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漢 章芳 孫雷 徐麗
[摘要]目的觀察腦卒中病因宣教對初發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90例初發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康復訓練,根據入院后宣教方案的不同再分為A組與B組,A組進行相關中西醫專業知識系統宣教,B組進行基本知識簡單宣教,觀察兩組患者焦慮、自尊及抑郁評分(SAS、SES、SDS),生存質量調查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OOH)。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ES以及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A組SAS、SES以及SDS評分均優于B組(P<0.05)。而GQOLI評分方面,A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因子及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優于B組(P<0.05)。結論對初發腦卒中患者進行中西醫病因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及腦卒中后抑郁狀態,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病因宣教;初發腦卒中;生存質量;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16x(2017)D3-0225-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3.24
腦卒中是腦血管疾病較常見的一類,由于該病病程進展快,病情兇險,如治療不及時、有效,則患者預后極差,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目前研究指出,腦卒中的臨床發病與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密切相關。本文通過對90例初發腦卒中患者予以不同腦卒中病因宣教方式,發現患者的生存質量及腦卒中后抑郁改善結果不同,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90例,其中女36例,男54例,年齡38~84歲,平均(62.53±12.21)歲。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神經病學》對腦卒中的診斷標準;(2)首發腦卒中的患者;(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5分;(4)發病14d內住院的患者。排除標準:(1)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期的患者;(2)有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等精神疾病的患者;(3)合并嚴重疾?。ㄈ鐞盒阅[瘤等)的患者。90例初發腦卒中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康復訓練,根據宣教方式的不同分為A、B兩組各45例,其中A組進行相關中西醫專業知識系統宣教,B組進行基本知識簡單宣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首先為所有患者建立個人檔案,便于統一管理和跟蹤隨訪。A組患者接受中西醫專業知識系統宣教。健康教育方式包括:(1)介紹腦卒中相關知識以及高危因素,包括:每2周舉辦1次健康講座,集中講解相關健康知識;對患者進行運動、藥膳指導;向患者發放自我監測記錄表等。(2)心理教育:指導患者家屬與患者多交流溝通,通過尊重、安慰、表揚等方式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患者間相互交流、學習、進步,消除不良心理情緒,促進患者康復。(3)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語言功能鍛煉,講解鍛煉的重要性,幫助患者翻身、下床等,督促患者進行日常活動。(4)培養遵醫行為:定期對患者進行血壓、血糖、血脂等復查,叮囑患者按時服藥,規律生活,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遵醫囑意識。初發腦卒中患者組織成一個團體,集中進行學習和運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非藥物治療成為可能。且中醫的藥膳治療和傳統的運動療法能有效地協助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水平,改變吸煙、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中西醫專業知識系統宣教的技術關鍵是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辨證分析,給予藥膳治療、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以及運動鍛煉,實行以人為中心,長期、連續性的管理。B組進行基本知識簡單宣教。
觀察指標:(1)觀察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自尊及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尊及抑郁評分量表(SAS、SES、SDS)進行評估,焦慮、自尊以及抑郁程度與得分成正比;(2)生存質量調查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該量表包含四個緯度(即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與一個總體生活質量因子。其中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版中文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自尊及抑郁評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ES以及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A組患者SAS、SES以及SDS評分均優于B組(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干預結果比較(GQOLI評分):A組患者干預后,其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總體生活質量因子評分及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B組(P<0.05),見表3。
3討論
腦卒中屬于腦部局部血液循環異常疾病,研究指出,其發病與高血壓病、吸煙與酗酒、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冠心病、肥胖、血脂代謝紊亂、血液流變學紊亂、年齡和性別相關。目前,控制血壓以及溶栓治療等是臨床上治療腦卒中的常見方案。但是,一旦出現腦卒中,即使抓住手術時機,患者的預后仍較差,致殘率及死亡率仍然較高。并且即使救治成功的患者,多數患者在術后也會出現一定的后遺癥,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家庭負擔,影響其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相比于臨床治療,有效預防腦卒中顯得更為重要。另外,老年人群由于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故在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中占據多數,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其發病率不斷攀升,已成為一個沉重的社會負擔。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引起我國居民死亡原因中,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排第一位。
本研究將90例初發腦卒中患者分為兩組,A組進行相關中西醫專業知識系統宣教,B組進行基本知識簡單宣教。與傳統的健康宣教相比,中西醫專業知識系統宣教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1)由單一的藥物治療向中西醫健康教育、藥物治療、藥膳、運動指導一體化的治療模式轉變。(2)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推廣中醫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開創了腦卒中治療的新領域。(3)通過集體運動、集中授課等形式,促進病友之間的交流,使患者更樂于接受運動療法,并長期遵醫囑執行。而主管醫師對患者個性化的用藥指導則增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患者對醫師的信任感,可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大大提高。(4)腦卒中的發病與病程進展和病人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通過加強健康宣教,糾正其不良生活方式,不僅可有效地改善預后,阻礙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通過家庭訪視,個性化干預該患者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使其對本病的防治意識明顯增強,從而督促患者遵醫囑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日后的生活質量等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建立完善的家庭支持體系,使患者得到關心和精神支持,有利于其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治療療效。本研究以患者心理情緒及自尊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干預對患者焦慮、自尊和抑郁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ES以及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SES以及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對初發腦卒中患者進行腦卒中病因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及自尊情況,能夠提高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