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瓊予+孟夏
摘要:在石器時代,陶瓷當時作為土制器皿制作,在史前的彩陶,種類繁多,是中國國粹藝術,也是在中國書法和國畫發展的起源的鋪墊,中國的陶瓷藝術可以說是歷史文物的的先行者,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從近代開始,陶瓷藝術被人們學習與傳承,開展陶瓷藝術的教育,為中國的國粹藝術起到傳承和保護的作用。
關鍵詞:陶瓷藝術;國粹藝術
如今的陶瓷藝術,可以說是寶貴的,直至今后的發展也是推動著國家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產物和藝術歷史文化,具有價值性和歷史性,在今后的發展是會呈現更大的舞臺。
陶瓷,一個極具代表中國符號的藝術產物,它的歷史可以從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如今的陶瓷時代更是蓬勃生輝,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制作來體現的。生活中處處是有陶瓷的出現,陶瓷也陪伴在人們的身邊。
在個人的理解中,陶瓷在唐代時期,幾乎是被利用的最為廣泛,唐三彩以及唐代生活用品的器皿也隨后被日本所學習,并且在那個時期出現了陶瓷的新品種——柴窯瓷,至今都是珍寶,極為罕見。
中國傳統陶瓷,尤為匠心獨運,從藝術表現形式上,分有刻鏤、堆貼、模印、釉色、化妝土、彩繪六大類型。圖文的樣式和裝飾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現。每一個時代的變遷都會將陶瓷藝術領進新的一個境界一樣,反映的不僅僅只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種文化,是當時的生活狀態和社會情況,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認知,對自身的認識,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陶瓷大多數被人為制作成物品,客觀地反映世界的同時,必然的反映人的主觀思想。陶瓷藝術精致的裝飾表現了中國自古以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文思想,歷代陶瓷的裝飾紋飾表現了人內心純真的感情和瀟灑的風度,使人成為真正優美的形象。中國的陶瓷藝術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歷史的尊重。陶瓷藝術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存在,是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是發展中國文化精神的一種提高。陶瓷藝術在意識方面也得到了注重。它在牽引著文化潮流的發展,在時刻提醒著中國藝術文化的歷史意義。有一些原則并不是陳舊而是就是不可以被打破。它既是對歷史的保護,又是對曾經文化象征的保留和繼承。
如今,陶瓷藝術在博物館里展示的歷史文物,現如今已經普及到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機會學習到,觸摸到歷史的痕跡。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有的學校還會添加陶藝課,這樣國粹藝術才會綿綿不斷地傳承下去。這種意識是現代意識,是可以把抽象的理論思維之外勇于實踐中,發展并且延續這一文化藝術。
每一位藝術家,不論是從陶瓷藝術的泥、釉、火都十分有講究的去親自試驗,去試著發掘它們新的元素和資源。陶瓷藝術在今后的發展中,其實個人概括為,在生活中成長,在生活中源遠流長,不能將藝術圈禁起來,告誡藝術屬于什么,它屬于每個人,找到最原始的發展意義,它就是我們的。在今后發展的歷史腳步,是快節奏的、現代性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興起后直至今日很多個陶吧的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陶瓷藝術,觸摸陶瓷藝術,從意義上都是不言而喻的。
陶瓷藝術在當今社會以及今后的發展道路上,以傳統的不同形式快速的發展,善于利用生活的藝術來創造陶瓷藝術的本身,也是每一位陶瓷藝術家創作意識得基本原則,也是強調陶瓷的現代意識和歷史價值。
中國現代陶瓷藝術已經進入快車道中,也是嚷外來文化被吸收與認同的狀態。中國陶瓷藝術發展與世界陶瓷藝術發展有一定的距離性,這種距離性不是隔閡、矛盾,而是一種文化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我們既要抓住創新,又要保持在世界陶瓷文化發展的重要地位。
陶瓷藝術逐漸高端化、學術化,藝術的創作傾向在一定意義上為陶瓷藝術更廣泛的介入了生活的制造。所以推陳出新,汲取精華,傳承新理念,新方式,是陶瓷藝術進步的更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范瓊予(1992—),女,漢族,黑龍江人,碩士,大連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環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