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
摘要:秸稈焚燒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量下降。該文通過兩個實例—以竹屑為培養基的竹蓀栽培技術和桑枝食用菌栽培技術來介紹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并介紹了杭州市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效,指出目前秸稈基料化利用的占比雖然不高,但為了將會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秸稈;基料化;食用菌栽培
李 宜. 浙江杭州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4):37.
一、秸稈禁燒
自2016年5月27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臺《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6年6月24日,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臺《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以來,全市積極貫徹落實省、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多措并舉、上下聯動,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并將其納入環境監管網格體系,使秸稈禁燒網格化巡查機制長效化、常態化、制度化。努力推進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工作,有效扼制了秸稈露地焚燒現象。
二、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
杭州市秸稈資源相當豐富,2015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產生量130萬噸、利用量115萬噸,利用率達86%以上。在農業生產上,秸稈可以粉碎還田用做有機肥,還可以用做飼料來喂養牛羊,淳安人民還將秸稈用做菌菇的培養基,栽培出桑木耳,有效地轉化了秸稈的使用價值,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以下就為大家詳細介紹秸稈利用“四化”中新技術—基料化。
1、以竹屑為培養基的竹蓀栽培技術
(1)案例
余杭區百丈鎮的農戶,利用廢棄的竹屑栽培出了營養價值極高的竹蓀。不僅使竹屑變廢為寶,同時也帶動了百丈鎮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2)工藝流程
首先將廢竹屑過篩,挑去大塊及鋒利的竹塊;然后噴0.3%石灰水,保持水分在70%左右;最后,撒一些尿素和石膏粉進行自然發酵。在料堆溫度達到60℃時進行第一次翻料,隨后每隔10天左右進行1 次。
將發酵好的竹屑按原種配方(竹屑80%,棉子殼8%,麩皮10%,碳酸鈣1%,糖1%),攪拌均勻。在早春,溫度達到15℃以上,開始接種。并覆土3-5 cm,以便保濕和產生菌素。如果溫度適宜,1個月覆土中產生菌索,2個月出現菌蕾,3個月左右就可采收。竹蓀生長的土壤不能有任何農藥殘留,整個培養過程中也不用添加任何農藥或化肥,所以竹蓀是當之無愧的有機天然食品,市場上售價可達500多元一公斤。
2、桑枝食用菌栽培技術
(1)案例
桑枝條是栽桑養蠶的主要副產物之一,也是秸稈資源之一,其產量約占桑園生物量的60%。利用桑枝條栽培食用菌具有適應性強、農藥殘留低以及成本低等優勢。
(2)工藝流程
桑枝的粉碎與桑木屑的軟化。將桑木屑通過發酵流程進行軟化。自然發酵:將粉碎的桑木屑直接堆放在室外3-5月,經過日曬雨淋進行發酵。化學發酵:使用石灰水將桑木屑淋透,并覆膜放置10-20天。
拌料。首先,把桑木屑與輔料分層平攤在水泥地面上,并將石灰粉與微量元素混入水池,拌勻后噴灑在料面上,同時要對料面進行深翻,通常要噴灑 2-3次;然后進行拌料,通常需要進行2次,保持培養料中水分達到65%左右即可,以手捏料指縫有水但不滴落為宜;最后進行收堆。
裝袋??梢苑謨煞N:有機器裝袋、人工裝袋,常用的為人工裝袋。本過程中要注意料帶的松緊,以手捏有彈性感為宜,料帶規格為24 cm×44 cm,裝濕料3.0-3.25 kg。然后加上套環,并用橡皮筋降膜均勻地套在套環上,進行密封。
培養。對拌料進行培養前,要對培養室進行殺蟲、滅菌,避免滋生其他雜菌,影響養料質量。將準備好的菌袋及時移送培養室,并合理排放。具體要根據氣溫進行合理調整,可以避免高溫燒死菌種。培養室要遮光,干燥,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下,通風良好,確保菌袋能在最適宜的環境下培養。培養5-10天,要認真查看菌袋,檢查有無雜菌感染,如果出現,要及時清除,并采取滅菌處理。
出菇管理。菌袋菌絲長滿后便可移到出菇室出菇。出菇室根據不同的品種保持相應的溫濕度、空氣、光線等,并及時采收整理,包裝上市。收益計算:1 kg桑枝可產黑木耳1.5-1.8 kg,曬干木耳0.1 5-0.18 kg;1畝成齡桑園產干桑條500 kg,產干木耳80-95 kg,可增加收入1.12-1.33萬元。
三、杭州秸稈綜合利用成績及基料化利用發展展望
自2014年浙江省出臺 《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 以來,杭州市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已經卓有成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6年統計,杭州市農作物秸稈產生量125.88萬噸、利用量115.41萬噸、利用率達91.68%以上。其中,秸稈肥料化利用86.63萬噸,占74.42%,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蕭山區農作物秸稈可收集資源量24.68萬噸,利用秸稈量23.48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5.14%,超額完成95%的目標任務。秸稈能源化利用占4.8%,秸稈飼料化利用占17.04%,秸稈轉化食用菌基料占1.4%,秸稈原料化利用占1.69%。目前來看,秸稈基料化利用的占比并不高,但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市場應用空間很大,假以時日,這種技術很可能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技術之一。希望秸稈能發掘出更多的利用價值,為農民收入的增加、為農村致富開辟出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