分順坡向下移動的自然災害,滑坡現象會嚴重危害工農業。
2. 遙感測量的概述
遙感測量,是指與目標對象不進行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在較遠的地方利用目標對象自身紅外線、可見光、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等進行感知,達到探測及識別目標對象的技術手段。其為比較高級的一種技術,遙感測量主要構成環節包括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處理等。遙感測量的原理包含以下幾方面:對于任何物體其自身具備光譜特性,即可以進行吸收、反射以及輻射光譜,即使同一個光譜區中,對于不同物體也會有不同的反映情況,以及同一物體于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由于不同的太陽光照射角度,也會形成不同的反射及吸收光譜,遙感測量其通過該類特性進行判斷不同物體,往往進行探測時經常采用紅光、紅外光、綠光三種光譜波段。
3 遙感測量在地質災害中的應用
3.1 遙感測量應用在地質災害調查中。通常一定的孕災背景導致地質災害的發生,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孕災背景主要是下面幾種:地面坡度、日降水量、地形巖石構造發育、地區平均年降水量、人類工程活動程度、物體密實度及堆積度、植被覆蓋率等[4]。對某個地區的降雨強度以及降水量可以通過遙感測量中專門的氣象衛星實施監測,全面系統的檢測地表物體以外,還能夠對地下淺層位置物體的特征通過遙感測量專門的微波及紅外波段進行捕捉獲取,在幾種地質災害孕災背景中,通過地面水文監測點以及氣象衛星可以很好地獲取日降水量以及年平均降水量,以及通過該地實際勘察資料和陸地資源衛星結合明確出其他幾種孕災背景,遙感測量應用于調查研究地質災害時,通過遙感測量調查研究地質災害孕災背景是其最基本的應用之一。對于區劃地質災害以及地質災害現狀調查,除了以個體形式如泥石流、崩塌及滑坡等災害表現外,通常還會以各種群體性形式災害表現,在遙感圖像上呈現時,這兩種表現形式在色調、形態、周圍背景以及影紋結構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利用遙感測量能夠很好地區分個體性和群體性災害行為,并且能夠很好的解讀得到相應災害形態、規模、孕育特征等。另外,地質災害遙感翻譯還能夠完成調查已發生地質災害點及地質災害隱患點,而且對這些災害規模、分布、成因等深入研究,可以很好地提供地質災害網絡監測相關資料,進而有效調查防治下一步的地質災害,對地質災害現狀能夠實現明確,進而相應的區劃能夠很好完成。
3.2 遙感測量應用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中。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中應用遙感測量,可以很好的發現存在潛在危險的地質災害點,進行全面治理潛在危險工程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對于突發性的重大災害,其危害都非常嚴重。因此對于非瞬時性爆發的災害,當它們在形成過程中如果及時進行監測預警,就能很好地減少災害損失,相對已經爆發的災害通過遙感測量進行實時監測,能夠為相關部門提供可靠依據作為決策參考。進行災害調查的前提下,危險等級相對較高地質災害區域需要重點監測預報,進而實施必要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人身安全問題。
3.3 遙感測量應用在地質災害評估中。每次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傷害,對于災害的破壞情況需要及時了解,對于災害造成的損失需要及時評估。通過遙感測量能夠對滑坡、泥石流、受損農田、堵塞河道坍塌房屋等進行快速的定位,以及利用遙感影像能夠很好地收集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等數據,可以很好的分類評估地形地貌災情,提供科學的災害脆弱性分析報告。我國對于地質災害評估研究中,對地震災害的研究相對較早,有較為完善的方法以及廣泛的實踐應用,而在其他災害方面相對薄弱一些。
結束語:總而言之,地質災害嚴重威脅著人們安全,其爆發范圍涉及面廣、危害性大、突發性強,因此能夠全面精確的進行調查、防范以及監測地質災害的技術至關重要,遙感測量使得地質災害工作變得高效、便捷化,通過遙感測量技術可以很好地進行預防地質災害,所以加強對遙感測量技術的進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隨著研究的逐漸加深,遙感測量技術應用于地質災害中的效果尤為顯著,當然這也是現代新技術發展的一種趨勢,遙感測量技術也間接的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紅, 張瑞. 簡析地質災害防治中遙感技術的應用[J]. 工業, 2016,14(2):00221-00221.
[2]張蕾. 衛星遙感資料在滑坡災害防御中的應用[J]. 氣象科技進展, 2013,5(S1):34-40.
[3]鐘頤, 余德清. 遙感在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及前景探討[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4, 15,(1):134-136.
[4]金國建. 無人機攝影測量在庫區地質災害安全檢查中的應用[J]. 工程技術:引文版, 2016,9(10):00259-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