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要:隨著農村建設不斷深入發展,傳統農業在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小規模、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求,農民群眾渴望從繁重的農業勞作中解脫出來,但是農民群眾又顧慮失去土地該如何生存,由此導致了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探尋最佳的解決對策。該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問題,提出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流轉機制;土地承包權;土地經營權
馬 燕. 山東平邑縣農村土地流轉中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4):6.
多年以來,山東省平邑縣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把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作為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遏制耕地拋荒的重要舉措來抓。在全縣上下,形成共識,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不斷推進地縣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并依托縣、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村土地流轉信息員,為全縣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指導和服務。
一、農村土地流轉存在問題
1、土地流轉機制不夠完善,限制了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
一是機構設置弱。雖然全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工作體系,但無定編定崗,無專職工作人員,土地流轉工作涉及面大,工作量也大,需要專門部門來承擔具體的工作。目前大都由經管干部在兼職,經管工作本身工作量就大,經管干部精力有限,很難兼顧周到。
二是當前土地流轉市場化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1]。往往出現農民有意流轉土地可找不到合適的流轉受讓方,而需要發展規模經營的流轉受讓方的卻找不到合適的土地進行流轉,限制了農村土地流轉的規模和效益。
2、流轉行為不夠規范,制造了農村土地流轉風險
主要表現在:一是仍有多數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只有口頭約定,沒有書面合同。二是有些土地流轉不按全縣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來簽訂合同,合同當中一些條款不明確,有的甚至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沖突。從而導致集體或農戶的利益受損,或造成土地流轉雙方的糾紛,制造了農村土地流轉風險。此外,農村承包地糾紛,阻礙了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及在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中,一些村組工作沒到位,導致一些農戶之間出現承包地糾紛,而承包地一旦出現糾紛,則無人愿意流轉,從而阻礙了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
3、農民基于土地情結和征地效益,不愿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
土地對農民來說,同時具有經濟功能、保障功能和就業功能。土地能滿足農民的衣食住行、養老、醫療、婚喪嫁娶、子女教育等,幾乎承擔了應由國家和社會承擔的所有保障職能。農村社會保障機制的缺失,使農民生存發展始終存在不穩定的因素,農地流轉風險和機會成本加大,除非農民能夠找到獲取更高收益并且較為穩定的非農就業崗位,否則農民不會輕易出讓保護自己的最后一道屏障。盡管務工經商收入高,但有風險,擔心自己經商辦企業虧本、外出打工受騙,明知種田效益低,但覺得飯碗有保障,不會餓死,不愿轉出土地出外務工經商。有的雖外出務工但仍不放棄土地,擔心失業又失地,生活沒保障。有些村面臨著征地,農戶的承包田被征用,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土地補償費、勞力安置費和青苗補償費,農戶怕轉出土地后,會引起補償費糾紛,讓別人拿走,因此雖然自己不大愿意種田,還是不愿轉出土地。
二、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
1、繼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各類支農項目優先扶持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專業大戶、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基地等規模經營主體[2]。規模經營主體優先承擔財政、農綜、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安排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科技示范園縣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測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種、新技術應用推廣等各級基建類和財政專項補助項目。
2、加強宣傳引導的工作力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宣傳,向農民講清農村土地流轉的優越性,讓農民懂得土地流轉不會動搖家庭承包經營,讓他們打消對農村土地流轉的顧慮,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土地流轉。通過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讓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放心地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同時通過這項工作,解決二輪延包留下的矛盾糾紛后遺癥,給農村土地流轉創造有利條件[3]。
3、加強土地流轉服務管理,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進一步加強健全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提升信息搜集發布、法規政策咨詢、合同審查備案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功能。引導土地流轉雙方簽訂規范的流轉書面合同,確保土地流轉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4]。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和信息發布制度,推進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平臺,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縮小城鄉差別。建立和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濟、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養老保險等制度,提高保障標準、擴大保障范圍,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為土地流轉提供配套性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1] 羅夫永. 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
[2] 吳 玲,周思山,周 沖. 發達國家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 宿州學院學報,2012(01).
[3] 吳德慧. 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建設的理論依據和制約因素[J]. 黑龍江史志,2010(07).
[4] 段付明,張富斌. 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安陽縣加快土地流轉推行土地規模經營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 河南農業,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