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
二胡作品發展到現在,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其中協奏曲題材的二胡作品也廣為專業二胡演奏者喜愛。《中國暢想曲第五號》是黃安倫先生創作于2002年的一首具有特殊創作意義的二胡協奏曲,并有著獨特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
《中國暢想曲第五號》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二胡作品中唯一基督教題材的二胡與樂隊大型宗教作品,作品大量音樂創作素材來自于基督教圣樂贊美詩,以此作為音樂主題動機發展而成。作品由不間斷的四個部分組成,全曲演奏時長30多分鐘,篇幅宏大,氣勢磅礴,二胡與樂隊之間構思縝密,思想內涵豐富,在表達西方宗教理念時作曲技法富即有民族特點又不失現代風格。濃郁的民族氣息與西方古典音樂的精準,在音樂中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讓人流連忘返于音樂所描繪的唯美、至上而又崇高的天父世界。
《中國暢想曲第五號》的創作背景是作曲家經歷了晚年失子之痛,在人生遭遇致命打擊的歲月里。作曲家在絕境中領會到了上帝的關懷與安慰。用中國民族樂器音樂的語言創作了《中國暢想曲第五號》這首協奏曲,音樂中流淌著的主旋律就是描寫虔誠基督徒的心路歷程的寫照。
全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總體風格崇高至上,仿佛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跪拜在上帝面前,崇敬祈禱,旋律悠揚悅耳,猶如天堂飄入的歌聲。第二部分是作曲家大手筆的段落,樂思鏗鏘有力,激昂奮進,充滿斗志。仿佛在預示前進的道路曲折坎坷,歷經艱辛。但是精神意志堅定,不怕逆境,勇往直前的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第三部分是全曲風格最深沉憂傷的一段。如泣如訴,整個部分速度緩慢,氣息凝重。主題色彩暗淡沉重。正如歌曲中的歌詞一樣:“感恩的淚,止不住的流,心里的話兒說也說不夠,一雙釘痕的手,叩響久閉的門,一個柔和的聲音把我們的心奪走。明知這路是十字架的路,有風有雨很大很難耶很苦。主慈愛的手試試拉著你的手,沒有任何理由不去走腳下的路。” 這部分在情感色彩上與第二部分開朗活潑,積極向上的音樂性格形成鮮明對比。此段落重在心靈的傾訴上,整體旋律仿佛在表達人類靈魂深處的聲音。是一種低吟,更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深思,回味人生的坎坷艱辛,內心的疲憊,心靈的傷痕,當人生陷入困境無法掙扎中的時候,卻聽到了從天而來的上帝慈愛的呼喚。心靈充滿感恩,感恩的眼淚止不住的流,與音樂主題相呼應。第四部分氣勢宏偉,篇幅浩大。音樂色彩絢麗,風格優美流暢,蕩氣回腸。預示著對未來生活信心十足,期待明天會更美好。全曲一好確宏偉的音樂在尾聲中將全曲引向燦爛的高潮。億萬人傳唱的歌,全曲全曲看似是四首毫無相干樂曲的組合,深入分析后,發現樂曲整體布局嚴謹,細致縝密,邏輯統一。整體樂隊與二胡的結合完美層次鮮明,平衡有度。
此創作風格與作曲家長期以來堅守的創作理念有關。他認為:“偉大的藝術是不會死亡的, 它是永生的并屬于全人類。不用擔心這如同海濤一樣滾滾而來的流行音樂。則像大海中的巖石一樣, 永遠屹立。任何藝術總有個高低、粗細、文野之分。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文藝工作者, 一定而且應該向人類的寶庫多獻出一些真正偉大的藝術。”①“ 偉大的藝術是永恒的”我相信這一點將被世界音樂的發展繼續證明下去。”②他還認為:“ 我們中國人確實比西方人富有的多。祖先留給我們的這近五千年的文化遺產, 如果和這豐富的西方音樂技術、理論相結合, 將會產生多么新穎的音樂。中國音樂大有希望在現代世界音樂的洪流中爭得一席之地而毫無愧色。我曾和一個英國作曲家交談。我向他介紹了一些中國民間旋律、戲曲, 還向他解釋了一些中國的民族調式及一些中國調式交替的例子。最后我說,我們有五種以上的民族調式, 再加上西洋大小調三種,半音階一種、全音階一種以及七種古羅馬調式, 至少, 中國作曲家可以有十七種調式可供使用, 最后寫出的曲調還是中國風格的。我還舉例說明了這一點。他吃驚地把舌頭都吐了出來, 贊嘆不已。”④正是作曲家的這種創作理念,在《中國暢想曲第五號》的作品中完全得到了體現。旨在用中國傳統的創作手法與古典西方音樂模式相結合來表達音樂的內涵。
《中國暢想曲第五號》如此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以其卓越的創作技術和奇妙的藝術構思吸引著聽眾,全曲以優美的旋律音調,簡單的和聲進行,用最樸實、親切的音樂語言,來感化人心,用二胡悠柔的琴聲讓靈魂受到神靈的洗禮。在當今民樂作品中存在著獨一無二的價值。因此,民族樂器可嘗試與西方宗教音樂文化的有機結合,讓世界更加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使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
【注釋】
①圣歌《感恩的淚》(呂小敏作曲),選自《迦南詩歌》(教會內部資料),180頁第357首.
②宋煒《 中國現代基督教贊美詩的流傳與創作現狀分析》,“展翅上騰”青年團契網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789671/.
③黃安倫《長歌一曲天外來——黃安倫文集》,加拿大安省華人音樂協會,2006年9月,332頁.
④黃安倫《長歌一曲天外來——黃安倫文集》,加拿大安省華人音樂協會,2006年9月,336-337頁.
【參考文獻】
[1]黃安倫.旅加雜感[J].人民音樂,1982(01).
[2]吳珂昕.黃安倫《中國暢想曲》(No.2)音樂特性探析[J].黃河之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