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印度電影界扛把子阿米爾·汗又出了部逆天神作,寶萊塢又給了國產電影一記狠狠的大背跨——《摔跤吧!爸爸》全球口碑已經炸裂好幾輪,不僅在印度創下單日票房紀錄,還一度在IMDB評分達9.2!這是什么概念?IMDB世界影片排行榜前二評分都是9.2,分別是《肖申克的救贖》和《教父1》。《摔跤吧,爸爸》IMDB至今還保持著8.8分這一古今中外一致高分,直接封神年度口碑第一片。
在長達140分鐘的觀影過程中,一生放蕩不羈淚點低的我100分鐘都熱淚盈眶。在一個庸片當道,面癱橫行之所,居然能欣賞到第三世界國家這樣一部純粹而精湛,高潮迭起的神作,我不禁想問,印度電影的中文譯名為何一貫清奇,傻缺?這些奇葩譯制的印度片名背后,流露出中國電影人始終帶著一種傲慢和有色眼光,夜郎自大般地目送鄰國電影工業的崛起。
如果說《三傻大鬧寶萊塢》震撼了中國觀眾的心靈,《機器人之戀》震撼了中國觀眾的視聽,那么這部連在巴基斯坦放映時,觀眾都禁不住在印度國歌響起時全體起立的影片,到底給國產電影上了哪幾節課?中國電影該向這位碾壓國產片一般存在的鄰居學點什么?
“印度良心”除了顏值還承擔了什么?
有人拍電影是為了撈錢,有人拍電影是為了良心。“寶萊塢吳彥祖+印度白巖松”阿米爾·汗顯然屬于后者。
稱阿米爾·汗為現象級影星,不足以表明他在印度民眾心中的地位。被《時代周刊》評價為“印度良心”的汗叔擁有華仔、湯哥一般的顏值,但他身上承載的東西遠比顏值要多得多。俗話說,阿米爾·汗出品必屬精品,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有改變國家的力量,他憑一己之力使印度電影前進30年。汗叔還以主持人身份鐵肩擔道義,成功促成國會兒童保護法案的通過。試問有幾個演員擁有這樣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他的《三傻》直面填鴨式教育,《我的個神啊》展示宗教社會弊端,《摔跤吧》為印度女性發聲,這其實不就是:關注三農、關注教育、關注公平公正……言及此,深切懷念那些曾拍出《霸王別姬》和《活著》的中國導演。
他還是“演員的良心”。51歲的汗叔沒用任何特效和替身,實力演繹了男主19歲、29歲、55歲三個跨度的人生。問他為什么展示身材不用道具不塞硅膠,他說:“作為演員,那不好。只有真正成為一個胖子,才能體會到胖子的感受。”由儉入奢易,由胖變瘦難,用星爺的話講,這就是演員的自我修養。哦,原來演員是一份值得敬畏的職業。
阿米爾·汗不只是個演員,更是精神領袖,是真正的國寶。如果說他是印度的良心,他又何嘗不是這個時代的良心。
中國電影人有想過,要去改變世界嗎?
電影沒有義務去改變一個社會,但有些電影人義無反顧擔起了這份責任。因此我尊敬這樣一部電影,尊敬每一位有社會責任感、有國際視野的印度電影人。
阿米爾·汗曾說:“生而為人,我更關心我祖國的現狀以及我同胞的處境。”印度被幾乎所有旅行指南列入“最不適宜女性的地區”。印度女人除了是行走的子宮,就是行走的廚房,整個國家童婚比例高達47%,包辦婚姻,扼殺女嬰盛行,每小時都有女孩因嫁妝而死。女性想跟男性在同一個舞臺上競爭,簡直是天方夜譚。影片探討了深刻的社會問題,以藝術影響和改變世界,并且承擔著在男尊女卑的印度被禁播的風險,充滿了人文關懷。
那么我們的電影人有想過,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嗎?偌大一個中國,居然沒有一部商業片對社會有如此深切的關懷。當我們為《人民的名義》叫好時,印度早已用《自殺現場直播》《芭薩提的顏色》揭示底層的痛苦,警告沉睡的社會。請問中國電影票房前二的《美人魚》和《捉妖記》為社會承擔了怎樣的責任?又向世界輸出了什么價值?
電影是一個民族的面孔,是價值的輸出
當國人懷著優越感諷印度曰“阿三”時,一個文化巨人正在我們身邊慢慢崛起。如果不計入匯率因素,印度電影從自主生態、觀影人數,到市場規模等方面都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它們不但在本土打敗了好萊塢,其豐厚的海外收入也遠超我國電影。
印度電影經常占據北美外語片票房前10位的半壁江山,正在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讓全世界見識了印度的特效和實力。同為特效大片,不久前我國海外上映的張藝謀巨制《長城》票房只有《巴霍巴利王2》的四分之一。在“摳像數字明星”一邊片酬上億一邊表演面癱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用光影藝術喚醒真正的女權意識了。在電影這件事情上,我們根本沒資格叫印度“阿三”。
在寶萊塢已達到世界電影產業頂尖水平時,中國電影人還在以當年地產商買地的勁頭囤積IP。在國產電影市場急速膨脹的近十年里,既沒有誕生一部光耀影史的代表作,也沒有向世界輸出過任何價值觀。論腦洞,手撕鬼子不及人家一分;論質量,中國電影和印度電影之間還差100個韓國電影。
無論好萊塢還是寶萊塢,首先是故事以及背后的價值觀。沒有故事、情懷與價值觀,弄一堆面癱PPT那根本不是電影。藝術的內涵就是文化,只有能輸出價值觀的國家,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