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文 南開大學
論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不足及其完善
孫博文 南開大學
目前,社會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推動著我國經濟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此背景條件下,目前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制度已經逐漸無法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制度存在制度不健全、實施乏力、稅制不公平等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府的財政杠桿效應的發揮,無法體現出公平公正的原則,極大的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本文首先闡述了個人所得稅的定義;其次研究了個人所得稅的發展歷程;再次分析了我國個人所得稅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討了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意見和建議。
個人所得稅 現狀 完善對策
個人所得稅法最先于1799年起源于英國,隨之普及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世界范圍內非常普遍的將個人所得稅法制度作為主體稅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國家財政的收入,據不完整統計,在世界范圍內,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已經達到了140多個。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是在1980頒布的,在實施這一制度的過程中,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制度有效的調節了個人收入的差距,并且有效的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所謂個人所得稅,就是以自然人所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征收的一種稅收制度,它是用來調整稅收單位和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和管理的過程當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所謂納稅人,就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沒有住所但是在中國境內已經居住滿一年,以及沒有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滿一年但是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其中也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商戶以及外籍個人等。個人所得稅在課稅原則上是有屬地、屬人主義原則之分的。屬地主義原則上是只對本國的公民或者居民收入征稅,而屬人主義原則則是只對本國的公民或者居民征稅,無論是其收入來源是屬于國內還是國外,都要進行征稅。
最早的所得稅政策應該追溯到清政府在 1909 年提出了"所得稅條例。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個人所得稅發展的初始階段是非常晚的,現代的個人所得稅的發展也是處于停滯狀態,直到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個人所得稅稅法才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時期,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系統地解釋了個人所得稅的收入項目模型、分類、征收的對象和稅率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1994年,國家出臺了新版《個人所得稅法》,統一了個人所得稅;到了1999年,國家修改了儲蓄存款利息方面的征收規定;再到了2005年國家規定只征收百分之二十;到了2008年全面停止征收。2005,國家修改了工資、薪金所得的免征額,從800元上漲至1600元;2005年,國家對工資薪金免征額進行修改,由原來的800元上漲至1600元;到了2007年,由原來的800元上漲至2000元;最后到了2011年,扣除全部費用之后,上漲至3500元。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在這一階段的改革過程當中,慢慢的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相契合,個人所得稅稅免征額的全面提高,早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納稅人的生活質量。即使是這樣,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制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利于發展的因素。
就個人所得稅改革方向而言,現階段我國個人所得稅對調節收入分配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六個方面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組成也相應的發生了改變,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個人所得稅的組成已經遠遠超出了11項征稅內容。另外,個人所得的形式也越來越多,例如證券、現金、債務等。所以,國家對于課征范圍過窄,不僅影響了國家對收入的調控,而且也極大的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目前,個人所得稅由分類、綜合、分類和綜合結合三部分組成,我國實行的是分類所得稅制的模式,共分為11項。這種模式具有征收管理簡單方便、設置稅率簡便等優勢,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劣勢,例如:無法反應納稅人的綜合能力、無法分解高收入者等,從而就出現了收入高的人稅負輕,收入低的人反而稅負重的現象,從而無法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
當前,我國每個納稅人所支付的費用是不一樣的,而且家庭的支出與收入、所贍養親屬的數量等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法律規定的個人所得稅中,規定每個納稅人都要繳納同樣數額的費用是不合理的。這樣的納稅方式不但沒有考慮到經濟差異、人口生活負擔、生計費用等綜合性因素,而且完全違背了量能征稅的原則。因此,既無法調節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而且忽略了納稅人的實際負擔能力。
目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工資、薪金所得稅制度。我國于01年的時候將九級稅率調至七級稅率,但是卻并沒有起到可觀的作用。例如,王某年終獎發了一萬八千元,適用百分之三的稅率,那么,王某的稅后收入就是一萬八千元減去一萬八千元乘以百分之三等于一萬七千四百六十元;張某年終獎發了一萬八千零一元,適用百分之十的稅率,扣除一百零五,那么,張某的稅后收入就是一萬八千零一元減去一萬八千零一元乘以百分之十再減去一百零五等于一萬六千三百零五元九角。這樣一來,王某比張某僅僅多發了一元錢,卻比張某多繳納了整整一千一百五十四元一角。這些狀況都是由于稅率設計不合理造成的。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收入來源也在不斷增多,其中有很多的隱形收入,因此,極大的增加了我國人民的收入。在這種背景下,納稅人的稅收意識降低了,甚至出現了偷稅漏稅現象,但這種做法使更多的納稅人得以模仿,從而加劇了偷稅現象。通過相關部門的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最多的話,那么存在的透偷稅漏稅現象就更為嚴重。
目前,我國的稅收工作主要是以人工為主的,而且網絡信息資源并不全面,導致有關稅務部門無法取得納稅人的相關收入資料,而且缺乏對納稅人的納稅資料以及個人收入的監控。這樣一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稅收的效率。
(一)擴大征稅范圍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因而出現了更多的應稅項目,因此,目前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的11項應稅項目已經逐漸無法覆蓋全部的內容。因此,中國應逐步擴大征稅范圍,增加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納入征收范圍,對特殊個體可以采取稅收減免的方式來降低稅收負擔。
(二)采用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目前,中國的傳統分類所得稅制不能滿足收入分配差距的調節,加上個人收入的真實情況不清楚,所以,為了實現綜合稅制模式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分類來進行相應的稅收工作,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公平的稅收政策,并對實行綜合所得稅制度的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一來,既能實現稅收政策的公平,又為將來實行綜合所得稅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實行家庭課稅
所謂家庭課稅,是以家庭為單位,統一夫妻的共同所得稅申報制度,這樣的稅收制度能充分體現稅收公平,同時考慮到實際的稅收家庭支出,有效地縮小了收入差距問題。目前,世界上很多的發達國家,例如(美、德、法)等各國均實行的家庭課稅制度,根據每年的收入與支出等各方面的情況,及時作出整改,以此來保證納稅人的生活所需。
(四)完善個收監控體系
不斷建立并完善信息聯網系統,保證能夠及時掌握到納稅人的信息。要想及時掌握納稅人的信息,就需要與銀行、金融機構、企業、公安等系統建立起實時網絡對接,并且還能夠及時的解決納稅人個收來源不明的現象。與此同時,建立相應的稅務檢查制度,以此來滿足個稅對稅收的新要求。
(五)調整稅率結構
我國營重新調整個稅的稅率結構,逐級降低稅率層次。例如:可以根據工薪階層的收入,由原來的45%降至35%左右。此外,還可以根據分類所得以及綜合所得制定相應的稅率,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的幫助中等以及低收入者,這樣才能發揮出稅收的根本作用,降低征管成本。
(六)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完善稅收征管水平、嚴厲打擊偷稅漏稅現象,在稅收的過程當中,加大對偷稅漏稅的處罰力度,應做到依法治稅、違法必究。與此同時,加強個人所得稅法的宣傳力度,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以此促進納稅人自行進行申報。
[1]胡海.論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稅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4(06).
[2]孫亦軍,梁云鳳.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效果評析及對策建議[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3(01).
[3]陳南旭,何眉.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收入分配效應——一個典型的模型分析[J].經濟師. 2012(01).
[4]福建省漳州市地方稅務局課題組,康小容,張標敏.個人所得稅制改革背景下費用扣除設計的家庭因素考量——基于統計數據的分析[J].發展研究. 2017(04).
[5]杜莉.實行單一個人所得稅制不利于調節收入分配嗎——基于2012年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模擬分析[J].財貿經濟. 2015(08).
孫博文(1989-),男,寧夏銀川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金融專業。