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我國哈薩克族作家、文學翻譯家哈依夏·塔巴熱克所翻譯的哈薩克斯坦當代著名詩人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的詩集《遠飛的大雁》為研究對象來認識與了解哈薩克詩人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穆哈哈里詩歌朗朗上口,如歌謠般美麗押韻,比喻詼諧形象,趣味盎然,想象新奇大膽,風格柔韌,內容豐富,富有民族風情,淺顯樸素的語言中又不乏辨思和哲理??v觀詩人穆哈哈里《遠飛的大雁》全篇一百七十首詩,有的描寫詩人對詩歌的熱愛追尋,也有寫對祖國、對親人真摯奔放的感情,也有對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與同情。文章通過對其詩歌思想內容的分析歸納來走近與認識這個與詩歌孿生的詩人——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
關鍵詞: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 《遠飛的大雁》 哈薩克詩歌 詩人
一、引言
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1931-1976)哈薩克族,抒情詩人,出生在哈薩克阿拉木圖州納仁霍勒縣黑沼澤村。1941年12月,在一個陰沉沉的日子里,剛滿十歲的穆哈哈里與祖母、母親、還有鄉親們一起將自己親愛的父親送上了衛國戰爭戰火紛飛的戰場,后來,父親戰死于疆場。為了生計,他高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當過鄉蘇維埃的秘書,做過共青團的工作,當過教師、播音員,后來又在全國作協工作過。他的詩歌既繼承了民族浪漫主義文化的優良傳統,又吸納了當代其他各個優秀民族的文化精華,淺顯的語言中卻充滿著或高深或思辨的哲理。1976年因病去世。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后,全國作協出版了他的十四卷本詩集,1999年詩集《囑托》獲得國家文學獎。國家在他生活過的納仁霍勒縣建造了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紀念館。穆哈哈里不僅在哈薩克族人中家喻戶曉,他的詩歌也已經被翻譯成了許多國家的文字出版,許多詩歌被譜寫成了膾炙人口的歌曲。
二、穆哈哈里與他的詩歌
中國古代漢揚雄《法言·問神卷第五》說,“言為心聲,書為心畫”。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說,“風格即人格”,而當代波蘭現象學美學文藝理論家茵加登對于作者與作品的觀點為:一部文學作品的“產生可能是以作者很明確的體驗為條件的。作品的總的構建和它各種屬性的形成也可能有賴于其作者的心理屬性和才能,決定于他思想的類型和智慧。在這種情況下,作品也可能或明顯或不明顯地帶有作者個性的痕跡。照這個意思,它就‘表現了作者的個性?!惫_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明主主義詩人阿拜的詩歌理論中提出“詩人的人格是詩歌思想價值之根本所在,遠離功利,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這樣才能維護詩歌的尊嚴?!惫沤裰型獯朔N種足可見以作品觀人的觀點自有其道理與意義。本文所探討的詩人穆哈哈里的詩歌無疑與他的同族前輩阿拜的詩歌理論一致。從這里,我們可由“詩格”見“人格”。
對于大部分詩歌,我們需要從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等來入手去理解分析詩人及討論的文本,即我國古代先賢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而對于現在我們討論的這個為詩歌而生的哈薩克詩人,他能讓素未謀面的讀者從他的詩歌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感染,想去了解這個人,了解他所處的時代、他的生活狀態,了解他對大自然、對祖國、對黑沼澤、對他的阿吾勒所懷有的感情和他那寬廣的胸襟與個人魅力。他的詩歌就讓我們這樣慢慢的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有血有肉、豪情爽朗、從容不迫、個性鮮明的詩人形象。同時我們又從他的詩歌中,汲取不少生活的道理。在他的詩歌中,我們看到他對民族的命運,對祖國前途的思考與憂慮,也可以看到一個已經成熟了的詩人是如何榮辱不驚地對待生活中發生的一切的。
通過作品《遠飛的大雁》,可觀其思想情感與藝術特色:
(一)詩人的家國情懷
1.詩人筆下是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與親近。他寫了不少表達對生活的歌頌,對親人,對詩人所生活的阿吾勒,對祖國草原山川的熱愛。如在《我是大山的兒子》《草原上成群的駱駝》中表達他對山川草原的喜愛;《迷人的春天》中寫他對生活的美好的描寫與熱愛;《冬日旅途》是那樣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歌唱生活》四季是這樣的美麗,家國于他,不管是先進還是落后,優越還是殘酷,同樣深深的熱愛著:
讓我呼吸故鄉清新純潔的空氣,
讓我清潔心肺,還有斑駁污漬的靈魂。
面對嚴寒,我不會掩面逃避,
讓嚴寒來懲罰我吧,折磨我吧。
……
啊,暴風雪來吧!掀起來吧!
鉆進我的身體,鉆進我的內心,
啊,我的人兒,如果熱愛故鄉,
那么首先就該懷念她的嚴冬。
——《故鄉的嚴冬》
全詩寫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并道出詩人對自己內心干凈、靈魂純潔的要求,他讓自己遠離奸詐、骯臟,保持良心、堅貞和忠誠這些美好的品德。
他愛故鄉,熱愛著故鄉的一切,不管家鄉多么困苦,不管環境有多惡劣他的愛都能經受得住考驗。詩人更絕妙的能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
你濃密的秀發散發著醉人的芬芳,
散發著陽光,熱風和荒漠的芬芳。
親愛的人兒,讓我親吻你的秀發,
看一看能否讓我記起夢中的原野。
……
我沒有暗示你給予我一些饋贈,
我早已是一個落入愛情桎梏中的人。
我只是想親吻故鄉遼遠的土地,
親愛的,讓我親吻,親吻你的秀發。
——《姑娘的秀發》
對故鄉的思念,似乎也是詩人生活的一個常態。在先進輝煌的大城市,在病房被病痛折磨中的詩人還保留著他那不變的草原情懷,深深思念著他的故鄉黑沼澤。如《請原諒我,城市》
沒有什么災難,
沒有災難,我也因疲倦生病了。
故鄉那縷縷青煙,
是否能將我治愈?
仁慈的城市,
請原諒我,我如何是好?
讓我躺在故鄉大山的懷抱之中。
請原諒我,
我思念自己青青的草原。
2.他不但愛家鄉,也熱愛養育自己的哈薩克民族。且看《先輩們,感謝你們》:
在憂傷的時刻,我尋覓著你,
尋覓著,崇拜著你留下的歷史傳說,
我在困惑中再生,幡然悔悟。
今天,我執筆用親愛的母語,
書寫整個民族的歷史。
3.詩人對家人的思念與懷念則常常是巧妙地借生活片段來寫。想念父親的時候,卻不小心惹得祖父也紅了眼。
你說呀,爺爺,是否念過我的父親?
你是否曾經為他講述人生哲理?
噢,爺爺,你這算什么?這不行,
你怎么能允許自己老淚縱橫!
你別讓我看見淚水,我不會怯懦,
父親死了,還有我,犯什么愁!
也讓我像父親那樣吸一撮鼻煙,
拿來吧,你的鼻煙確實不錯。
生活處處都可以是詩,詩也確是詩人穆哈哈里的生活。一塊潔白的蓋頭,都不禁想念自己親愛的祖母。
祖母,你依然與我在一起,
我從來就不認為你已仙逝,
每當我看見那些戴著潔白蓋頭的老太太,
我就在潔白蓋頭下找尋你。
(二)詩人寫作中的生活哲理
哈薩克諺語有云:駿馬與詩歌是哈薩克民族的一雙翅膀。這一特性在詩人穆哈哈里身上當然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穆哈哈里在哈薩克民族中被稱為——與詩歌孿生的詩人。其有詩名曰《我與詩歌孿生》:
詩歌將與我一起度過一生,
我不停頓地編織地毯撿拾鮮花。
我會變成朵朵白云落在山巔,
我會變成天空俯視茫茫大地,
詩歌將與我一起度過一生。
……
我將燃燒,否則我死不瞑目,
還沒有成為雨水落下,我怎么能變得陰沉?
只要語言尚在,心臟還在跳動就不罷手,
詩歌就這樣與我度過一生。
不少篇章都透露出詩人對詩歌的極度熱愛。若說詩歌是內扎米筆下“像一片晨光把寰宇映照”的明月仙子雷莉,那么詩人穆哈哈里就絕對可以是“一只蠟燭把自己燃燒”般的火焰麥吉儂。是家鄉的山水養育了他。上節講到他在對詩歌的追尋中,對祖國山河,廣袤世界,家鄉人民的熱愛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那么誰又否認不是這壯麗的大自然、阿吾勒的人民給了他無限的靈感呢?詩人因此也有著強烈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角落》)。他的詩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日常瑣事都有提到,可以說詩人在用一生來追尋著詩歌,但是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地作詩。詩人也有著他自己的一套原則——拒絕落入歌功頌德之俗套,并為此呈現出深深的擔憂:
我們這是怎么了?
詩歌為什么變得如此廉價?
沒有祝福言辭,仿佛就不過癮。
沒有什么大礙,
讓那眾多的詩歌工廠停工吧!
它們生產出的廉價詩歌成堆。
詩人的言辭曾經比黃金還要珍貴,
如今為何變得如此廉價,兄弟們?
但愿我們不要變成巫師吧,
不論是誰都會寫給他符咒。
——《拒絕媚俗》
穆哈哈里對詩歌的一腔熱忱和追尋終使他有了不小的名氣。但是這并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多少改變,捉襟見肘的日子照舊。從整個詩集中能看出詩人數次被病魔纏身,被困病房,這使他生活更加拮據。真正的詩人、偉大的詩人怎么能不歌唱,即便是重病臥床,詩人也不會停止思考,他也一定會吐露自己的肺腑之言。1976年,他在住院治療期間,有時一天竟能寫出6、7首詩。這一時期他的詩歌總計約兩萬多行。比如《致醫生》《不,醫生!》《致監測儀》等。
詩人對病魔痛恨,對病房痛恨,令他更加害怕的是被疾病纏繞的身體,怕被奪走青春就讓他丟失了對詩歌創作的靈感——作詩,本就不易。在《我的目的》《他們哪兒會知道》《詩歌的旅途》中,詩人寫出學詩的艱難,需要激情,需要實踐?!对娙说膱砸恪分?,表達詩人身體可以腐朽,詩歌卻能永垂的觀念。
當然不只有聞者傷心之事,詩人的生活也是趣意盎然。在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暴跳如雷》有這樣有趣的生活片段的描寫:
對我的小駝羔來說,自由第一
孩子的媽,松開她吧,讓嫩柳自由地成長,
讓她自由地呼吸,沐浴陽光。
你瞧,她在掙扎,她想起身,
那顆小小的心靈在堅定地抗拒。
歷經世事滄桑的詩人,對早夭的女兒思念寫下了不少詩章——《致瑪依古麗》《再致瑪依古麗》《三致瑪依古麗》,對于死亡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似乎“死”對于哈薩克民族來說從來都是從容不迫的。哈依夏·塔巴熱克中篇小說《魂在人間》中這樣寫到:“命中注定的死期”,是必然要降臨的日子,無須害怕或者慌張,體現出哈薩克人民開朗、無畏和豁達的民族特性。在《別嘆氣》。《隨緣》中,顯現詩人灑脫、隨性的心?!睹鎸γ\》是不屈服?!赌怪俱憽吩娙说臒崆楹每停洶苍數纳?,詩人的家庭成員,詩人的故鄉,生活過的地方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
生活不止有詩意和遠方,詩人愛著存在的一切,無論陰晴圓缺,帶有濃厚的思辨色彩。穆哈哈里不止一次的表達這樣的觀點。
“我度過了幽黑的夜晚,才迎來燦爛的黎明。如果沒有幽幽的黑色,我無法悟出潔白的真諦”(《黑色的魅力》),即使圣人也有犯錯的時候。他欣慰地看待和諧美好的東西。
詩人對自己皺紋的看法也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他可以很詩意化的說,“那不是皺紋,這些橫七豎八的印記,是你飛走后留在心間的悲傷。”“我的皺紋確實已經多了起來,你要嬉笑我有什么辦法,由你去吧!我的夏天已經離我漸漸遠去,我的美人,你該接受慷慨的秋天?!薄安灰n予我滿滿當當的幸福,我會自由自在地親吻它然后厭倦?!?/p>
詩人穆哈哈里的詩歌無疑是很優秀也不乏詼諧有趣成分的,如《致艾布德勒達》:
你不安地拄著拐杖坐在那里,
恰似暴怒的俄羅斯格羅茲尼皇帝。
你說起話來,
猶如狂暴吼叫的一峰公駝,
猶如受傷的戰士一瘸一拐,
你任何時候都忙得不可開交,
你總是在與詩歌中的虛偽拼搏。
《四十年代的搖籃曲》《請你記住我》《赤腳姑娘》等讀起來都是如歌謠般的生動?!度棠停^續忍耐》儼然一勵志歌曲!
在筆者看來,《我愛你》《我的小太陽》《深深的思念》等都是能夠讓讀者競相傳誦并深深陶醉其中的經典詩歌。
(三)詩人對女性由衷的贊美
一個優秀的詩人是一個能敏銳的感知萬物的人,能感受周圍的一切并以詩人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欣賞。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平等自古就有,而詩人能夠把女性放到一個較高的位置上來由衷地尊重、贊美、歌頌、欣賞她們,并感謝她們對社會對祖國做出的貢獻。
你們每個人都變得如此美麗動人,就算有人厭煩,你也不會放棄,就算有人愛你,你也不會過去。都說女人比男人要多,哎呀,哎呀,女人再多也無妨。女人是一種美麗,是一種美麗,對我們來說,美麗永遠不嫌多。(《女人們》)
三、結語
如他所期盼的那樣,他的詩歌被翻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出版,許多詩歌也被譜寫成了膾炙人口的歌曲流傳至今,在哈薩克人的集會上、婚禮上,在田野、在山區、在牧場、在教室,朗誦他的詩歌,成為了一道永恒而又亮麗的風景線。這毫無疑問為哈薩克詩壇增添了濃重的一筆亮色。
這就是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一個激情彭拜,擁有強烈民族責任感,坦蕩博愛,關心環境,身體孱弱卻又用生命才書寫詩歌的優秀詩人!
感謝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為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穆哈哈里·瑪哈泰耶夫.遠飛的大雁[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
[2]張振輝.羅曼·英加登:作者、讀者與作品的關系[J].文藝報,2012-6-13.
(煙龍妹 新疆伊寧 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835000)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