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書研究是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基礎性工程,研究各歷史層面有代表性的文獻語言面貌,有著重要意義。[1]筆者在通讀《浮生六記》全書的基礎上,對語氣副詞進行了分類,并具體探討了每一類語氣副詞的語義指向問題。
關鍵詞:浮生六記;語氣副詞;語義指向
一、《浮生六記》語氣副詞分類
語氣副詞作為副詞的一種,不同于其他副詞的是,它在狀語的位置上表示一種特定的語氣,表達說話人話語的真實態度。[2筆者通讀《浮生六記》全書后,對本書中出現的語氣副詞主做了五種分類,下面分別說明。
(一)表肯定、強調
1.便
“便”表示對某種事態或者情況的肯定,修飾動詞性結結構。共出現5次。
(1)若留枝盤如寶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氣矣。
(2)“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2.乃
“乃”表示對事物或某種原因的肯定,修飾名詞性短語或者動詞性短語,共出現24次。
(1)余笑曰:“初不料陳淑珍乃李青蓮知己?!?/p>
(2)“佛手乃香中君子。
3.即
“即”表示事實正是如此,修飾動詞、動詞性結構和小句,共出現12次。
(1)我與汝父同往,數日即歸。
(2)鴻即毅然呼余為弟,傾心相交。
4.必
“必”表示說話者對某一命題必然性的肯定,修飾VP、AP和小句。共出現31次。
(1)每年春日,必挈蕓蕓拜掃。
(2)蕓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
5.猶
“猶”表示對比較中的兩件事的后者予以強調,修飾形容詞和動詞性結構。共出現26次。
(1)十九日北風更烈,雪勢猶濃。
(2)嚴君怒猶未息,兄宜仍往揚州。
6.誠
“誠”強調事情的確鑿性,可以修飾形容詞、動詞結構。共出現3次。
(1)蕓曰:“格律嚴謹,詞旨老當,誠如杜所獨擅”
(2)唯唯可愛,樸誠可愛。
7.實
“實”表示某種事實和情況真實性的肯定,修飾主謂結構、動詞性結構和小句。共出現5次。
(1)實彼此卸責之計也。
(2)此實小奴喪良,乘危竊逃。
8.果
“果”強調事實與所料情況相符,修飾動詞性結構和小句。共出現11次。
(1)兩人癡情,果邀神鑒耶?
(2)君果關切,伴我何如?
9.固
“固”強調事實理應如此,或表示客觀情況的確鑿無疑,修飾形容詞和動詞結構。共出現10次。
(1)得卿同行固妙,但無可托詞耳。
(2)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
10.才
“才”表示在某種條件下,或由于某種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樣,修飾動詞性結構。共出現1次。
如:神仙幾世才能修到?
11.確
“確”表示對某種情況或事實的肯定。修飾形容詞及短語。共出現1次。
如:載花小影,神情確肖。
12.亦
“亦”表示對某種事物、事態或性質的強調,修飾形容詞、動詞結構和主謂結構。共出現8次
(1)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之情興否?
(2)不覺炮門之或高或下,亦物理之不可測者。
(二)表推測
1.或
“或”表示對某種情況或事態的推度,修飾動詞性結構、主謂結構和小句。共出現4次
(1)終身不見不聞,或可修真養靜。
(2)或不在琴而在此乎?
2.蓋
“蓋”表示對某種事物或事態帶有推測性的判斷,可修飾主謂結構和小句。共出現14次。
(1)蓋蕓與同繡日,曾有疾病相扶之誓也。
(2)墻外忽有步語聲,蓋土人趕集經此也。
3.殆
“殆”表示對事態的可能性推測,修飾動詞性結構和主謂結構,句末常帶有語氣詞“耶。共出現2次。
(1)殆亦言其冷落耶?
(2)此殆靈氣所鐘,為湖山點綴耶?
4.恐
“恐”表示對某種情況或者事實的推測,修飾動詞性結構和主謂結構。共出現6次
(1)古文全在識高氣雅,女子學之恐難入彀。
(2)恐卿鬢斑之日,步履已艱。
(三)表反詰
1.何/何必
“何”“何必”表示對某種事實情況給出疑問和勸阻的語氣,共出現12次“何必”出現1次
(1)卿何遠君子,而親小人?
(2)何回來之速也?
2.豈
“豈”表示反詰時,句末常有“哉”、“耶”、“乎”等語氣詞與之呼應,修飾動詞結構、主謂結構和小句。共出現10次
(1)既已分毫不取,豈自己行囊亦舍去耶?
(2)豈漢時之水竟與峰齊耶?
3.其
“其”表示詰問,與豈相近,但語氣較緩,修飾VP。共出現3次
如:卿與“白”字何其有緣耶?
4.焉
“焉”表示反問語氣,常出現于句首,后面跟動詞性結構。共出現2次
(1)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2)密來密去,焉得知之?!?/p>
5.烏
“烏”表示反問語氣,與“焉”類似。修飾動詞性結構,共出現2次。
(1)若非商家,烏能如是?
(2)若為神,烏能享此?
(四)表意外
“竟”表示意外語氣,可以修飾動詞性結構、主謂結構。共出現4次。
(1)賴神默佑,竟得無恙。
(2)一靈縹緲,竟爾長逝!
(五)表僥幸
“幸”表示因為某種原因,而避免了一些不利的情況出現。可修飾動詞性結構,出現2次。
(1)質釵典服,幸賴辛勞。
(2)幸得青君孫女信也。
由此可見,《浮生六記》中的語氣副詞以表示肯定/強調的種類居多,表示意外和僥幸的語氣副詞最少。這一特點不僅是清朝中期的語氣副詞使用的面貌,也是語氣副詞使用情況的一種從古至今的延續。
二、《浮生六記》語氣副詞的語義指向
陸儉明在《關于語義指向分析》一書中指出,副詞的語義指向問題頗有價值。作為副詞的一種,語氣副詞所表達的是說話人對話語的一種態度或意見,筆者將《浮生六記》中的語氣副詞分為五小類,并按照小類分別探討它們的語義指向。
(一)指向其后的動詞及動詞性短語
表肯定和強調、表推測、表反詰、表意外、表僥幸語氣詞都是指向其后的動詞性結構。如:
①如每年春日,必挈蕓蕓拜掃
②兩人癡情,果邀神鑒耶?
(二)指向其后的形容詞及形容詞短語
肯定和強調語氣詞中的“猶”“固”“確”“亦”可以指向其后的形容詞及形容詞短語。其他語氣副詞則不可。
如: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
楊補凡為余夫婦寫載花小影,神情確肖。
(三)指向其后的名詞及名詞性短語
語氣副詞修飾名詞及名詞性結構的情況偏少,主要集中在表示肯定和強調的語氣副詞中的“乃”。
如:余笑曰:“初不料陳淑珍乃李青蓮知己?!?/p>
(四)指向其后的主謂結構
指向主謂結構的情況主要有表示肯定、強調的語氣副詞“實”“亦”,反詰語氣副詞中的“豈”,以及所有表示推測的語氣副詞。
如:此實小奴喪良,乘危竊逃。
由此我們得知,語氣副詞以后指為主,主要指向其后的動詞和動詞性短語,其次是指向形容詞及其短語,指向名詞及名詞性短語的情況最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浮生六記》作為一部清朝著作,其語氣副詞使用更加普遍且種類繁多,這也體現了清代語言使用情況與其政治、經濟發展的繁榮緊密相連,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盡管這一時期語氣副詞的語義指向成分復雜,但指前指后固定,特點顯著。
【參考文獻】
[1]劉光明.《顏氏家訓》語法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2]沈復.浮生六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3]龔仁.古代漢語語法精華[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
[4]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5]秋蘭.《老殘游記》副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4.
作者簡介:孫藝軒(1992-),女,漢族,山東濰坊人,文學碩士,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