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佰函+龐蕊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藝術品類的設計質量要求以及審美需求都在不斷提升,作為藝術類院校如何提升藝術設計人才的教育質量水平,提升人才的創新素質結構實現創新教育也就逐漸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本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就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性、個性以及創新素質結構與教育措施進行綜合論述,以期能夠促進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性培養。
關鍵詞:藝術設計人才;創新素質結構;創新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工業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豐富在滿足人們基本物質需求的同時,人們也開始主動追求精神滿足。而作為人類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審美一直是設計人才追求的方向與目標。藝術類院校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時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同時還要著重強調創新在設計中的重要性,通過啟發式教育來實現個性化的學生需求,通過高層次的素質教育來彌補學生在傳統教學中養成的共性,以此來襯托個性的需求。
一、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性的具體表現
藝術設計人才是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稀缺人才,其創新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新穎的創造性。新穎的創造性是每一個藝術設計人才必須具備的創新素質,也是實現智力活動的基礎,創新性突出表現在“創造性”這一個核心要素上。
其二,豐富的創意與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是完善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性的基礎,越是豐富的想象力就越能夠為設計者提供豐富的創新資料,也就更容易出現創新性的設計。
其三,獨特的創新思維發揮能力。創新思維的發揮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外在表現,其包括如何將資料進行匯總、篩選以及創新和提升等步驟。
其四,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高校在進行人才教學中應該著重關注的部分,也是大部分設計性人才創新性培養的根本途徑。通過幫助學生建立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以及非常規的思考方法來進行設計借鑒與創作,這樣更容易實現創新性的設計。
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創新性往往受制于個人人格特征、心理狀態、受教育水平以及個人成長環境等多個角度和內容的影響。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根據當前創新性人才的基本定義,認識到創新性人才的個性特點:
首先就是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善于觀察生活并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可以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然后是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喜歡挑戰新鮮事物,不喜歡因循守舊,即便是生活中已經普遍接受的事物也會主動思考其變化與趨勢。最后就是高度的自覺性與獨立性,可以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擾做到獨立創新與創作。
二、創新素質結構與創新教育
一般來說,我們將創新素質的構成框架分為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三個方面。
其一,創新意識。創新意識作為創新的基礎與萌芽,也是新想法、新思路出現的動機,是創新人才最為本質的素質需求。創新意識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普遍存在,但是受到教育、世界觀念、個人情感因素的控制,往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局限性,如何通過教育和引導開發人才的創新意識,是每個藝術類院校都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一般來說,對于藝術設計人才而言,良好的設計習慣,新穎的設計觀點,不與其他人雷同的設計理念都是創新意識的外在表現。與傳統的設計類人才不同,創新類人才更加重視對待相同的問題如何發現不同的看法與意見,并從不同這個角度出發完善自己的設計作品,這也是實現個人價值,提升社會綜合審美設計水平的主要動力之一。
其二,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所包括的內容較多,比如開拓精神、堅韌的品質以及對于新事物強烈的好奇心理等等都屬于創新精神的范疇。作為創新性人才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求教育者給予人才足夠的引導與包容,包括創新型人才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同時還要培養足夠的基礎理論知識與遠見,這樣才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融會貫通,從而獲得新的更大的發展。
其三,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不同的是,創新能力是一種將意識和能力轉變為設計或產品的途徑,這也是創新性人才在工作過程中的核心素質,也是培養的核心和重點。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許多藝術設計人才在從事相關行業初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但是由于缺乏創新能力,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無法順利將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產品化,最終導致創新水平下降。一般來說,創新能力的主要表現可以歸結于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新想法的產生速度快,反應能力強,當問題出現后不因循守舊,而是思考出新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并予以實現,這就是創新能力的集中表現,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則是對于傳統的一種突破和借鑒,是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升華。
第二個方面,對海量信息的收集與匯總分析的能力也是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在實際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設計者往往認為自己在進行創造性思維,實際是在天馬行空的空想。巧婦乃為無米之炊,沒有對現有材料的匯總、收集與分析和了解,創新與發散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將這種能力也歸結于創新能力的范疇內。
三、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素質決定了人才的質量,也就決定了未來人才發展的方向、高度以及對于社會做出的貢獻。從教育的角度上來分析,藝術類院校在做好本職教學的同時,應該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展現個性,提升藝術設計與創作過程中的想象力與思維的跳躍性,但是創新也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具有一定的章法與規則的,建立在基礎知識理論框架之上才能夠進行的,這也需要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特點去摸索和探究,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
【參考文獻】
[1]王濤.淺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東方企業文化,2014(18):131.
[2]楊敬飛.淺談實踐教學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2(19):120-121.
[3]徐啟春.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創新意識的培養[J].科技與企業,2014(13):18.
作者簡介:朱佰函,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室內設計、廣告設計、建筑設計、素描色彩教學等。
龐蕊,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室內設計、廣告設計、建筑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