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了解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的生存環境基礎上,對其發展過程進行簡單梳理并進行思考,提出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民國;油畫;民族化
一、民國油畫發展過程
上世紀20世紀早期的現代藝術思潮,姿態最開放、接受得最完整的是上海的美術界。如陳丹青所言,民國油畫史就是民國年間的上海油畫史。作為最大最繁忙的交通口岸,上海不僅在商業上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文化與藝術的對外交流上也占盡風頭。東西學成的藝術家們歸國之后,迅速匯入上海現代藝術的進程中。除繪畫作品外,藝術家們同時也成立了美術學院與藝術社團,進而掀起現代藝術的新思潮。他們或是在學校里教授學生,比如李叔同、陳抱一就是美術學校最優秀的教師。或是在社會上成立藝術社團,如30年代早期由倪貽德和龐薰等10位現代派畫家們成立的“決瀾社”,就喊出了“我們要用新的技法來表現新時代的精神”的口號。這個口號,與當時歐洲未來主義學派所發表的《未來主義畫家宣言》里“開創繪畫新時代”的精神一脈相承,遙相呼應。
從民國初年到30年代末中日戰爭爆發前的這短短30年內,民國新油畫的氣象實在是生動又活潑,在全國形成一股銳不可擋的熱潮。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徐悲鴻創辦的國立北平藝專和林風眠創辦的杭州國立藝專三大美院,在20世紀末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培養出大批或學院或前衛的新美術學子。在這三大院校中,最具前衛意識的無疑是林風眠的杭州藝專,這所藝專被稱為“地道的法國派”,因為校長林風眠的藝術主張與教學態度是完全開放的,他鼓勵學生們質疑傳統,要從不同的角度、以個人的方式去思考藝術的問題,并包容他們自然流露的天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自覺精神。有了這樣一片思想的肥沃凈土,學生中最后才終于產生出如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享譽世界的大師級的繪畫人物。民國時期的油畫發展可謂如火如荼,包括在民族化探索的道路上也是越發的深入。如徐悲鴻在他的作品中就十分重視將中國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如他的油畫名作《愚公移山》,其創作素材無疑來源于中國古代故事愚公移山,油畫中愚公的形象不正是幾千年中國人民堅韌毅力的代表嗎?而《放下你的鞭子》則是1939年創作的抗日題材畫作,在這幅作品中,徐悲鴻以誠摯的畫筆,把女主角手持紅綢、翩翩起舞的姿態,以及群眾圍觀看戲的心態都細膩地描繪出來,無疑體現了當時抗戰大背景下,全民齊心協力共同抗戰的時代精神。因此,可以說,中國油畫家在創作的時候,都已經自覺的將中國傳統文化氣息融入到了畫作中,甚至是在用筆的技法上,畫家都已經在嘗試汲取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技法,在完成寫實的前提下,寄予作品更深的意蘊,滲透更多的民族色彩。
二、對油畫民族化發展的理性思考
首先,油畫民族化同時也要兼容并蓄。在開放的時代下,各種藝術形式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并在此基礎上獲得同時的發展與提升。因此,我們在提倡“油畫民族化”的同時也必須做到“油畫兼容并蓄”,既要吸收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有益成分,同時也要吸收借鑒西方油畫創作的先進經驗。事實上,兼容并蓄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而那種將“民族化”視作割斷中西方油畫關系的做法恰恰是“偽民族化”的做法。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中國油畫創作理應具有更加開放的視野,“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加強中外油畫創作交流,吸收傳統藝術以及西方藝術的一切有益成果,把真正具有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高質量油畫作品展現給世人。
其次,以民族化為基礎推進油畫創作的和諧發展。“油畫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不宜過分解讀,更不應該對此進行曲解。我們應倡導科學合理的油畫創作發展路徑。而所謂的以民族化為基礎推進油畫創作的和諧發展,就是要求油畫作品回歸到自身應具有的感情要素和精神內核,以飽滿的熱情歌頌時代、歌頌生活、歌頌民族旋律,充分表達畫作者對民族精神的積極領悟,并通過油畫作品的藝術張力將其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油畫民族化也不是要達到“整齊劃一”,而是以民族化為基礎的多元化發展,在展現西方油畫技法的同時結合不同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意蘊豐富的作品來,從而達到中國油畫創作百花齊放的目的。
最后,“油畫民族化”應注重文化的傳承。任何藝術形式都極少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經歷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傳承,才形式今天多種多樣但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藝術世界。這一點對于我國的油畫創作發展來說也同樣如此。如前所述,我國的油畫起源與西方油畫有著密切聯系,與此同時,油畫在我國的創作和發展又同時融入了相當多的民族風格。因此,從傳承上說,中國油畫的民族化并非是一個要割斷與前面的聯系而獨立發展的過程,相反,它應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的過程和薪火相傳的過程。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油畫民族化更應把這種傳承繼續發揚下去。
三、結語
中國油畫發展到今天,“民族化”仍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關系著油畫這門源自西方的藝術能否被我們吸收和借鑒,能否被中國的觀眾所接受和喜愛,關系著這門藝術能否被中國傳統文化所發揚和豐富,成為表現民族思想、情感和審美的藝術載體。我們應堅持以學習西方油畫各流派精華與中國民族藝術相融合的方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創作道路,這也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的唯一出路。
作者簡介:徐澤(1973.11-),男,漢族,四川邛崍人。學歷:本科。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水彩、美術教育。單位: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