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兜住職工生活底線促進企業改革發展
■周燕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采取有力措施

兗礦集團總經理李偉(右一)到東灘煤礦井下檢查工作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黨政領導把職工群眾有沒有“獲得感”作為檢驗改革成敗的標準,緊緊兜住特困家庭吃得上飯、困難孩子上得起學、患大病職工看得起病和最低生活保障線“四條底線”,不斷夯實改革發展的基礎,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
隨著集團公司境內外開發步伐加快,赴晉、陜、蒙、黔、新及澳洲、美洲投身生產建設的職工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職工舍小家為大家,以實際行動擁護、支援集團公司走出去發展的戰略部署。截至目前,從集團本部走出去從事開發建設的職工達到7000人,涉及職工家庭6000余戶。
在深化改革、度危求進的關鍵期,如何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駐外開發的職工安心工作,讓他們勞動更有尊嚴、生活更體面?
2016年初,兗礦集團工會審慎分析煤炭形勢帶給企業的壓力和影響,緊扣嚴峻經濟形勢下職工生活保障和利益訴求,將“如何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作為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將“四條底線”的理念迅速融入、滲透到集團公司幫扶救助困難家庭、支援對外開發建設、綠色助學等各個方面。
針對生活困難職工、駐外開發職工家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集團公司暖心志愿者聚焦實施精準幫扶。暖心志愿服務項目貼近實際,靈活多樣,各基層單位還成立了志愿服務協會,制定章程,開通熱線,招募志愿者,促進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規范化。
各級工會組織圍繞暖心服務主題,開展“代理兒女”、“愛心媽媽”、“家務礦嫂”、“一鍵直達熱線”、“愛心志愿服務”等活動,為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源源不斷注入愛的溫泉。他們建立志愿服務協會67個,組建各類幫扶團隊、小組266個,注冊志愿者達5653人。他們還召開暖心志愿服務推進會,表彰4個服務示范站、120名優秀志愿者。募集資金142萬元,形成300萬元規模的暖心服務基金。
越來越多的礦區職工子女因為走進公益課堂而從參與者變為志愿者。集團公司團委聯合心理支持團隊、愛心團隊等社會公益力量,為職工駐外開發的家庭子女授課,為礦區弱勢群體開展送溫暖活動。集團公司舉辦了5期“集團公司青年志愿者牽手對外開發家庭子女公益課堂”,引進“互聯網+”公益思維,開啟網絡愛心。通過共青團微信、微博進行愛心接力,匯聚大眾力量,為礦區特困家庭籌集善款。這一“公益融合”模式還輻射到鄒城貧困地區、貴州山區、甘肅等地。擦亮兗礦暖心行動品牌,贏得社會各界支持和尊重。
改革路上不能讓最低收入群體“掉隊”,是兗礦集團工會多年來始終不渝的工作方針。完善助貧、助困、助學、助醫工作體系,當好職工群眾的“娘家人”。
在兜住民生底線、夯實社會保障基礎的同時,兗礦集團工會確立幫扶新思路:集團扶貧幫困等公益服務項目推出定制化、個性化服務,進一步豐富幫扶救助、送溫暖工程、金秋助學、駐外關愛慰問等內涵。同時圍繞安全生產中心任務,常年開展“安全節目送一線”“三違”人員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圍繞普法、環保、社會公益等主題,開展內容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過去的幫困行動,多偏重于物質援助層面,特別是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資助上,現在他們更加關注困難群眾的創業自強、心理健康等方面。
兗礦集團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優勢、群眾優勢和主體作用,掌握職工群眾利益訴求,積極爭取各級黨政支持和部門配合,動員一切資源,共同幫助困難職工度難關。他們加強困難職工家庭檔案管理,深入家庭開展摸底調查,全面、真實、及時地掌握困難職工家庭的經濟收入、生活狀況、家庭成員、致困原因等內容。對確因工資收入降低、家庭突發變故、親屬患大病等情況造成生活困難的,及時予以救助。各級組織積極探索完善救濟救助的標準化、規范化,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民政部門的聯系,擴大低保覆蓋面,確保實現應保盡保、應保足保。他們積極實施職工醫療保險大病救助,開展扶貧送溫暖活動,全年走訪慰問8709戶,發放救濟金、慰問金505.44萬元。通過“金秋助學”活動,資助困難職工子女569人,發放助學金163萬元。關注職工身心健康,組織各類職工療養6875人。

2016年底,兗礦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偉(左三)、副總經理尹明德(左二)到鄂爾多斯能化榮信化工進行安全督導檢查。
日前,兗礦退休職工李大爺通過熱線維權電話得到關于遺產繼承與分家析產的詳細解答后,滿意地說:“謝謝啊,你們就像是我的私人律師,這服務真不錯!”
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兼并重組、清理非在冊用工等,使一些單位面臨困境,對職工的生產生活和勞動關系帶來了連鎖影響。而這時,工會法律援助能給無數職工帶來希望和力量。早在2014年9月就掛牌成立的兗礦集團職工維權律師團,每周五都會接待前來咨詢各種法律問題的職工群眾。不少困難職工家庭和弱勢群體都在法律援助律師的幫助下,解決了長久積累的贍養、財產、房產等“心病”。針對個別職工不理解,甚至上訪等問題,各級工會組織堅持“以職工為本、依法維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勞動關系,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完善矛盾調解機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確保職工隊伍穩定。
兗礦集團工會通過成立職工法律援助維權律師團,聘任14名維權律師,為勞動權益受到侵害的困難職工、勞動模范及因依法開展工會工作而自身權益受到侵害的工會工作者提供無償法律服務。律師團成立以來進行法律咨詢服務上百次,法律援助30多次,調解勞動爭議130人次,以勞動關系和諧促進了集團公司和諧穩定。
兗礦集團工會對每個由集團公司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補助經費10萬元,集團工會還緊密結合“工人先鋒號”創建,“金點子、銀點子”合理化建議征集,“創業項目”評選等,鼓勵、引導基層單位組建創新工作室和小微創業團隊,形成區隊、礦處、專業化公司、集團公司四級創建體系。在鮑店礦“雙創”基地5個創新工作室先后掛牌成立,營造了崇尚科技、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濃厚氛圍。該基地形成了“基地傳、專業幫、現場帶”體系,30名工作室成員帶出了320余名徒弟。
去年以來,兗礦集團考核命名四批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建成公司級以上工作室81個,其中行業級9個,集聚技術工人2600余人,涉及9大專業43個工種。各級創新工作室涌現出一大批在行業內有影響的發明成果、操作方法和創新團隊,累計形成創新成果、操作方法1626項,直接創效8000余萬元。借助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這一平臺,廣大勞模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業務交流、結對幫扶、導師帶徒等活動,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金藍領”職工相繼涌現。

兗礦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偉慰問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