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中的座椅是一類典型的承載了功能行、舒適性、審美性、文化性和制造成本等各種價值評價因素的設計產品。其中功能是產品存在并區分于其他類型設計產品的基礎,是促進設計產品品類豐富的來源,如座椅的功能是負載人體并由此區分于書架。舒適是人們對于產品使用需求所提出來的更高要求,是促進產品不斷創新更新換代的動力。審美是在實用需求以外,對人類接受視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達到的精神上對美的追求的滿足,設計之美由此產生。文化是人類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對周身事物賦予的獨特精神情感產生的結晶,而文化的流傳又作用于人們對產品產生新的情感。經濟性是商品社會中一切產品設計生產和使用中都離不開的價值權衡條件。這些因素在一件設計產品的價值衡量里面作為評價條件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
一、從功能使用上帶來的價值
(一)實用性價值
滿足實際使用功能是最根本的價值評價標準,座椅最本質的作用是供人休息坐躺,而桌子的用途則是放置物品。常見的板凳,馬扎在今天的眼光看來都不是太優秀的設計。但是作為一把凳子它們一直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正是因為它的價值體現在結實、不占空間、造價低廉、取材方便等人類需求上。隨著設計學科的不斷科學化,座椅的類型和功能都大大進步,但無論如何改變其特點和提升功能性,座椅滿足人們坐躺休息這一需求是不會改變的,沒有一把有產品價值椅子是為了不讓人坐上去的。所以設計產品必須要以其基礎功能性和使用目的為標準,這是設計產品價值評價的首要準則。
(二)適用性價值
基礎功能的定義了一件物品的原本性質,中國內斂大氣的雕花紅木座椅承載了千年來中國人的審美情懷,但用這樣一套堅硬的座椅作為電影院觀影廳中的位置則是不合適的。在不能最佳程度上滿足消費者體驗的情況下,設計產品的價值就無法體現。
(三)產品質量
除了三維空間內的設計外,產品的設計還要考慮到產品的功能和外觀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損耗。在對產品結構、材質、工藝的考量上要考慮到產品在預計的使用壽命內能否保質保量履行其功能。
二、從人性關懷和審美上帶來的價值
座椅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實用性,很大程度上還要考慮藝術性。在早先時期座椅造型幾乎是沒有審美要求的。席子是由蘆葦、竹篾編成的最古最原始的坐具,古人常“席地而坐”,造型價值也幾乎都停留在以實用性為先,形式適應功能的判斷上。唐宋以來,高型家具廣泛普及,人們對于座椅的要求開始轉向了造型審美,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家具文化成了中國古代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造型
雖然設計中的藝術性大都圍繞使用功能展開,但當我們走進家具市場有目的地選擇座椅時,第一感覺依然是選擇其美觀性,其次才是其舒適性、實用性和功能性。一套美觀大方的座椅不僅能夠帶給人愉悅的心情,也給座椅的擁有者塑造了一個有審美水平并且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形象,這是座椅在外觀上給人帶來的使用外的價值。
座椅直接與使用者的軀體相接觸,在形狀上必須與使用者的身形相適應。優秀的人體工程椅子在造型設計中充分研究了人的身體構造,設計出適合于人的形體尺寸、生理結構相匹配的座椅。例如座面的高度、深度、后背傾角恰當的椅子可解除人的疲勞感。
(二)觸覺
芬蘭設計師沙里寧設計的作品“胎椅”,在椅子上包上泡沫橡膠的外衣和靠墊,使用者坐在里面猶如在母體里面的嬰兒一般。這件作品的買點就是在觸覺這種生理感受下體現出來的。材料的質地和肌理決定了不同材質產品觸覺上的特殊感受。例如木材有自然地紋理、手感溫潤,帶給人溫暖的手感。鋼鐵材料易塑形,經久耐用。塑料及其合成材料因為其可塑性強,具有模擬各種材料質地的特點,但如果造型注塑不到位,在觸摸時因為材質造價低廉的原因,會給人帶來產品廉價的心理感受。
(三)情感
設計產品滿足人們舊有情感的心理需要時往往更容易激起舒適感與認同,中國人對于傳統的硬木結構,垂直方折的太師椅有強烈的文化認同情感。人們對于母體中胎兒所處的柔軟環境有所向往,所以無印良品的懶人沙發椅收到了廣泛熱烈而持久的好評。
三、從制造成本上體現的價值
如果說藝術性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感受決定了人們是否認可這一產品的話,那產品的價格則是人們是否選擇購買這一產品的決定性因素。
“價值設計”是價值工程在現代設計方法中的應用。它要求一方面進行功能分析,保證基本功能的同時去除多余功能來進行功能優化;另一方面是進行成本分析,降低產品的生產設計成本。越是精密的設計產品對設計師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領域就越寬,一個板凳和一個升降椅的設計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成本就完全不一樣,那么不同水平的設計師對于同一材質的不同處理也會有差別巨大的成效。
設計方案最終目的是投入生產,設計師若能夠憑借自身能力用合理的設計方式幫助生產商把生產成本降下來,那這一設計方案就是具有價值的。材料的經濟性包括材料的價格、材料的利用率及材料來源的豐富性。加工工藝性材料的加工工藝性直接影響到產品的生產。在達到一定的實用和審美的同時,造價更低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這是設計價值中必須納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四、從環境保護方面所體現的價值
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興起的綠色設計,又稱為生態設計,是一種新的設計價值觀的體現。它以綠色技術為原則,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和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的價值評價中我們還需要判斷設計選用的材料和選擇的工藝生產是否對環境有所影響,而不再是單純主觀地考慮設計方案本身的因素。
五、人文因素
在座椅造型設計中,人們對其選擇還看重于其設計所表現出的文化內涵和創新風格等設計理念的表達。紅藍椅是風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這款紅藍椅具有激進的純幾何形態。在形式上,是畫家蒙德里安作品《紅黃藍相間》的立體化翻譯。這一設計就是對荷蘭風格派的藝術主張加以宣揚的作品。
座椅的類型、數量、功能、形式、風格和制作水平都能夠反映一個國家與地區在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物質文明的水平以及歷史文化特征。
明式家具是中華家具文化中非常典型的代表。但是因為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人們更偏好于坐起來舒適的座椅如沙發,躺椅等柔軟的椅子。明式家具中的座椅遵循中國傳統禮儀需要行端坐正的觀念而打造的硬直的接觸面與線條,在現代座椅家具市場中并沒有像其他座椅一樣受到推廣。但是明式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審美中不可越過的典型代表,在現代室內對于明式家具的借鑒傳承時就別具價值。
六、結語
設計產品的價值評價最首要考慮造型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其次是座椅造型帶給人們審美體驗,最后是文化、環境等衍生價值。現代設計更具思想性、審美性,體現 “以人為本”的思想,但是設計價值不再單純以人為中心來進行設計評價。設計是一門綜合考量人文、藝術、人體工程,情感等各個方面來進行生產的學科,因此設計價值的評價也有了更豐富的角度,并在日后社會的發展中也可能會不斷有更多的需求與評價標準隨之出現。
在本文中提到的諸多價值判斷方面,日常的設計并不可能滿足全部。實際上滿足全部評價標準的設計座椅反而因為適應面太廣而毫無特色,而有其特點的設計產品只需要在眾多的評價標準中取其一兩點加以鉆研,審美或理念,取其一兩點將設計智慧發揮到極致。設計產品自身的特點與獨特性才是一件優秀設計能否使人為之買單的可取之處。
作者簡介:周寧,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